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英國數(shù)十萬人發(fā)起對查理的紀念活動,激蕩起英國作為現(xiàn)代文明發(fā)源地的記憶,那么在歐陸,似乎還只剩下一個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在查理之死上拒絕沉默, 她說,“這是一起冷血的謀殺案,當你無法反駁對方時,你就會懼怕那些敢于反駁的人,查理不懼任何人跟他辯論,因為他對自己的觀點深信不疑,而他因此遭到了殺害。”
沒法辯倒對方,就直接殺死對方,梅洛尼道出了極左的真正面目,而以色列總理內(nèi)塔尼亞胡更是直言,激進伊斯蘭主義者和極端進步主義者勾結(jié),“他們表面講人權(quán),講言論自由,卻用暴力消滅異己”,內(nèi)塔尼亞胡稱查理是我們文明的捍衛(wèi)者,捍衛(wèi)我們共同的猶太-基督教文明,他非??释冯S耶穌的足跡,他堅守自己的真理,但歡迎別人來和自己辯論,他鼓勵公開辯論,但絕不容忍暴力,“那種企圖讓他永遠沉默的暴力”。
而無論是川普總統(tǒng),還是他自己,都遭到未遂暗殺,但查理不幸離去,內(nèi)塔尼亞胡說,有些人是無法替代的,他提到自己的哥哥30歲時為營救以色列人質(zhì)獻出生命,也許他們是幾個時代才能出的一個英才。
回到歐洲左派政治人物對查理之死的冷漠,10年前,法國媒體《查理周刊》因為諷刺伊斯蘭教先知而被極端宗教恐怖分子恐怖襲擊,當時的歐洲40多名歐洲政要集體手挽手上街聲援支持查理周刊,法國民眾更是發(fā)起“我是查理“運動。
不過現(xiàn)在,因為歐洲的人口結(jié)構(gòu)已經(jīng)和2015年截然不同,當時還算正常的政客早就惟哈馬斯盟友馬首是瞻,寧肯為拯救哈馬斯鼓與呼上百次,也不會對查理柯克這個遠比馬斯克更加讓他們生厭者有任何形諸于色的同情。
實際上,放在今天,《查理周刊》當年的編輯,恐怕早就不復(fù)那種幽默犀利的勇氣了,畢竟,歐盟英國因為反某教的言論,入罪者大有人在,但如果開基督教的玩笑,絕對沒有問題,想一想巴黎奧運開幕式那一幕就明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