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痛快,還得爽快,土庫曼斯坦‘全清賬’,中國收獲可不止一籮筐!”2021年底的朋友圈要說最炸鍋的消息,那非土庫曼斯坦一下子還清對中國81億美元巨債、外帶送上一份百億級能源“大蛋糕”莫屬。要不是實錘新聞,估計誰都會問一句:“小國家敢這么講信用,還送禮,這‘鋼鐵友誼’靠譜嗎?”
說到這兒,不得不提土庫曼斯坦這“天然氣豪門”的特殊身份。別看他們?nèi)丝谶€沒上海多,可地下藏著13.6萬億立方米天然氣——說白了,能讓全球人每年都用,連用三年都綽綽有余。問題是,這寶貝山,挖出來需要真本事——沒技術、沒裝備、還缺錢,自己鼓搗就像拿鐵鏟去刨鉆石礦,想想都腦殼疼。
轉捩點出現(xiàn)在2007年,土庫曼斯坦終于明白:閉門造車難成氣候,不如找個“靠譜伙計”一起搞事情。他們左挑右選,把“金飯碗”遞給了中國。理由很簡單:中國不僅有錢、有技術,還肯實打?qū)崕腿?,不玩虛頭巴腦的假動作。
咱們中國石油公司很快跟土庫曼斯坦簽下大單:出錢、出技術,還修了一條橫跨中亞的超級管道。從土庫曼斯坦沙漠,一路穿過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 ** 我們國內(nèi)——總長超萬公里。就像你家廚房和菜市場中間隔了八座城市,還得自己搬磚鋪路打井,工程量別提多嚇人。
這81億美元花哪去了?主要倆大頭:一是折騰加爾金內(nèi)什氣田(二號世界氣田,名字拗口,含金量十足);二是砸到那條傳奇管道的建設。不光要忍住沙漠風沙的“臉刮子”,還得應付各國“政策大冒險”。要沒中國幫襯,這活兒擱別人,等于在沙地種水稻——累心又費錢。
2009年,管道通氣。自打那天起,中國“氣罐子”變得更足。每年買走400億立方米天然氣,說白了,北京一年也用不掉。更明顯的變化,就是土庫曼斯坦刷卡消費能力直接升級。這會兒,有朋友疑惑:“像土庫曼斯坦這種‘經(jīng)濟小目標’的國家,是怎么供養(yǎng)得起那么大的合同,又能按時把81億美元還清?”其實,小土國現(xiàn)在基本上90%以上的出口都是賣氣給中國,自家財政都掛在中國人的“訂單郵箱”上。跟俄羅斯比起來,如今中國可是他們的“超級客戶”。
借著這陣東風,土庫曼斯坦GDP一年比一年高——過去30年翻了近8倍,人均收入穩(wěn)步追趕全球榜單。不夸張地說,這筆“老鐵訂單”救活了一個國家。
當然了,中國和土庫曼斯坦的小日子并不只靠“生意經(jīng)”。早在90年代,兩國關系就開始發(fā)酵,后來不斷升級,合作從氣田擴展到化工、基建,甚至工業(yè)制造。2023年,雙方的關系被提升到了“全面戰(zhàn)略伙伴”,你來我往已經(jīng)不再是單純的買賣關系,更像是“兄弟搭伙開公司的升級版”。
順手提一句,除了給中國供氣,土庫曼斯坦還有更野心勃勃的計劃:搞一條新管道TAPI,把天然氣送到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這種“多線作戰(zhàn)”,既是生意,也埋下不少政治門道,特別考驗合作方的定力與默契。中國雖然沒全程參與,但技術和協(xié)同“錦上添花”不少,將來這也是塊新拼圖。
總結下,就是土庫曼斯坦認準了中國這個“堅固的盟友”,還錢、送氣、拓產(chǎn)業(yè)鏈一條龍操作;而中國也從這里持續(xù)獲得穩(wěn)定的優(yōu)質(zhì)能源、企業(yè)成長的經(jīng)驗值,雙贏局面妥妥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未來誰能保證這種“雙贏模式”不會碰到其他國家的羨慕或攪局呢?畢竟全球能源博弈,“搶氣之爭”才剛開始。您有什么想說的嗎?歡迎評論區(qū)里面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