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灼灼韶華》劇情中,家破人亡、無處可去的韶華來到了上海,成為了紗廠的一名紡織女工。
回到起點,從頭再來。韶華是個天生的樂觀派,她擁有超乎尋常的治愈能力。在來到上海灘之后,韶華開始了上班打卡的日常。
此時的韶華,孑然一身、無牽無掛。為了告別往事、重新出發(fā),她甚至給自己取了一個新名字——朱沙。
別人的新生,往往是從改頭換面開始,韶華卻偏偏選擇了改名換姓,著實有些意外。更加令人費解的是,在韶華的世界里,娘家姓褚,婆家姓陳,初戀夏初,女兒萱萱,她身邊沒有一個人姓朱,卻為什么要取名朱沙呢?
從表面上看,朱諧音“褚”,化名朱沙實則是褚沙,這從側(cè)面折射出韶華內(nèi)心對褚家的認(rèn)同。
何況,在萱萱慘死、夏初出國之后,失身于陳二順的韶華自知與夏初再無可能。白月光變成了朱砂痣,韶華為自己取名朱沙,意味著她已經(jīng)看穿了自己和夏初的結(jié)局,正如朱砂痣一樣,夏初成了她心間一道無法愈合的傷疤,擁有過卻無法再擁抱。
不過,以韶華的心性,為自己取名朱沙,或許還有其他的深意。朱沙又名朱砂,本就是一味中藥,作為醫(yī)藥世家出身的小姐,韶華給自己取名朱砂,妥妥的標(biāo)簽鮮明、專業(yè)對口。
找準(zhǔn)病根,對癥下藥。韶華長年經(jīng)商、精通藥典,對于朱砂的功效比誰都清楚。作為傳統(tǒng)中藥,朱砂具有安神、鎮(zhèn)驚的療效。
朱砂,是韶華為自己開的方子、抓的藥。在家庭巨變、慘遭橫禍之后,驚魂未定的韶華,急需要撫平傷口、自我治愈,改名朱沙是她對自己的撫慰和療傷。
但是,韶華改名朱沙,還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
在進(jìn)入紗廠之后,韶華總會在某個失眠的夜里,想起年幼遇害的女兒萱萱。在那個不堪回首的夜晚,韶華經(jīng)歷了各種人間慘劇,但最讓她痛心的恰恰是女兒之死。
事實上,在夏初向韶華發(fā)出攜手出國、遠(yuǎn)渡重洋的邀請時,她一開始是拒絕的。韶華像是一只雄鷹,固然不愿意一生都被困在牢籠里。但是,告別土生土長的祁州、去往完全陌生的歐洲,這是韶華從來都不曾想過的事情。
不過,正如夏初說的那樣,去往法蘭西,能夠讓韶華有更開闊的眼界和更廣闊的舞臺。
但是,在近乎表白的夏初面前,韶華是這樣說的,“我們是同類,但我還有別的割舍不下的。”
在韶華的心里,最割舍不下的人就是萱萱,而讓她下定決心、漂洋過海的人,也是萱萱。
在夏初英雄救美、挺身而出之后,韶華對他還是滿滿的抗拒。最終促使她改變主意的,是夏初手繪的一本畫冊。
在這本畫冊里,萱萱了解到日月星辰、浩瀚宇宙;在女兒渴望的眼神里,韶華看到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夏初讓韶華看到了更好的未來,為了讓萱萱得到更加系統(tǒng)的教育,韶華這才決定接受夏初、嫁給夏初、一起帶著女兒、一起出國。
讓萱萱接受更好的教育——這才是韶華決定出國的根本原因。只是,一夜之間、陳家劇變,萱萱慘死、韶華被擄。她再也不能帶著女兒去更遠(yuǎn)的地方,異國他鄉(xiāng)開眼界、上學(xué)讀書長見識。
在古代,朱砂不僅是藥材,還是學(xué)生上學(xué)讀書前開筆禮上的??汀T谥袊鴤鹘y(tǒng)的啟蒙儀式里,朱砂開智向來是開筆禮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民間向來有朱砂開智、心明眼亮的說法,用朱砂在孩子的額頭點上紅痣,象征著智慧啟蒙。
如今,韶華終于到了大城市上海,她給自己改名朱沙,就是希望借著朱砂開智的寓意,把女兒寫在名字里、溶在血液里,背負(fù)女兒年少的夢想,完成女兒未了的心愿。
萱萱是韶華的痛,韶華是女兒的眼。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