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深圳市政府公報發(fā)布了《深圳市機動車道路臨時停放管理辦法》的最新修改內容。根據修改內容,深圳路邊臨停欠繳費記錄不再納入個人征信、未按規(guī)定啟動繳費流程不再罰款500元。
奧一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辦法》發(fā)布后,作為路邊臨停繳費的代表,宜停車正悄然成為部分車主的“免費停車場”。
近期,奧一新聞記者實地走訪福田、南山、羅湖、寶安、龍華、龍崗等多區(qū)發(fā)現,大量車輛占用宜停車泊位卻未按規(guī)定繳費。在福田區(qū)一路段,17個宜停車車位中就有10輛車被貼《欠費催繳通知單》。
針對宜停車管理面臨的執(zhí)法困境及公平性質疑等深層次問題,南都·奧一網"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大調研——與城市對話"欄目聚焦道路停車管理,邀請政協委員、城市治理專家等,圍繞立法完善、執(zhí)法效能提升、收費機制優(yōu)化等關鍵議題開展深入研討,為推動深圳道路停車資源的高效管理和公平使用集思廣益,助力構建更加規(guī)范、有序、公平的城市停車環(huán)境。
走訪實錄
宜停車車位屢被“0元購”,多路段欠費車輛比例近半
“‘兩箱油’終于在深圳實現了停車費自由?!背汗?jié)期間駕車往返老家外,平時在深圳工作的李先生很少開車,“有很多深圳兩箱油群聊,大家會分享可以免費停車的地方。但我發(fā)現近年來,很多群不像以前那么活躍了?!本科湓颍钕壬嬖V奧一新聞記者,是因為不少車主發(fā)現了新的“免費”車位:宜停車。
早于2017年,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官方公眾號“深圳交通”就曾發(fā)文《有了這個神器,路邊臨時停車都不算事兒》,稱“停車的優(yōu)雅有人來守護”,后附有宜停車app下載、充值、停車等操作指南。
由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務中心推出的宜停車,是否還在守護廣大市民停車的“優(yōu)雅”?
近日,奧一新聞記者結合線下走訪、線上檢索發(fā)現,全市各區(qū)都不乏宜停車車位被未繳費車輛占用的現象。
以寶安區(qū)沙坣三路為例,奧一新聞記者9月3日在該路段看到,路邊一側宜停車車位內,數量近半的機動車都貼有《機動車道路臨時停放欠費催繳通知單》、部分車輛有單據被撕掉的印記,從落灰程度看,不少車輛較長時間未移動。
落款為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務中心、8月26日的通知單顯示,相關車輛因駛入停車位后未按規(guī)定啟動繳費流程,違反了相關規(guī)定,現已被攝錄取證并記入系統(tǒng):“深圳市路邊臨時停車位使用費屬于政府非稅收入,為避免后續(xù)可能造成的法律后果,請按照相關規(guī)定,及時查詢并補繳欠費?!?/p>
對比停放車輛與通知單的數量,部分路段的宜停車泊位未繳費比例都接近50%。
9月9日,奧一新聞記者走訪羅湖區(qū)時,友誼路和北斗路均有車輛未繳費。友誼路設有7個宜停車車位,其中有3輛車被貼了《欠費催繳通知單》。
9月16日,奧一新聞記者走訪福田區(qū),以靠近濱河大道的福田路輔道一側為起始點,走訪該路段17個連續(xù)編號的宜停車車位,其中有10輛車被貼《欠費催繳通知單》,落款日期主要為9月10日或9月12日。
此外,在龍崗區(qū)湖中路,有十余輛車長期停放:車身布滿灰塵,駕駛位的車窗有貼條的痕跡,甚至有幾輛車號牌缺失、窗戶破裂,疑似“僵尸車”。
一位在此停車的車主告訴奧一新聞記者,附近很多市民都習慣了不繳費,稱“基本無人管理,就算偶爾有巡查的工作人員,也只是通知補繳。即便如此,部分車主也不予理會?!?/p>
剖析
宜停車為何變?yōu)椴糠周囍鞯摹懊赓M停車場”?
