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是世界騎行日。
據(jù)中國自行車協(xié)會統(tǒng)計,目前我國自行車社會保有量超過2億輛,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約3.8億輛。全國城鎮(zhèn)居民每100次出行中,約有30次由“兩輪出行”完成。
自由暢快的騎行背后,潛藏著一個常被忽視、卻最致命的安全隱患。你知道是什么嗎?
安全騎行 從“頭”開始
據(jù)公安部門統(tǒng)計,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死亡事故中,約80%為顱腦損傷致死。
為什么頭部如此脆弱?
頭部的生理結構脆弱,顱骨雖能起到一定保護作用,但面對撞擊、摔倒時的巨大沖擊力,僅靠顱骨難以抵御。頭部受傷,不是簡單的“皮外傷”,容易發(fā)生炎癥反應、神經(jīng)遞質(zhì)紊亂,破壞血腦屏障等一系列反應,導致很多核心功能受損。
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主任醫(yī)師游恒星表示,哪怕是時速20公里的騎行,摔倒時頭部撞擊地面的力量相當于從3層樓墜落,足以造成重型顱腦外傷。
8月26日,新疆吐魯番。一輛三輪車行經(jīng)路口左轉(zhuǎn)彎時,與一輛正常直行的電動自行車發(fā)生碰撞。騎行電動自行車的人在摔倒時,頭部觸地,嚴重受傷,萬幸無生命危險。
令人唏噓的是,電動自行車的騎行者本不至于頭部受傷。監(jiān)控畫面顯示,他本來戴著安全頭盔,事發(fā)前幾秒剛摘了下來,緊接著就發(fā)生了事故。
頭盔的作用有多大?
騎行安全,少不了一頂頭盔。頭盔的核心作用是通過外層堅硬殼體分散沖擊力,內(nèi)層緩沖材料吸收能量,減少頭部直接受力,從而降低顱骨骨折、腦挫傷、顱內(nèi)血腫等嚴重損傷的風險。
有關研究表明,正確佩戴安全頭盔能將交通事故死亡風險降低60%至70%。
因此,無論騎行距離長短、速度快慢,頭盔都是一道“保命防線”。
騎自行車要不要戴頭盔?
很多人認為自行車速度較慢,就沒必要佩戴頭盔了。但是,自行車的速度真的很慢嗎?
城市騎行時,一般速度為每小時10到15公里,公路車騎行的速度在每小時20公里左右,而在下坡和沖刺時,速度能飆升到每小時50到70公里,相當于市區(qū)行駛的汽車。
因此,建議騎自行車尤其是夜騎時也要佩戴頭盔。
騎行佩戴頭盔
千萬別踩這些坑
誤區(qū)一:頭盔越輕越好?
輕的頭盔雖然舒服,但重量不是選擇頭盔的標準。購買頭盔時要看是否有3C認證,拒絕“三無”產(chǎn)品。
誤區(qū)二:戴頭盔不用系帶?
如果不系頭盔顎帶,一旦遇到險情,頭盔極易掉落,無法發(fā)揮保護作用。
△騎行者未系頭盔顎帶,頭盔在碰撞瞬間直接飛落。圖源:貴陽交警
誤區(qū)三:不管大小能戴就行?
尺寸不適合的頭盔,在受到撞擊時起不到保護作用。
可圍繞頭部最寬處來測量頭圍,通常在眉毛上方1厘米處,然后據(jù)此購買頭盔。
誤區(qū)四:用安全帽代替頭盔?
安全帽主要保護頭頂,一般針對高空墜落物導致的傷害,無法保護最脆弱的后腦部位。
頭盔可以對頭部的上面、側面、正面、后面進行全方位保護。
騎行看似簡單
輕輕松松就可以上路
但騎行安全其實大有文章
騎行中要注意什么?
一圖了解↓
(國家應急廣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