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媽今年56歲,家里孫子正上小學。最近幾個月,她早上起床后經常覺得背部有種隱隱的脹痛,有時左肋下還針扎一樣刺一下。最開始她覺得大概是年紀變大了,或者前一天家務多累著了。家里的女兒提醒她:“媽,你以前可從來沒有這樣,總說累,為什么偏偏最近容易痛?”張大媽總是笑笑,不以為意。但有一天晚上躺著怎么都找不到舒服的姿勢,反復翻身都覺得難受,身上沒青沒腫,吃止痛藥還沒什么效果。
市醫(yī)院的門診里,像張大媽這樣“莫名其妙疼”的中老年人不在少數。很多人覺得“忍忍就好”,但醫(yī)生卻經常告誡:“有些疼,是身體的警報,癌癥還沒被發(fā)現,疼痛先來敲門!”究竟,什么樣的疼痛需要我們高度警惕?為什么說“十癌九痛”?痛和癌究竟有沒有直接的關聯?特別是哪幾種疼痛,千萬不能當成小毛病拖延耽擱呢?
這一期,我們就來聊聊“十癌九痛”背后的醫(yī)學真相,告訴你哪幾種異常疼痛意義重大,出現時務必要早排查、早應對。閱讀至文末,教你分清哪些疼痛是小問題,哪些疼痛一定要警惕,如何科學自查及就醫(yī)建議,讓你和家人避開“隱蔽殺手”,把握黃金救治期。
很多人印象里,癌癥起初總是悄悄地、不知不覺蔓延,沒有癥狀。其實,世界衛(wèi)生組織早就指出:絕大多數惡性腫瘤在發(fā)展中,70-90%患者曾明確經歷過慢性或間斷性疼痛。為什么會這樣?
癌細胞在生長過程中,常常侵犯、壓迫或破壞周圍正常組織和神經末梢,從而引發(fā)疼痛信號。比如肝癌侵犯肋間神經,肺癌牽扯胸膜,胰腺癌壓迫腹腔神經叢等。很多疼痛在癌癥早期雖較為隱匿,但到了中晚期常因腫瘤體積增大、轉移、壓迫或破壞組織而變得突出明顯。
《中國醫(yī)藥信息查詢平臺》和國家權威腫瘤指南匯總了15種常見腫瘤疼痛模式,其中高危類型往往以持續(xù)性、夜間加重、不規(guī)律部位出現及止痛藥無效為信號。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一些良性疾病也會痛,但若疼痛性質異常,如持續(xù)時間長、短期內迅速惡化、位置特殊,特別是伴隨體重猛減、發(fā)熱、乏力等全身表現,則應高度懷疑腫瘤因素。
醫(yī)生警告:并非所有癌癥都會一開始就痛,但“十癌九痛”的確有其科學基礎。慢性疼痛本身已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定為一種疾病,警惕慢性、不明原因的疼痛,是癌癥早診早治最大機會!
疼痛千差萬別,到底什么樣的疼痛信號最值得高度關注?據中國國家疾控局2024年度腫瘤預警信號報告、多家三甲醫(yī)院臨床經驗匯總以及《十癌九痛》科普資料的權威警示,出現以下四類疼痛模式時,一定要及早進行癌癥排查:
①夜間或凌晨持續(xù)加重的部位疼痛
不少患者發(fā)現,白天家務、工作分心的時候感覺不重,夜里反而痛醒,姿勢調整后也無緩解。比如肝癌、骨癌、胰腺癌常以夜間加重、不受活動影響為初發(fā)信號。夜間痛常提示腫瘤壓迫神經或侵蝕骨骼,尤其是止痛藥作用短暫、反復發(fā)作者務必排查!
