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國民黨主席改選的劇情這幾天反轉又反轉,原本大家都覺得鄭麗文穩(wěn)了,結果9月15日一份民調出來,整個風向標直接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趙少康突然宣布和郝龍斌通過民調確定二人誰參加競選,當結果出來的時候,竟然領先鄭麗文十個百分點,趙少康選擇這個時機站出來,這背后到底藏著什么玄機?
在之前的各種民調里,鄭麗文風頭無兩,支持率一路領跑,把其他候選人甩得遠遠的,黨內那些老家伙們生怕這位改革派真的上位,動了他們的既得利益。
可15號這天公布的黨員民調,畫風突變,這份民調專門針對國民黨黨員,比那些全民調靠譜多了,畢竟選黨主席,最后投票的還是黨員,不是普通群眾。
民調結果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是趙少康不參選,由郝龍斌出馬的情況,這時候鄭麗文還能保住第一,拿到22.2%的支持率,但郝龍斌緊追不舍,20.5%咬得很緊,羅智強18.7%排第三,張亞中只有5.3%墊底。
看到這個數據,鄭麗文的支持者估計還能松口氣,畢竟還是領先的,但接下來的第二種情況,就是真正的逆轉了。
要是趙少康親自下場,局面就完全不一樣了,趙少康直接飆到29.9%,把鄭麗文的19.4%甩開了整整10個百分點,這差距在選舉里這叫碾壓性優(yōu)勢,羅智強更慘,直接掉到13.9%,張亞中還是老樣子5.3%。
這民調一出來,原本信心滿滿的鄭麗文陣營一下子慌了神,而趙少康則是喜出望外。
其實國民黨的黨員結構擺在那里,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家,他們的想法跟社會主流差距挺大,這些老黨員更看重的是黨內資歷、人脈關系這些東西,趙少康在這方面確實有優(yōu)勢。
趙少康在黨內混了這么多年,人脈深厚,加上朱立倫這次明里暗里的支持,聲望自然水漲船高,相比之下,鄭麗文雖然在社會上呼聲很高,但在黨內這個小圈子里,她的改革主張反而成了劣勢。
這次民調的轉折,就是國民黨內部保守勢力的一次反撲,更何況還有個傅崐萁在旁邊虎視眈眈,這位大佬要是真的參選,那整個局面又得重新洗牌了。
說到這幾位候選人對大陸的態(tài)度,那可真是各有各的算盤,他們每個人的立場背后都藏著不同的政治考量。
張亞中在國民黨里算是個異類,別人都在那兒扭扭捏捏不敢明說,他直接表態(tài)不排斥兩岸和平統(tǒng)一,有一次他跟趙少康在節(jié)目里辯論兩岸問題,那場面可激烈了,趙少康在那兒繞來繞去,張亞中就直接懟統(tǒng)一有什么不能談的。
趙少康就精明多了,他的立場用四個字概括就是左右逢源,不支持臺獨,但也不希望統(tǒng)一,典型的騎墻派。
有一次他跟館長對話,館長問他為什么反對臺獨,他回答怕打仗,然后又補了一句,兩岸和平多好啊,還能繼續(xù)從大陸賺錢,這話把他那點小心思暴露得一清二楚。
他就是既得利益者的代表,現狀對他們來說最舒服,既能享受大陸的經濟紅利,又不用承擔政治風險。
這種心態(tài)在國民黨內很有市場,那些老黨員們大多也是這么想的,所以趙少康的民調才會那么高,他們要的不是改變,而是穩(wěn)定,不是理想,而是利益。
鄭麗文的立場就比較微妙了,表面上看她是三個人里最積極的,競選宣言里明確反對臺獨,還說要團結全臺灣抵抗臺獨,她還提出要搞藍白合,推動兩岸交流,看著像是要大干一場。
可她在館長的專訪里說,目標是不獨也不統(tǒng),然后又拋出個百年和平基業(yè)的概念,說要通過文化、藝術、體育交流,讓兩岸關系水到渠成。
