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wǎng)-湖南頻道
人民網(wǎng)懷化9月13日電(劉汕)沅陵縣博物館前廣場,游客們迎著秋風,輕蘸朱砂,將象征二酉藏書洞的“酉”字紋拓于通關文牒,體驗一次獨特的懷化之行。9月12日,數(shù)百名車友循千年驛道印記,開啟“京昆古驛道 智駕雪峰山”百城萬車自駕游活動,為湖南第五屆旅發(fā)大會預熱助燃。
京昆驛道是古代重要的南北交通線,始于北京,止于昆明,全程5930公里。懷化段設有10個驛站。這條歷經(jīng)滄桑的古驛道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已有雛形,公元1265年正式開通,明洪武時期得以進一步完善。
在古時,京昆古驛道被用于傳遞政令、軍事調(diào)度、官員往來等,同時也是南北文化經(jīng)濟交流的通道。沅陵碣灘貢茶、四川的川鹽、云南的銅礦和井鹽等都經(jīng)由此通過官辦運輸體系運往京城,北方的絲綢、布匹、鐵器、書籍和文化用品則輸入西南。
此次自駕游活動共分A、B兩線,來自重慶、廣西、江蘇、湖南、湖北等地的400余名自駕車友分別從沅陵和新晃出發(fā),通過近4天的旅途,感受古驛道懷化段文化底蘊。
夕陽下的酉水河畔。人民網(wǎng) 劉汕攝
其中,自駕游活動沅陵示范段以茶馬古道文明復興為內(nèi)核,共分兩條路線,旨在打造集驛道軍事、茶文化傳承、非遺美食于一體的沉浸式文旅樣本。
太平鋪內(nèi),儺師佩戴面具,呈現(xiàn)儺戲、儺舞,為遠行車隊送去祝福;界亭驛里,“界亭茶工”示范《炒青三訣》,展現(xiàn)古典茶韻;馬底驛中,游客推石磨、點鹵水,曬蘭肉,體驗地道美食;龍興講寺紅墻下,虎溪書院重現(xiàn)王陽明講學場景,游客以茶湯研墨謄寫《致良知》片段……
“第一天,我們在中華書山朝圣祈福,再乘船沿酉水到了辰陽驛,聽了正宗的沅水號子,看了精彩的苗鼓演出,還吃到了辰州風味的辣米豆腐,感覺真不錯。”參與沅陵段路線二的車友陳進(化名)開心地說。
中華書山上,游客進行誦讀。人民網(wǎng) 劉汕攝
據(jù)悉,2024年,沅陵突出節(jié)賽游、研學朝圣游、體驗休閑游“三大重點”,持續(xù)擦亮“中華書山”文旅IP,先后舉辦“鳳起高廟·龍騰五溪”傳統(tǒng)龍舟賽沅陵賽區(qū)活動,接待游客597.2 萬人次,實現(xiàn)旅游收入55.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8%、9.3%。
今年來,沅陵以中華書山創(chuàng)國家4A級景區(qū)配套、京昆古驛道沅陵示范段、龍興講寺業(yè)態(tài)提升、沅水游線提質(zhì)升級等項目建設為重點,深入挖掘紅色文化、二酉藏書文化、陽明文化、沈從文文化等。9至10月,沅陵將連續(xù)舉辦“2025首屆中國·沅陵中華書山詩詞大會”、全國半程馬拉松賽、全國皮劃艇大賽總決賽等系列活動,不斷豐富旅游業(yè)態(tài),讓“文旅熱”點燃“消費熱”,為懷化文旅IP提供沅陵特色。
12號晚,車友集結夜點亮儀式在沅水河畔熱鬧舉行。13日清晨,自駕游旅行團在沅陵縣城書山碼頭再次集結,開啟下一段旅程。
特色文藝表演。人民網(wǎng) 劉汕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