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23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5分鐘
提起優(yōu)秀校長,人們常聚焦于學校的升學率、硬件設施,卻往往忽略其背后的核心力量。真正能讓學校煥發(fā)活力、讓師生感受到歸屬感的校長,從不只做管理者,更做服務者、傾聽者與守護者。他們用看得見的用心、摸得著的溫暖,在細節(jié)處為教育注入溫度,這才是一所學校真正的軟實力。
1
把教師需求放在首位
做教職工的堅實后盾
優(yōu)秀校長深知,教師是學校的根,只有讓教師感受到被尊重、被支持,才能讓他們安心教書、用心育人。他們從不把奉獻、犧牲掛在嘴邊,而是主動走進教師的工作與生活,解決真問題、化解真困擾。
日常工作中,他們會關注教師的隱性負擔。發(fā)現(xiàn)班主任頻繁應付行政報表,便牽頭簡化流程,讓教師把時間還給課堂;察覺年輕教師因教學經(jīng)驗不足焦慮,便搭建師徒結對平臺,定期組織教研幫扶,而非只提盡快成長的要求。
面對教師的生活難題,他們從不缺位。得知教師家人生病需要照顧,會靈活調整排班;了解到青年教師租房壓力大,會主動對接資源爭取住房補貼。
這種把教師放在心上的態(tài)度,讓教師感受到學校是家,校長是家人。當教師無需為雜事分心、不必為困難發(fā)愁,自然能全身心投入教學,而這份安心與底氣,最終會轉化為課堂上的熱情,傳遞給每一個學生。
2
用平視視角對待學生
做校園里的暖心長輩
優(yōu)秀校長從不以管理者的身份與學生相處,而是用平等、溫和的態(tài)度,成為學生愿意親近的暖心長輩。他們懂得,校長的一句話、一個舉動,可能會影響學生對學校的印象,甚至改變學生的成長軌跡。
他們會主動俯身走進學生的世界。每天清晨站在學校門口,笑著和學生打招呼,記住常遲到學生的名字,輕聲提醒下次可以早一點哦;課間走進食堂,和學生一起排隊打飯,聽聽他們吐槽今天的菜有點咸,聊聊最近有沒有好玩的事。面對學生的訴求,他們從不敷衍。收到學生希望增加圖書角書籍的建議,會在一周內落實并告知你們想要的書到了;發(fā)現(xiàn)校園角落的路燈不亮,會第一時間安排維修,讓學生放學路上多一份安全。對犯錯的學生,他們更愿意給改正的機會。學生因調皮損壞了教學器材,不會當眾批評,而是私下耐心詢問原因,引導其認識錯誤,再一起想辦法彌補。
這種平視的姿態(tài),讓學生感受到校長在乎我們,對學校產(chǎn)生歸屬感,愿意遵守規(guī)則、愛護校園。
3
打破層級壁壘
讓溝通無阻礙
優(yōu)秀校長從不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而是主動打破校長、教師、學生的層級壁壘,搭建多元、暢通的溝通渠道,讓學校里的每一個聲音都能被聽見。
他們會建立常態(tài)化溝通機制。每周固定開設校長接待日,無論是教師對教學安排的建議,還是學生對校園管理的意見,都能直接當面交流;在校園公眾號設置校長信箱,承諾所有留言48小時內必有回復,哪怕是學生希望課間延長5分鐘的小訴求,也會認真回應。他們會讓溝通落地,教師提出減少非教學類會議,便梳理會議清單,合并重復內容;學生反映體育課器材不夠用,便協(xié)調資金采購,定期檢查器材使用情況。
這種無阻礙溝通,讓學校形成了有事敢說、說了管用的氛圍。教師不必擔心提意見會得罪人,學生不必顧慮說了也沒用,每個人都能參與到學校的建設中,而這樣的學校,自然會充滿活力與凝聚力。
4
不搞形式主義
讓校園管理接地氣
優(yōu)秀校長最反感為了應付檢查而做表面功夫,他們的管理邏輯始終是實用、高效、為師生服務,讓校園里的每一項制度、每一處布置,都貼合師生的真實需求。
在校園建設上,他們注重細節(jié)里的便利。教學樓的樓梯轉角,會設置供學生臨時休息的長椅;衛(wèi)生間門口,會擺放免費的紙巾和洗手液;考慮到低年級學生身高,會把飲水機按鈕調低、走廊扶手做雙層設計。在制度制定上,他們堅持征求意見再落地:推行新的考勤制度前,先召開教師座談會,聽取不同學科、不同年齡段教師的想法;調整課間操安排時,會讓學生代表投票選擇喜歡的運動方式。
他們從不做面子工程,不會為了評比而突擊打掃校園,而是培養(yǎng)師生隨手整理的習慣;不會為了展示而搞花架子活動,而是根據(jù)學生興趣開展社團、實踐活動。這種接地氣的管理,讓師生感受到學校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好,而非為了應付別人,進而主動維護校園秩序,形成良性循環(huán)。
