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五胞胎高考刷屏了。
6月7日,2006年出生的五個舞蹈生走進考場,學校三年減免50萬費用,全家搬到城區(qū)求學,幼兒園到高中一路幫扶。
看著真暖,但突然想起另一家五胞胎——河北王翠英家的故事,父親累死了,母親崩潰說“重來一個也不要”,兩家對比太殘酷。
同樣是五胞胎,命運差距咋這么大?
看看細節(jié)就懂了。
安徽這家從幼兒園開始免費,小學分班照顧,高中直接免掉50萬學費。
社會幫扶是實打實貫穿十幾年的。
反觀河北那家,2001年出生時轟動全國,可熱度過后只剩王翠英夫妻硬扛。
丈夫打幾份工活活累死,孩子被迫分給親戚養(yǎng),媽媽那句絕望的話現在聽著都揪心。
幫扶不能光靠熱搜時的愛心涌動啊。
說到底還是系統性缺位。
多胞胎家庭奶粉、學費、醫(yī)療全是普通家庭數倍壓力。
安徽案例有教委牽頭協調資源,河北那家全靠親戚接力和零星捐助。
關鍵差距在有沒有形成制度性托底。
媒體報道總愛渲染“奇跡誕生”,卻很少追蹤二十年撫養(yǎng)成本。
五個孩子背后是月均上萬的開銷,普通工薪階層怎么扛?
現在安徽五胞胎高考有人喝彩,可誰記得二十年前首批五胞胎父親用命換生活費?
他們家孩子今年24歲了,報道說“現狀唏噓”。
特殊家庭需要的是持續(xù)二十年的政策支持,不是高考這兩天的鏡頭聚焦。
教育公平得落實在奶粉錢和學費減免上,而不是靠校長個人善心。
希望下次再報五胞胎新聞,標題是“特殊家庭納入長效保障機制”。
別讓父愛母愛成為消耗品,更別讓下一個王翠英在丈夫葬禮上說后悔生下孩子。
幫扶特殊家庭,該有張全國統一的安全網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