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華縣一個小村里,胡璉出生時家里只剩幾畝薄田,白天守瓜地,晚上打著手電看書,這樣過了十二年,靠族人湊的錢才進了縣立小學(xué),成績一直不錯,一九二五年考進廣州黃埔軍校,和林彪成了同學(xué),那時沒人料到,這個瘦小的西北小子,日后會成為讓粟裕頭疼的對手。
抗戰(zhàn)一打起來,他就帶著隊伍守羅店,日本人坦克壓過來,他領(lǐng)著敢死隊沖上去炸坦克,打到最后,陣地上躺的全是人,羅店被人叫作血肉磨坊,最出名的是四三年石牌保衛(wèi)戰(zhàn),他死死守住長江要道,硬是把裝備好的日軍第三十九師團頂了回去,升了軍長,國民黨五大主力里的第十八軍,就是他一手帶出來的。
到了解放戰(zhàn)爭,他遇上粟裕就有點扛不住了,一九四七年南麻戰(zhàn)役,他挖了幾百個碉堡,打算死守,結(jié)果粟裕帶人把他圍了個水泄不通,連著下了七天暴雨,解放軍的火炮運不上來,他趁機溜了,后來淮海戰(zhàn)役,他和黃維的兵團被包了餃子,他自己身上中了三十多片彈片,爬進一輛破坦克,總算逃了出來。
晚年在臺灣養(yǎng)傷,他天天翻戰(zhàn)史檔案,發(fā)現(xiàn)每次差點全軍覆沒,都是粟裕的部隊,家里書房抽屜里鎖著三十二片彈片,臨終前還念叨,國民黨打仗就輸在沒人真會打,寫回憶錄時,關(guān)于粟裕和淮海戰(zhàn)役的章節(jié),他全刪了。
胡璉打仗確實機靈,總能在被圍之前溜走,可他沒料到人心比槍炮更硬,粟裕帶的解放軍拼起來不要命,老百姓跟著挖溝修路,國民黨就算有美械也扛不住這股勁,毛主席說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是人民用小車推出來的。
歷史書上沒提的是,胡璉在金門打了一場勝仗,可那已經(jīng)是1949年的事了,他當(dāng)上了防衛(wèi)司令,日子算得上風(fēng)光,可再沒遇上比粟裕更難對付的人,現(xiàn)在臺灣有些老兵說起他,都說這人打仗確實有兩下子,可到底沒弄明白,真正的對手是誰。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