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手表幾乎是每對結婚的新人,必須準備的定情信物,三轉一響,缺一不可。
而似乎就從那個時候開始,機械手表這條賽道,我國似乎一直都落后于其他國家。
當年瑞士的手表,憑借著精巧的外觀和抗造的特性,位居各國名表制作行列榜首。
忍氣吞聲20年后,由我國成立的國貨品牌在2022年,以高達2.5個億的交易額,終于站上了世界鐘表巔峰,成功的擺脫了一直被瑞士手表壓一頭的憋屈歷史!
中國鐘表首奪“奧斯卡”
2021年11月4日,日內(nèi)瓦高級鐘表大賞(GPHG)頒獎典禮上,一個中國名字讓全場矚目。
璽佳憑借原創(chuàng)設計斬獲“挑戰(zhàn)獎”,成為首個登上鐘表界最高領獎臺的中國品牌。
這并非偶然。
早在2019年,璽佳便已突破重圍,擊敗瑞士老牌勁旅;2021年其“藍色星球”腕表再獲殊榮;2022年,同系列作品更因“融合人文主義與環(huán)保理念”,被日內(nèi)瓦藝術歷史博物館永久珍藏。
這是中國腕表首次獲此國際頂級機構認可,堪稱全球鐘表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不僅如此,璽佳的設計實力早已獲得國際權威背書。2021年德國iF設計獎(被譽為“設計界奧斯卡”)獲獎名單中,璽佳憑借獨特的原創(chuàng)設計力再次脫穎而出。
這些獎項背后,是璽佳對“設計成就非凡”理念的堅守——拒絕復刻,以原創(chuàng)設計打破中國鐘表業(yè)長期“代工/復刻”的困局,向世界傳遞中國設計的創(chuàng)新力量。
而璽佳的成功,離不開創(chuàng)始人張建民近乎執(zhí)拗的堅持。
張建民“不服輸”人生
高考時,張建民僅擦線考入西北輕工業(yè)大學(現(xiàn)陜西科技大學),這所當時中國輕工業(yè)領域唯一的重點高校。
入學后,他憋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從成績中游一路逆襲,畢業(yè)時竟成為年級第一!學校為留住人才,僅向他一人發(fā)出留校邀請。
工作穩(wěn)定、薪資豐厚,堪稱“鐵飯碗”。
但張建民心懷設計師夢想,認定深圳是“設計搖籃”,1993年毅然南下,放棄了這條安逸之路。
初到深圳的張建民,還沒來得及感受這座城市的熱情,就屢屢碰壁,最后只找到一份印刷類平面設計的工作。
半年后,他實在無法忍受“專業(yè)不對口”的狀態(tài),果斷辭職了。
辭職后的張建民招募了七八個年輕人,在一間普通套房里貿(mào)然創(chuàng)立了工業(yè)設計工作室。
創(chuàng)業(yè)初期的艱難遠超想象,整整半年時間,工作室都沒有接到一單生意。
團隊七八個人擠在狹小的套房里,吃住辦公都在這兒,最困難的時候,全靠張建民女友每月50元的生活費艱難度日。
半年后,張建民之前任職的平面設計公司有個客戶,因為不滿其他設計師的作品,便找到了他的工作室。
這對張建民團隊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他們憑借扎實的專業(yè)功底,完美完成了任務,而這單生意不僅讓工作室活了下來,更讓他們在業(yè)內(nèi)打響了名號。
漸漸地,張建民的工作室就成為了深圳本地小有名氣的設計基地。
46歲的張建民在深圳設計圈站穩(wěn)腳跟后,拒絕了“混到退休領工資”的舒服日子,非要跨界去做手表設計。
然而,真正讓他下定決心的,是一次國際頂尖手表展覽會。
站在展會現(xiàn)場,看著瑞士手表幾乎壟斷了整個高端展區(qū),從工藝到品牌溢價,都讓其他國家的產(chǎn)品難以望其項背,張建民心里不是滋味。
“中國這么大的市場,難道就只能用國外的手表?我們明明有設計能力,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自主手表品牌?”
下定決心后,張建民開始鉆研手表,從齒輪怎么咬合、機芯怎么組裝這些基礎環(huán)節(jié)開始,一點點摸索。
為了能拿到最專業(yè)的反饋,他還自掏腰包20萬元,專門跑到倫敦去參加手表展,把自己的設計作品,遞到專業(yè)人士手里,請他們提意見。
張建民稱:“要做就做能拿出手的中國手表,要是連專業(yè)認可都得不到,怎么跟瑞士品牌比?”
到2016年的時候,他正式成立了自己的鐘表公司,但初期銷量遠遠沒達到他的預期。
而張建民的轉機來自一次認知覺醒。
破局之道
就在他琢磨怎么補銷售短板的時候,一次偶然聽到的羅振宇演講給了他啟發(fā)。
羅振宇在演講里聊到當時的銷售渠道,提到XM平臺是那會兒的頭部渠道,用戶基數(shù)大、轉化效果好。
張建民一聽,眼睛立馬亮了:“這不就是我要找的渠道嗎?”
他當即決定,把XM平臺作為重點,全力突破銷售瓶頸。可這決定一出來,團隊里不少員工都有意見。
面對員工“京東售價2380元→XM售價799元”的質(zhì)疑,他提出顛覆性理念:“消費者即代言人——只要設計足夠特別,購買者會成為品牌活廣告!”
2017年,璽佳在XM平臺直播中,十幾分鐘售出數(shù)千只,單日引爆全網(wǎng),品牌徹底“火出圈”。
更關鍵的是精準定位。
張建民清醒認知:瑞士百年品牌在工藝、技術上沉淀深厚,璽佳若走“高奢路線”必處劣勢。
他果斷將璽佳定位為“時尚飾品”而非“奢侈品”,以“更優(yōu)設計+中國制造”服務大眾,既避開與瑞士巨頭的正面競爭,又契合普通用戶需求。
這一策略成效顯著:2022年,璽佳GMV達2.5億元,海外銷售額占比高達45%(主力平臺為YMX)。
疫情期間,多數(shù)行業(yè)受挫,璽佳卻從三四千萬元暴漲至2.5億,徹底扭轉了“外國人認為中國手表質(zhì)量差”的刻板印象。
中國手表的全球野心
2025年初春的巴黎M&O展會上,璽佳的展臺前人頭攢動。
這個國際知名的家居設計展會首次迎來了中國手表品牌,而璽佳帶來的最新系列產(chǎn)品,再次讓人看到了中國設計的進步。
張建民站在展臺前,看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采購商和設計師駐足交流,想起二十多年前在深圳套房里苦苦支撐的日子,不禁感慨萬千。
從深圳的小工作室到巴黎的國際展會,璽佳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實而堅定。
張建民團隊從未停止產(chǎn)品迭代,他們的目標很明確:推動中國手表向“世界名表中心”邁進,最終能與勞力士、百達翡麗等頂級品牌并肩而立。
這個目標看似遙遠,但從品牌這些年的發(fā)展速度來看,并非遙不可及。
如今的中國鐘表業(yè),早已不是那個只能靠復刻生存的行業(yè)。
璽佳的成功證明,只要堅持原創(chuàng)設計、精準定位市場、勇于突破創(chuàng)新,中國品牌完全有能力在高端領域與國際巨頭抗衡。
從“三轉一響”的時代記憶,到日內(nèi)瓦領獎臺上的國旗飄揚,中國手表走過了一條從追趕模仿到自主創(chuàng)新的逆襲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