5
給教育創(chuàng)新留足空間
鼓勵師生大膽試
優(yōu)秀校長從不墨守成規(guī),而是敢于打破傳統(tǒng)教育的條條框框,為教師的教學創(chuàng)新、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留足空間,讓學校成為敢嘗試、能成長的土壤。
對教師,他們支持個性化教學,允許教師根據(jù)學科特點和學生情況,調整教學進度和方式。比如語文老師想帶學生到戶外觀察寫作文,數(shù)學老師想用游戲化方式講公式,只要符合教學目標,都會全力支持;設立教學創(chuàng)新基金,為教師開展課題研究、嘗試新教學方法提供資金和資源幫助,哪怕嘗試失敗,也會鼓勵至少我們知道了這條路行不通。
對學生,他們尊重差異化發(fā)展,不搞一刀切的評價標準。除了學業(yè)成績,還會關注學生的興趣特長,設立藝術之星、運動達人、志愿服務小標兵等榮譽,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支持學生成立各類社團,從動漫社、機器人小組到環(huán)保志愿隊,只要學生有想法,就會提供場地、指導老師等支持,哪怕社團初期規(guī)模很小。
這種包容創(chuàng)新的氛圍,讓教師敢于跳出舒適區(qū),探索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敢于釋放天性,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而一所充滿創(chuàng)新活力的學校,才能培養(yǎng)出適應未來的多樣化人才。
6
用長遠眼光辦教育
不盯短期政績
優(yōu)秀校長從不把升學率、排名作為唯一追求,而是用長遠眼光看待教育,注重學生的全面成長和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讓教育回歸育人的本質。
在學生培養(yǎng)上,他們重視品格與能力并重。除了抓課堂教學,還會花大力氣開展德育活動;開設勞動教育課程,讓學生在種菜、做飯、維修等實踐中學會動手、懂得珍惜。他們不要求學生門門滿分,而是鼓勵盡力就好,關注學生是否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否擁有樂觀的心態(tài)。
在學校發(fā)展上,他們注重積淀與傳承,會梳理學校的歷史文化,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讓師生了解學校的過去,增強認同感;會關注教師的長期成長,定期組織外出培訓、專家講座,為教師搭建終身學習的平臺,而非只看重短期的教學成績;會合理規(guī)劃學校資源,既改善當下的教學條件,也為未來的發(fā)展預留空間,比如建設兼具實用性和前瞻性的實驗室、圖書館。
這種不急于求成的教育觀,讓學校擺脫了唯分數(shù)論的束縛,既能培養(yǎng)出會學習、會生活、會做人的學生,也能讓學校形成獨特的辦學特色,實現(xiàn)長遠、健康的發(fā)展。
優(yōu)秀校長的共性,從來不是雷厲風行的管理手段或光鮮亮麗的辦學政績,而是藏在細節(jié)里的教育情懷,是對教師的體諒與支持,是對學生的尊重與關愛,是打破壁壘的坦誠,是拒絕形式的務實,是鼓勵創(chuàng)新的包容,是著眼長遠的清醒。
他們像精神燈塔,照亮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讓教師在這里感受到職業(yè)的尊嚴與幸福,讓學生在這里收獲成長的底氣與力量。而這樣的校長,才能真正辦出有溫度、有活力、有靈魂的教育。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中小學"十五五"時期發(fā)展規(guī)劃編制與學校高質量特色發(fā)展·專題八講
邀請函| 中小學課程建設與發(fā)展大會暨第三屆特色課程博覽會
關于舉辦2025第二屆中小學科學教育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教育研討會的通知
2025全國中小學班主任發(fā)展力高級研修班暨《班主任說》編委會遴選
編輯|智庫君
說明|校長派尊重原創(chuàng),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