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爾街日報”披露了,以色列空軍出動F-15I,在紅海上空發(fā)射空基彈道導彈,橫穿沙特并命中卡塔爾的內幕后,本來有些緩和的中東局勢,儼然變得更加混亂。不僅出現(xiàn)了“沙特反導系統(tǒng)攔截飛往以色列的胡塞彈道導彈”的經(jīng)典場面,而且埃及和巴基斯坦也有被波及的跡象。
▲美國“薩德”反導系統(tǒng)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相當豐富
當?shù)貢r間9月13日晚,沙特民間發(fā)現(xiàn)夜空中出現(xiàn)導彈攔截的標志性場景,事后確認是“薩德”反導系統(tǒng),成功攔截胡塞武裝發(fā)射的一枚“巴勒斯坦-2”彈道導彈。在以色列彈道導彈剛剛橫穿沙特,狠狠打臉的情況下,沙特居然還“援手以色列”,是很多人都難以理解的,但真相其實并不復雜。最關鍵的原因,是名義上隸屬沙特的“薩德”,其實仍然由美國掌握。作為一款價值昂貴、非常依賴聯(lián)合作戰(zhàn)體系的戰(zhàn)略裝備,“薩德”一直享有非比尋常的待遇。無論是進駐以色列、阿聯(lián)酋,還是部署到羅馬尼亞和韓國,都是由美國直接操作,費用由所在國家支付的模式。
▲一套“薩德”往往有六輛發(fā)射車共48個發(fā)射單元
在這種情況下,“薩德”自然是全身心為美國全球戰(zhàn)略利益服務,所在國家根本插不上手,所部署的基地儼然是個“國中之國”。沙特是全球唯一采購“薩德”的特殊例子,在2017年為六套“薩德”支付了150億美元,主要用于應對南部也門胡塞武裝彈道導彈的威脅。但這種名義上的采購,實際上依然得深度依賴美國人操作和信息支援,控制權并沒有掌握在沙特手中。換句話說,沙特等于是用150億美元一次性付清了裝備租借費用(人員開支還是照付),本質上和其他國家并沒有區(qū)別。
▲沙特為引進“薩德”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而區(qū)分沙特是否志愿攔截,有一個很簡單的方式——看沙特官方是否在攔截成功后向公眾通報。比如說之前沙特攔截了,胡塞武裝射往沙特南部吉贊省石油產(chǎn)業(yè)區(qū)的彈道導彈后,就對外展示了導彈殘骸,并進行詳細通報。這次攔截事后沙特官方?jīng)]有半點消息,全靠民間和其他國家媒體跟蹤,很明顯是美國主導。除此之外,胡塞和沙特并不和睦的關系、導彈可能進入沙特領空,也都是后者出手的理由,盡管并不充分。
▲沙特對外展示成功攔截的導彈殘骸
不管幕后原因究竟是什么,現(xiàn)在沙特的尷尬是大家都能看到的。而作為沙特的堅實盟友,這兩天巴基斯坦民間媒體,也出現(xiàn)了力挺沙特,必要時可以提供武力保護的說法。在殲-10CE、紅旗-9BE挾大勝之勢的情況下,這種消息確實很對大家的胃口,但面對裝備F-35I的以色列空軍,實際上也未必能起到遏制后者野心的效果。不過這次以色列空襲帶來的危機,確實很有可能促成沙特全力支持巴基斯坦獲得殲-35E,這才是海灣集團現(xiàn)階段應對F-35I威懾最簡單的辦法。
▲殲-35是真正意義上的戰(zhàn)略裝備
埃及之前也曾斡旋哈馬斯和以色列?;?,并且這兩天又發(fā)出呼吁,愿意為雙方和談提供場地。在本身和以色列接壤,實際上處于更危險境地的情況下,大家對埃及這種大膽行為相當疑惑,很自然引發(fā)了埃及接收紅旗-9BE,甚至是“在之前的軍事行動中,紅旗-9BE成功發(fā)揮威懾,讓沒有摸清性能的以色列放棄軍事冒險”的猜想。由于不久前埃及確實低調證實接收紅旗-9BE,所以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問題還是那個問題——沒有殲-35E和反隱身雷達的協(xié)助,僅靠紅旗-9BE是難以長期維持的。
▲紅旗-9的反隱身水平還是差了一點
中東這一陣子這么亂,核心因素其實就是以色列在美國支持下,憑借F-35I一家獨大。想要解決問題其實非常簡單,只要殲-35E或者能反制F-35I的地空導彈系統(tǒng)進駐,打掉F-35I的性能優(yōu)勢,重新恢復平衡即可。這也就是我們之前認為,以殲-35E為代表的航空裝備,未來幾年會暢銷中東,與F-35分庭抗禮的根本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