②久治不愈、進展性加重的“慢性痛”
如“難以緩解的背部脹痛、腹部隱痛、骨關節(jié)深處疼”,持續(xù)數周乃至數月,且隨時間推移由偶發(fā)變?yōu)槌掷m(xù)、強度升級。如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腫瘤患者,經常最早就是因“反復咳嗽胸痛、慢性腹脹痛”被發(fā)現。
③伴隨功能障礙或體重驟減的疼痛
癌癥相關疼痛很可能合并乏力、進食困難、惡心、便血便黑、尿色改變等全身癥狀,同時體重在數月內明顯下降(>5公斤或總量8%以上)。例如胰腺癌喜歡表現為上腹持續(xù)脹痛并逐漸體重減輕,而腸癌則可能以頑固性腹痛伴便血、腸道阻塞、進行性消瘦為主。
④定位模糊、性質古怪、常規(guī)治療無效的疼痛
有些癌性疼痛不斷“游走”,比如“肩痛—脖子痛再到背部—持續(xù)遷移”,無明確扭傷或勞損病史,消炎止痛藥、針灸理療等多種常規(guī)治療短時緩解、長期反復發(fā)作。尤其是淋巴瘤、骨腫瘤、轉移性癌癥患者,常以這類“不典型全身痛”為早期表現。
權威統計顯示:腫瘤引起的各種軀體疼痛發(fā)生率高達79%,而初次疼痛出現距確診的時間往往高達2-8個月。耽誤時間越長,錯失早診治機會風險越大。中國腫瘤防治聯盟曾提醒:40歲以上,特別是有癌癥家族史、慢性疾病背景者,遇到“莫名其妙的疼”一定不要硬扛!
疼痛雖然是癌癥高發(fā)信號,但并不是所有痛都預示大病。我們要學會分辨報警信號和“虛驚一場”,避免無謂恐慌,也不能掉以輕心。
三類疼痛常為“良性假象”:隨動作、過度勞累、風濕天氣后短暫的局部酸痛,可明確回憶為“扭傷”“外傷”“睡眠不良”后出現的肌肉骨骼疼,休息后明顯緩解,常規(guī)止痛藥物迅速見效的痛
這些一般見于肌肉勞損、慢性關節(jié)炎、感冒伴肌肉酸痛等,休息調整后常在3-7天內自愈,基本不需特殊處理。但一旦以下情況出現,必須盡早前往正規(guī)醫(yī)院排查:
疼痛性質突然改變,不止夜間發(fā)作;伴隨疲勞、食欲減退、體重驟減;長期口服止痛藥無明顯緩解;疼痛遷徙,或出現難以描述的深部痛感;有反復黑便、便血、嘔吐咖啡色液體等;各種疼痛合并高危暴露史(如慢性肝炎、吸煙史、家族腫瘤史)。
張大媽就是一個典型教訓。她后來因“背部頑固脹痛伴消瘦”查出早期胰腺癌,幸虧警覺,及時手術后恢復良好。這個例子提醒我們:即使疼痛不算劇烈,只要有“異常模式”就不能懈怠。越早干預、存活率越高!
面對這些“癌性預警痛”,采用“早識別、早檢查、早診斷”為首要原則。以下建議請大家務必記牢:
出現高危疼痛時,第一時間到正規(guī)醫(yī)院內科或腫瘤??凭驮\,切忌死扛、盲目服藥拖延。
主動告知醫(yī)生你的家族史、既往疾病及疼痛演變過程,配合做詳細體檢及必要的影像(CT、MRI、超聲)或腫瘤標志物檢查。
響應“醫(yī)院-社區(qū)-家庭隨訪聯動”模式,若暫排除惡性腫瘤,繼續(xù)追蹤疼痛變化,如癥狀持續(xù)三周,請再次復查。
改善生活方式:規(guī)律作息、均衡飲食,避免高脂高糖飲食和過度焦慮。
緩解焦慮,關注心理狀態(tài),適當尋求專業(yè)心理求助。
絕不能迷信網絡偏方、推拿按摩、長期自購止痛藥物“拖時間”。癌癥疼痛病程中,任何一點大意與麻痹,都可能讓本可以治愈的小病釀成不可逆大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