逛街時你肯定見過那種回收老酒、錢幣的小攤位,甚至還有些開著不起眼的小門面,看起來生意冷冷清清,偏偏能一直撐下去。
很多人心里就開始嘀咕:這到底靠啥賺錢?是不是有啥貓膩?
說實話,這里頭真有門道,不少就是“掙快錢”的路子。當然也不是說所有回收都騙人,但多留個心眼總沒錯,尤其注意路邊攤。
參考圖(圖文無關)
首先,醒目的“高價回收”基本就是個吸引眼球的噱頭,就跟“清倉賠本甩賣”一樣,別太當真。
這類生意掙的就是“信息差”:你不懂,他們懂,價格就由他們說了算。
比如老酒這一塊,如果你家有一瓶保存尚好的幾十年茅臺或五糧液,市場上可能值個大幾千甚至上萬,但他們往往開口只給一千出頭。
要是其他小牌子更容易被壓價,尤其是帶“收藏價值”的,必須要懂相關知識。否則你在網上搜也沒用,因為一堆假信息,這行講究的是經驗。
90年代初期的小品牌老酒
其實,90年代早期以及更久遠的老酒,因為大多都是“純糧酒”,只要保存得好,酒體沒跑,都很有些價值。
但這些攤販可能會跟你說,“這酒跑味了”、“標簽損了”,然后開出個三五百的低價。
或者出個上萬的高價,等你真的相信然后把東西拿過去了,他們又會找借口各種“挑刺”,借機壓價。這幾乎是大部分路邊攤“回收”行業(yè)的套路。
年份不太久的名酒或者空瓶子,比如茅臺瓶,最好別隨便賣。有些人專門收真瓶然后往里灌假酒,再當正品賣出去,這行當水很深。
錢幣這一塊套路也差不多。比如龍洋,也就是清代和民國時期的銀元,像宣三大清、造幣總廠的,好品相市場價至少幾千元,但他們可能只給幾百塊。
再比如羅漢錢,就是康熙通寶里一種比較少見的版別,品相好的能上1500元,攤販可能直接對半砍。
還有那種工藝精細、帶吉祥圖案的花錢,比如說“山鬼八卦”、“十二生肖”?;蛘咭恍┨厥饽甏挠矌?,如長城幣、早期硬分幣中的稀有年份,明明值點錢,但他們常常一口價“十幾二十塊”就想打發(fā)你。
就是欺負你不懂,不過現在假貨很多,那些攤販看一眼直接擺擺手不要,那就別浪費時間了。
更要警惕的是“上門回收”。如果對方提出去你家看貨,一定全程緊盯,否則真貨很可能被調包,或者他們以“看不準”、“品相差”為由狠狠壓價。
那這些攤位和小店到底是靠什么活下來的?關鍵不在散客,而在于“渠道”。有些店開在高檔小區(qū)旁邊,門面不大,但做的往往是大客戶生意。
你想想,有些人收到名酒、名煙、名表或錢幣這類禮品,自己用不上,又不方便公開賣,就找到這種店折現。價格雖然被壓,但圖個方便和隱蔽。
這些店收來東西之后,轉手賣給更專業(yè)的藏家或商家,中間賺個差價,利潤往往超乎想象。
我有個朋友就去試探過。他有一枚品相不錯的光緒龍洋,市價起碼四千。拿去路邊攤問,對方掂了兩下就說:“聲音不對,假的吧?最多50元?!?/p>
給他氣笑了!網上假貨才賣幾塊錢,你出50,不就是明擺著騙人嗎?
我也自己去賣過一箱90年代的古井貢老酒,本來是收藏級的。剛開始對方電話里報兩萬,等我辛辛苦苦搬過去,他一看就說:“哎你這封膜裂了,酒都揮發(fā)差不多了,不值錢,最多1600。”
我話都懶得回,扭頭就走。當然這行也有正經做生意、不狠壓價的販子,就賺個合理的差價,不過說實話,真不多見。
有些人之所以抱怨收藏界“套路多”,本質原因就是自己功課沒做足,然后貿然相信“掙快錢”,就很容易被人利用。
收藏品種最大的問題,就是價格不透明,全憑對方一張嘴。
只要自己懂行,人家也騙不到你不是嗎?不過現在這種回收攤少多了,主要是因為“信息差”越來越小,撿漏概率逐年遞減。
手里如果真有好東西,別急著出手。一旦便宜賣了,再后悔可真就來不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