理應由市民平等共享的停車位,卻淪為部分車主的“專屬”。貼在車窗上的一張張催繳單,不僅反映管理方的無奈,更折射出城市停車環(huán)境被破壞。奧一新聞記者調查發(fā)現,該現象背后有“現行法規(guī)缺乏強約束力”“缺乏有效約束時形成破窗效應”“監(jiān)管力度有待加強”三大問題待解。
現行法規(guī)下,管理方欠缺強約束力
“2024年規(guī)章修改后,收費環(huán)節(jié)約束力下降,處罰依據弱化。部分原有的強制性處罰條款被調整或刪除,執(zhí)法部門在追繳欠費、處罰逃費時缺乏直接的法律支撐?!苯邮軍W一新聞記者采訪時,深圳大學全球特大型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員袁方成指出該現象根源。
2024年,《深圳市機動車道路臨時停放管理辦法》等曾有修改。其中,《辦法》刪除了涉及信用管理的相關內容,此前條款規(guī)定欠繳費相關情形會被納入個人信用征信系統(tǒng);另外,“未按照規(guī)定啟動停車繳費流程的由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500元罰款”相關條款也已刪除。
也就是說,自《辦法》修改并施行后,路邊臨停欠繳費記錄不再納入個人征信、未按規(guī)定啟動繳費流程不再罰款500元。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官網發(fā)布的一篇題為“收到《繳費提示單》,不補繳會怎么樣?”的文章中稱,對于宜停車欠費不補繳的情況,目前暫不予以處罰,但相關的違規(guī)行為已被記錄,后續(xù)將會有新的管理措施,建議市民在使用路邊停車泊位時,按規(guī)定啟動繳費程序或及時補繳停車費,避免產生不良影響。
綜合社媒平臺上的網友評論,有市民將“不處罰”理解為“沒后果”,認為在缺乏法律約束的情況下,宜停車管理方對欠繳車輛沒有執(zhí)法權,除了催繳之外別無他法。
欠缺有效約束時模仿者眾,形成破窗效應
袁方成認為,在機動車保有量持續(xù)增長、路內停車位供給有限的情況下,部分車主通過長期占位來“鎖定”稀缺資源的行為,會在缺乏有效約束時迅速蔓延。
奧一新聞記者檢索發(fā)現,針對宜停車“0元購”的探討在社媒評論區(qū)甚至成為攀比的工具。“我欠了200”“我欠了500”“我把道交中心電話拉黑了”......網友紛紛曬出催繳單、催繳短信等,稱“無需繳費、不必理會、毫無影響?!?/p>
網絡上免費停車的個例越來越多,催繳單上“后續(xù)可能造成的法律后果”卻鮮有發(fā)生,自然使部分車主不平衡,也紛紛放棄繳費。
“不繳費的人無事發(fā)生,我憑啥交?”一位用戶就向奧一新聞記者展示了其宜停車app頁面,“之前為圖方便預充了費用,還剩54元。現在準備退費,加入‘免費停車’群體?!?/p>
南方民間智庫社會矛盾第三方評議中心首席評議專家、律師臧建向奧一新聞記者表示,拖欠和逃避停車費的原因多樣,因為管理成本高、違規(guī)成本低、動態(tài)監(jiān)管能力不足、被查處被執(zhí)行的概率低導致部分當事人嘗到甜頭、有僥幸心理,形成法不責眾和破窗效應。
巡查力度、頻率不統(tǒng)一,引發(fā)僥幸心理
目前,破窗效應的解決還需依賴管理方的監(jiān)管力度。
以奧一新聞記者9月3日走訪寶安區(qū)為例,寶民一路一巷的通知單落款為9月2日,而沙坣三路的通知單則為8月26日,“停兩天也不一定被發(fā)現,發(fā)現了也不一定有后果。”在這樣的雙重假設下,有市民抱著僥幸心理挑戰(zhàn)規(guī)則,選擇免費停車。
走訪過程中,奧一新聞記者以用戶身份致電宜停車96001反映某路段車位被疑似僵尸車占用問題,近48小時后,工作人員回電詢問僵尸車具體位置。接到來電時,記者告知客服當前不方便通話,請工作人員稍后回電。直至10天后,才有工作人員來電解釋相關的管理模式。
袁方成指出,宜停車車位屬于城市公共空間資源,本應通過價格機制與管理制度實現高周轉率,但在執(zhí)法鏈條、技術監(jiān)管、法律銜接等環(huán)節(jié)存在斷點,導致規(guī)則的威懾力下降?!跋到y(tǒng)雖引入了物聯網、視頻識別等技術,但在用戶體驗、申訴通道、信息透明度等方面仍有短板,導致部分市民對制度的認同感不足,甚至滋生規(guī)避心理?!?/p>
監(jiān)制:陳文定 劉岸然 謝江濤
策劃:任笑一
統(tǒng)籌:陳璐璐 劉晨
采寫:奧一新聞記者 喬銳 詹越慧 蔣清君 劉彥辰
視頻:奧一新聞記者 劉彥辰 彭崢
設計:虢娟
編輯:蔡詩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