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反的不是預制菜、也不是工業(yè)文明,而是維護消費者本該有的知情權和最基本的健康權。
就像我們能接受讓嬰兒喝奶粉,但不能接受里面添加三聚氰胺。
最近總有人說 “不接受預制菜就是守舊,跟工業(yè)文明對著干”,這話聽著有點嚇人。
就像有人愛吃現包的餃子,不愛吃速凍的,難道就能說他反對冰箱發(fā)明嗎?
其實大家對預制菜的糾結,從來不是 “反不反工業(yè)”,而是 “想不想吃得安心、吃得有滋味”。
今天咱們就掰扯掰扯:反對預制菜和反對工業(yè)文明,根本是兩碼事,別把帽子扣得太大。
一、預制菜確實沾了工業(yè)文明的光,但好處不代表能無視爭議
咱們先承認,預制菜能火,離不開工業(yè)文明的加持,也確實給不少人帶來了方便。
比如對農民來說,預制菜企業(yè)要大量穩(wěn)定的食材,種蔬菜、養(yǎng)牛羊的不用再擔心 “今年豐收了卻賣不出去”,而且企業(yè)會就地加工,把容易壞的新鮮菜做成半成品,減少運輸損耗,農民還能多賺點加工錢,這比傳統種地 “看天吃飯” 靠譜多了。
對餐廳來說,預制菜更是 “擴張神器”。以前開餐館全靠大廚,大廚一走,菜味就變,想連鎖根本難。
現在用預制菜,后廚不用復雜操作,新員工培訓幾天就能上手,一家店能輕松復制成一百家、一千家。
雖然單店后廚的人少了,但總就業(yè)崗位反而多了 —— 比如某連鎖快餐靠預制菜從 10 家店開到 1000 家,光門店服務員、配送員就多招了好幾萬人,還不算預制菜工廠的工人。
對年輕人來說,加班到半夜,掏出預制菜熱 10 分鐘就能吃口熱的,不用餓肚子也不用點油膩的外賣,這也是工業(yè)文明帶來的 “小便利”。
要是沒有食品加工技術、冷鏈運輸,哪來這么方便的預制菜?
所以說,大家不否認預制菜的好處,也不否認工業(yè)文明的價值,但 “有好處” 不代表 “不能提意見”,更不代表 “反對就是錯”。
二、反對預制菜,不是反工業(yè),是怕 “吃得不明不白、沒滋沒味”
很多人反對預制菜,根本不是跟工業(yè)文明較勁,而是有實實在在的顧慮,這些顧慮跟 “守舊” 沒關系,都是過日子的實在問題。
首先是 “看不見的黑箱”。
傳統餐館后廚雖然亂點,但至少能看見師傅切菜、炒菜,知道食材新不新鮮。
可預制菜是怎么造出來的?食材是當天的嗎?有沒有加太多添加劑?生產線干不干凈?
這些都看不見,只能靠包裝上的文字,心里難免打鼓。
尤其是之前 “科技與狠活” 的說法傳得廣,大家一看到預制菜,就容易聯想到 “看不見的添加劑”,不是反工業(yè),是怕吃進肚子里的東西不安全。
然后是 “沒了吃飯的儀式感”。
中國人做飯講究 “鍋氣”—— 猛火下鍋,食材跟熱油碰撞出香味,顛勺的聲音、升騰的熱氣,這些不只是做飯,更是一種習慣。
比如家里煮餃子,看著水燒開、餃子浮起來,聞著香味,吃的時候才覺得 “踏實”。
可預制餃子熱一下就好,沒了這個過程,吃著總覺得少點什么。
這不是反工業(yè),是咱們對 “吃飯” 有更高的期待 —— 不只是填飽肚子,還要有點滋味、有點溫度,這跟工業(yè)文明不沖突,是人性的需求。
還有 “信任虧空” 的老問題。
過去幾十年,不少食品安全事件讓大家對工業(yè)食品沒那么信任了,比如過期食材、違規(guī)添加劑,這些事讓大家心里有了陰影。
預制菜剛好是 “工業(yè)感” 最足的食品,自然就成了 “背鍋俠”—— 不是預制菜本身都不好,是大家怕 “又碰到不靠譜的”。
這種不信任,是對整個食品工業(yè)的,不是針對工業(yè)文明,反而能逼著企業(yè)做得更規(guī)范。
另外,還有個現實問題:新鮮菜太方便、太便宜了。
小區(qū)門口就有菜市場,幾塊錢能買一把青菜、一塊肉,自己做雖然花點時間,但吃得新鮮還劃算。
可預制菜往往比自己買菜貴,味道還不一定好,大家自然會想 “我為啥花更多錢買個不如自己做的?”
