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里總有那么些人,喜歡給中國指路,就好像他們是導航軟件似的。杰米·梅茨爾這個人,背景挺復雜,他是大西洋理事會的資深研究員,還當過美國國務院官員,寫過幾本書,話題從基因工程到地緣政治啥都沾邊。
2024年,他在推特上發(fā)帖,說中國本來有機會像韓國那樣發(fā)展,融入美國主導的體系里,過上好日子,但現(xiàn)在卻走上了俄羅斯和伊朗的路子,那條路在他看來就是通往毀滅的死胡同。
梅茨爾為什么這么說,得從他的立場說起。他是典型的美國鷹派,對中國崛起特別警惕,總覺得中國在挑戰(zhàn)美國的霸主地位。
他舉韓國當例子,韓國從上世紀60年代起步,當時窮得叮當響,但靠著跟美國緊密合作,建起了三星、現(xiàn)代這樣的企業(yè),經(jīng)濟躥得飛快?,F(xiàn)在韓國GDP人均超3萬美元,科技產(chǎn)業(yè)全球領先。但這背后,韓國付出了啥代價呢?
美國在韓國駐軍幾萬人,韓美同盟讓韓國在外交上得聽美國的調子,比如在對朝政策上,韓國沒法完全自己說了算。梅茨爾覺得這模式好,中國要是學韓國,就能避開麻煩,繼續(xù)經(jīng)濟騰飛,還能跟美國做朋友。
反過來,他把俄羅斯和伊朗當成反面教材。俄羅斯從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后,就跟西方鬧翻了,美國帶頭搞制裁,凍結資產(chǎn),切斷swift系統(tǒng)接入,俄羅斯經(jīng)濟一度縮水10%以上。
盧布貶值,通脹上竄,進口東西貴了,老百姓日子苦了點。到2022年烏克蘭沖突升級,俄羅斯更被孤立,出口石油天然氣都得打折賣給中國和印度。
伊朗呢,從1979年革命后就跟美國對立,核問題鬧了十幾年,美國制裁不斷,伊朗石油出口從每天幾百萬桶掉到幾十萬桶,貨幣里亞爾狂貶,通脹率一度超40%。伊
朗在中東支持一些武裝團體,美國支持以色列,兩邊沖突不斷,伊朗經(jīng)濟被拖累,發(fā)展速度慢下來。
梅茨爾覺得中國如果繼續(xù)對抗美國,在南海、臺灣問題上硬剛,就會像俄伊那樣被圍堵,經(jīng)濟下滑,科技被卡脖子,最終走向衰敗。
但中國走的路真就這么二選一嗎?這話說出來,就顯得太簡單化了。中國從改革開放開始,就沒完全抄誰的作業(yè),而是摸著石頭過河。
1978年鄧公訪美后,中國跟美國建交,吸引外資,加入WTO,經(jīng)濟從窮國變成世界第二。韓國模式有借鑒,但中國體量大,人口多,沒法全盤復制。
韓國是小國,靠出口導向,中國現(xiàn)在內需拉動,出口并重。俄羅斯和伊朗的麻煩,主要因為能源依賴重,地緣沖突多,中國經(jīng)濟結構多樣,制造業(yè)全球第一,高鐵、5G、電動車領先。
梅茨爾忽略了中國在“一帶一路”上的布局,幫沿線國家建基礎設施,貿易額超2萬億美元,這不是對抗,而是合作共贏。
美國智庫為啥總愛這么評判中國?根子在冷戰(zhàn)思維上。美國從二戰(zhàn)后就當老大,習慣了發(fā)號施令。中國崛起,讓他們慌了。
2018年貿易戰(zhàn),美國加關稅,說中國產(chǎn)能過剩,偷知識產(chǎn)權,其實就是怕中國產(chǎn)品太便宜,搶了市場份額。華為被禁,中興被罰,這些事讓中國加速科技自立,芯片產(chǎn)業(yè)投資翻倍。
南海問題,美國派軍艦自由航行,說維護國際法,但中國建島礁,主張歷史權利,兩邊摩擦不斷。中國沒像俄羅斯那樣直接軍事對抗,而是外交斡旋,建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穩(wěn)住周邊。
俄羅斯的路子,中國沒全走。俄羅斯靠天然氣石油,占出口70%,中國能源進口多樣,還大力推新能源,風電光伏全球第一。
伊朗核問題,中國參與談判,推動伊核協(xié)議,沒像伊朗那樣徹底對抗。臺灣問題復雜,美國賣武器給臺灣,中國軍演回應,但沒升級到熱戰(zhàn)。梅茨爾說中國走毀滅路,這話太絕對。
2024年,中國GDP增長5.2%,出口超3萬億美元,遠超俄羅斯的5000億。伊朗GDP才4000億,中國是18萬億,體量不一樣。
再看韓國模式真那么完美?韓國財閥經(jīng)濟,貧富差距大,年輕人失業(yè)率高,房價天價,生育率全球最低。駐韓美軍帶來社會問題,性侵案時有發(fā)生,民眾抗議不斷。
中國沒興趣當誰的附庸,堅持獨立自主外交,跟美國合作時合作,對抗時對抗。2023年中美高層會晤,談氣候變化、反恐,這些領域有共識。
梅茨爾的話,反映了美國部分精英的焦慮,他們想把中國框進他們的規(guī)則里,但中國有自己的節(jié)奏。
俄羅斯和伊朗的“毀滅”也沒那么夸張。俄羅斯適應制裁后,經(jīng)濟反彈,2023年增長3%,軍工產(chǎn)業(yè)拉動。伊朗黑市經(jīng)濟活躍,出口石油繞過制裁,賣給中國印度。兩國都沒崩盤,只是發(fā)展慢了。
中國學到教訓,儲備美元超3萬億,黃金堆積,外匯管制嚴,避免資本外逃。智庫專家總愛二元論,但現(xiàn)實復雜。中國不選韓國路,也不走俄伊坑,而是第三條路:和平發(fā)展,科技驅動,外交平衡。
美國智庫的話,聽聽就算,別當真。中國走自己的路,經(jīng)濟穩(wěn),外交活,不用別人指手畫腳。梅茨爾想讓中國當韓國二號,那是不可能的。
中國目標是民族復興,不是當誰小弟。俄羅斯伊朗有麻煩,但韌性強,中國更不用擔心。未來中美競爭繼續(xù),但合作空間大。智庫專家愛聳人聽聞,現(xiàn)實是中國繼續(xù)前進,不走極端。
杰米·梅茨爾不是孤例,美國智庫多鷹派。蘭德公司、傳統(tǒng)基金會,都出報告說中國威脅。皮爾斯伯里寫《百年馬拉松》,說中國有百年計劃取代美國。
梅茨爾觀點類似,總覺得中國在搞陰謀。但中國公開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多邊主義。聯(lián)合國里,中國提案多通過,美國有時被孤立。
韓國發(fā)展靠美國援助,但現(xiàn)在也想獨立點,跟中國貿易超跟美日總和。俄羅斯伊朗被制裁,但找到出路,中國幫買油氣。毀滅談不上,只是壓力大。中國壓力也大,但應對好
這話本質是美國焦慮表現(xiàn)。中國不選兩條路,走第三條,穩(wěn)扎穩(wěn)打。智庫專家的話,接地氣說,就是酸了。俄羅斯伊朗沒毀,中國更不會。未來看行動,不是嘴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