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9月剛開頭,特朗普就亮出一張“老謀深算”的牌:他不想親自下場跟中國對掐,干脆拉上歐盟和G7國家,一起對中國和印度加征50%到100%的關稅,試圖用“借刀殺人”的方式,把壓力轉嫁出去,但算盤打得響,現(xiàn)實卻很骨感。
盟友一個比一個沉默,沒人愿意接這個燙手山芋。結果,美國不僅沒當成“幕后導演”,反倒成了被孤立的“主角”。更糟的是正當他還在國際上拉幫結派,美國國內的大豆農民已經炸了鍋——中國不買了,價格跳水,票倉生變。特朗普這才意識到,局勢不妙,得趕緊上談判桌補補鍋。
盟友不愿接刀,特朗普的算盤落空
特朗普這次的如意算盤其實挺老派:讓別人出面對中國下手,自己假裝無辜,維持中美之間那層快撕破的“貿易休戰(zhàn)紙”。
他公開呼吁歐盟和G7國家對中國和印度的進口商品加征高達100%的關稅,說得冠冕堂皇,說這是“全球公平貿易”的需要,想把自己塑造成“為全球打抱不平”的領頭人。
但很快現(xiàn)實就給了他一記耳光,歐洲國家一個沒回話,法國和德國甚至私下表態(tài)——現(xiàn)在正是經濟恢復的關鍵階段,可不想因為跟著美國起哄,把跟中國苦心經營的經貿關系毀了,而且歐盟自己都還在跟美國就鋼鋁關稅較勁,怎么可能轉頭就替美國出頭去收拾中國?
這一下特朗普的“借刀殺人”計劃徹底破產。他原本想當導演,最后成了臺下觀眾。更尷尬的是,這場操作非但沒壓住中國,反而讓美國自己暴露了孤立無援的窘境。
豆農怒火壓頂,票倉生變逼宮談判
外部盟友不買賬,內部也開始失控,9月正是美國大豆收割季,但田間地頭的氣氛卻異常沉重,原因很簡單——中國不買了。
自從2025年5月底,中國就徹底暫停了從美國采購大豆,轉頭加大了從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國家的進口。光是4到8月,中國就從巴西進口了創(chuàng)紀錄的4200萬噸大豆,美國這邊的大豆堆在倉庫里賣不出去,現(xiàn)貨價格一路跳水,北部平原地區(qū)甚至跌破了9美元一蒲式耳,眼看就要破8。
這不是簡單的市場波動,而是切切實實的生計問題,數(shù)十億美元的損失讓豆農們坐不住了,紛紛在社交媒體上聲討特朗普,要求他立刻恢復對華談判,農業(yè)州一直是特朗普最穩(wěn)的票倉,而現(xiàn)在,這塊鐵板也開始松動了。
美國農業(yè)部的數(shù)據(jù)更是雪上加霜:2025年9月,美國對中國的大豆出口同比驟降87%,出口額創(chuàng)近十年新低。這可不是個小數(shù)目,是足以影響2026年中期選舉的大事。特朗普這才意識到,不能再拖了,談判得立刻安排上。
馬德里談判開局,雙方籌碼各有千秋
于是在9月14日,中美第四輪談判在西班牙馬德里正式啟動,美方由財政部長貝森特領隊,中方則由副總理何立峰出席,前面三輪談判雖然勉強維持住了“貿易休戰(zhàn)”的表面和平,但實質進展并不大,這一次特朗普是帶著明顯的退讓信號來的。
他不僅面臨國內農業(yè)巨大的選票壓力,還剛被聯(lián)邦上訴法院裁定“對等關稅法案”違法。這意味著,美國繼續(xù)加稅的法律基礎已經站不住腳,必須找個“體面”的出口。
美方這次有三個核心訴求:一是希望中國在稀土出口上松口,畢竟美軍的F-35戰(zhàn)機、新能源汽車、半導體制造都高度依賴中國供應,而中國已經從4月開始實施稀土出口許可證制度,硬生生抬高了美國產業(yè)的成本;二是想讓中國在俄烏沖突中出點力,最好能在幕后勸俄羅斯停火,但又不想讓中國“搶風頭”;三是希望通過談判平滑退出被法院判決違法的關稅政策,給自己一個臺階下。
但中方這次并不急。畢竟2025年上半年中國GDP增速達5.3%,出口增長7.2%,國內經濟韌性十足。中國在談判桌上提出的條件也很明確:美方必須停止單邊關稅和濫用出口管制,并在臺灣、數(shù)據(jù)安全等核心問題上保持克制。
同時,中方手里也握著不少有分量的牌:稀土掌控全球七成產量,農產品采購可進可退,甚至連TikTok這種社交平臺問題都可以作為談判籌碼。中方并不急著達成協(xié)議,更傾向于“以穩(wěn)為主”,把主動權牢牢握在手里。
全球看戲,談判是緩兵之計還是轉向信號?
這場馬德里談判,表面上看是中美之間的貿易磋商,實則背后牽動的是全球經濟神經,歐盟、日本、韓國等美國傳統(tǒng)盟友雖然沒有明確發(fā)聲,但也默默在看這場“大戲”怎么收場,畢竟誰都知道,現(xiàn)在的全球供應鏈早已和中國深度捆綁,真要打起來,誰也跑不了。
國際商會已經發(fā)出警告:如果中美再次開啟全面關稅戰(zhàn),可能引發(fā)類似1930年代“大蕭條”的全球危機。所以這次談判的意義,并不在于是否能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而在于是否能暫時穩(wěn)住局勢,避免全球市場再次陷入恐慌。
不少分析認為,這次談判更像是一場“危機管理”,不是戰(zhàn)略轉向。美方可能會在部分關稅上做出象征性讓步,比如降低對中國電動車或太陽能板的進口稅,而中方也可能象征性恢復部分農產品采購,但核心問題——比如科技遏制、數(shù)字主權、臺海局勢——依然難以撼動。
不過這場談判的結果,將直接影響2025年11月的APEC峰會,也可能成為特朗普為2026年中期選舉修復形象的一次機會。
小算盤打錯,大棋局已變
特朗普這次的“借刀殺人”計劃,不僅沒傷到中國,反而讓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他高估了美國對盟友的掌控力,也低估了中國在全球貿易鏈中的戰(zhàn)略反制能力,稀土、農產品、全球市場的依賴度,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變量,正在重新定義中美博弈的節(jié)奏和方式。
現(xiàn)在的中美關系,已經從一場你來我往的貿易戰(zhàn),變成了一場多層次的危機管控。兩國都明白,全面脫鉤不是選項,但競爭不會停止。這場博弈的主動權,已經從最初的“美國發(fā)難,中國應對”,逐漸演變?yōu)椤懊婪酵俗?,中方打牌”?/p>
接下來的問題,不是中國能否妥協(xié),而是特朗普是否還有退路。如果他還抱著“壓而不談”的幻想,那么在國際舞臺和國內選民的雙重夾擊下,這場棋局,只會越來越難下。
結語
這次回到談判桌,不是特朗普的勝利,而是被現(xiàn)實推著往前走。一場“借刀殺人”的布局被看穿,他才意識到,真正的對手不在盟友之間,而在于對方的底氣和手里的牌。中美博弈的下一步,不取決于誰喊得響,而看誰敢真正放下架子談出點實質。
參考資料:
中美第四輪交鋒還沒開始,特朗普開始施壓,敦促29國對華加稅?
2025-09-13 騰訊網(wǎng)
對中國使出“借刀殺人”之計后,特朗普決定:馬上跟中國上談判桌
2025-09-13 搜狐網(wǎ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