這不是反工業(yè),是消費者的理性選擇 —— 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當然想選性價比高的。
三、工業(yè)文明不是 “真理”,反對的聲音恰恰能讓它更靠譜
有人說 “反對預制菜就是反對工業(yè)文明”,這話最大的問題是把 “工業(yè)文明” 當成了不能碰的 “真理”,可實際上,工業(yè)文明從來不是完美的,它需要傾聽大家的意見,才能變得更好。
就像以前的工業(yè)生產,一開始也有污染、有安全問題,后來大家提意見、監(jiān)管跟上,才慢慢有了環(huán)保標準、安全規(guī)范。
預制菜也是一樣,大家反對的不是 “工業(yè)化做食品”,而是 “不透明、不安全、不好吃的預制菜”。
如果因為大家提意見,企業(yè)就公開生產流程,讓消費者能查到食材來源;監(jiān)管部門出臺更嚴的標準,控制添加劑、保障新鮮度;預制菜能做得又安全又好吃,價格還合理,那大家為什么要反對?
其實,反對的聲音是工業(yè)文明的 “剎車”,能防止它 “一路狂奔” 忘了初心。
工業(yè)文明的目的是讓生活更美好,不是讓大家 “只能吃預制菜,不能有別的選擇”。
如果企業(yè)只追求效率和利潤,不管大家吃得安不安心、開不開心,那這種工業(yè)生產才該被反對。
反過來,要是工業(yè)能兼顧效率和品質,讓大家有得選 —— 想吃現做的有餐館,想省時間有靠譜的預制菜,這才是工業(yè)文明該有的樣子。
四、理性看待預制菜:別站隊,要 “追問”
與其糾結 “要不要反對預制菜”,不如換個思路:多追問,少情緒化。
比如去餐館吃飯,就問一句 “這道菜是現做的還是預制的?”;買預制菜時,看看配料表、生產日期,查查品牌有沒有安全問題;要是覺得價格不合理,就選擇不買。
這些不是 “反工業(yè)”,是作為消費者的基本權利。
新華社也說,要 “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什么是知情權?就是知道這菜是怎么來的;什么是選擇權?就是能選現做還是預制,選便宜的還是貴的。
工業(yè)文明給了我們方便,我們也該用理性的態(tài)度,讓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比如有的預制菜企業(yè),現在會直播生產過程,讓大家看食材怎么處理、怎么加工;有的餐廳會在菜單上標注 “預制菜”,讓消費者自己選。
這些做法不是 “向反工業(yè)低頭”,而是尊重消費者,也是企業(yè)長久發(fā)展的聰明做法。
反對預制菜,不是反工業(yè),是反 “不好的生活”
說到底,大家反對的不是預制菜,更不是工業(yè)文明,而是 “吃得不明不白、沒滋沒味、還不安全” 的生活。
工業(yè)文明的價值,是讓我們有更多選擇、更好的體驗,不是讓我們被迫接受不喜歡的東西。
所以,別再被 “反對預制菜就是反對工業(yè)文明” 這種話綁架了。
想吃現做的,就去菜市場買菜、去餐館吃飯;想省時間,就選靠譜的預制菜。
重要的是,我們有權利提要求、有能力做選擇,而企業(yè)和監(jiān)管部門,要對得起這份信任,讓工業(yè)文明真正服務于 “吃得好、過得好” 的初心。這比互相站隊、互相指責,要有用得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