百年?這是要等到什么時候,按她這個時間表,估計我們的孫子輩都不一定能看到統(tǒng)一,說是積極推動交流,實際上還是在拖延時間,只不過她的說法比趙少康高明一些,包裝得更漂亮而已。
這三個人里,張亞中最實在,趙少康最現實,鄭麗文最會包裝,當年的國民黨好歹還有個統(tǒng)一的理想,現在理想早就被利益取代了。
他們考慮的不是民族大義,而是選票和鈔票,這也難怪臺灣的年輕人越來越不待見他們了。
從這個角度看,不管誰當選,對兩岸關系的實質影響都有限,鄭麗文上臺可能會多搞點文化交流,趙少康上臺估計就是蕭規(guī)曹隨,繼續(xù)當他的維持現狀派。
這也是為什么越來越多人認為,兩岸問題的解決不能寄希望于臺灣政客的原因,他們已經被選票綁架了,不可能做出真正有利于統(tǒng)一的決策,主動權還是要掌握在大陸手里,這是現實,也是必然。
這場黨主席之爭就是一場新舊勢力的較量,趙少康和鄭麗文,一個代表著國民黨的老派勢力,一個象征著改革的希望。
趙少康這次能夠強勢回歸,背后的操作也很精彩,原本他連參選資格都沒有,結果9月4日朱立倫突然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一張照片,把中評會主席團的聘書發(fā)給了他,這操作一看就知道是在給趙少康開綠燈。
朱立倫這招表面上看是按規(guī)矩辦事,實際上就是在為自己的人鋪路,趙少康拿到參選資格后,又跟郝龍斌搞了個君子協議,說是誰民調高誰就出來選,結果民調一出來,趙少康遙遙領先,郝龍斌自然就得乖乖退出了。
可鄭麗文那邊就沒這么順利了,雖說她也有不少大佬支持,連軍系都站她這邊,但問題是她那套改革主張?zhí)みM了,脫胎換骨、改變藍營,這些話聽著是挺提氣的,可在那些既得利益者耳朵里,這簡直就是要革他們的命。
何況鄭麗文還公開批評黨內的私相授受和密室交易,直接把矛頭對準了朱立倫這幫人。
現在選舉已經正式開跑了,羅智強在徐巧芯的陪同下,第一個完成了登記,還交了20萬塊錢的保證金,鄭麗文和張亞中也都領了表,就等著趙少康正式宣布參選了。
不過這場選舉最大的變數,可能還不是趙少康和鄭麗文的對決,真正的黑馬是傅崐萁,他最近動作頻頻,15號還專門上了王淺秋的直播節(jié)目,雖然嘴上說還在考慮,但聊的內容全是參選政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傅崐萁說要在19號領表截止前做決定,這明顯就是在試水溫,要是這幾天有足夠多的人勸進,給足了面子,他肯定就順坡下驢宣布參選了,他真要是參選,現在的格局立馬就得重新洗牌。
趙少康現在看著是穩(wěn)了,但等到政見發(fā)表會開始,大家都亮出自己的牌,他那套老掉牙的論調還能不能吸引人,那就不好說了,現在社會需要的是能跟民進黨硬碰硬的黨主席,不是只會維持現狀的老好人。
這場選舉,不管最后誰贏,其實都改變不了什么大局,兩岸統(tǒng)一這件事,從來就不是靠臺灣哪個政黨、哪個政客能決定的。
國民黨這場主席改選,本質上就是一場利益分配的游戲,趙少康代表著守舊派,想維持現狀繼續(xù)過安穩(wěn)日子,鄭麗文喊著改革口號,但百年和平那套說辭也是換湯不換藥,至于傅崐萁,那就是來攪局的野心家。
民調翻轉也好,大佬站隊也罷,這些都改變不了國民黨已經徹底淪為一個只會內斗的政黨的事實,他們關心的不是臺灣的未來,更不是兩岸統(tǒng)一大業(yè),而是自己的既得利益。
大陸同胞也不必對國民黨這些政客抱有太大的期待,至于兩岸統(tǒng)一,那是由實力說話的事,可不是這幫政客能左右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