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桂坊的霓虹穿透午夜的薄霧,本該在寺廟誦經(jīng)的定慧寺住持釋智定,卻穿著性感黑絲從奔馳車上下來,一枚 YSL 口紅突然從她的僧袍滑落。
這張被私家偵探拍下的照片,揭開了香港佛教史上最荒誕的貪腐丑聞。這個白天敲木魚、晚上蹦迪的 "雙面尼姑",用寺廟功德箱里的香油錢供養(yǎng)著豪宅、名車和兩位和尚老公,其奢靡程度連深陷商業(yè)化爭議的少林寺方丈釋永信都難望其項背。
三次身份蛻變的 "煉金術"
1967 年寒冬,吉林農(nóng)安縣貧困村落的土炕上,女嬰史愛雯的啼哭幾乎被寒風吞沒。這個連米飯都吃不起的農(nóng)家女不會想到,三十多年后她會以 "釋智定" 的法號成為香港寺廟住持,用信徒的香火錢給寵物狗買澳洲牛排。
1993 年,26 歲的史愛雯揣著全部積蓄闖香港,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改名 "龍恩來"—— 這個帶著宿命感的名字,成了她精心設計的人生重啟鍵。
她的第一步棋直指香港身份。經(jīng)人介紹,她嫁給大自己 20 歲的卡車司機岑偉榮,這場始于功利的婚姻在七年后戛然而止。
拿到身份證的第二天,她就利落離婚,對這段婚姻的評價只有冷冰冰的 "居留許可證"。這種精明算計在后來愈演愈烈,當她發(fā)現(xiàn)宗教身份能帶來更多便利時,便轉身走進了寶蓮寺的山門。
1999 年,龍恩來在寶蓮寺剃度受戒,法名釋智定。跪在佛像前的她雙手合十,臉上是標準的虔誠表情,心里卻在盤算如何把功德箱變成提款機。
三年后她掌控定慧寺,立刻展開 "大清洗"—— 將所有資深僧人掃地出門,安插自己的心腹。這種操作與釋永信對少林寺的商業(yè)化改造截然不同:釋永信通過注冊 706 個商標打造商業(yè)帝國,而釋智定則把寺廟直接變成個人 ATM 機。
更令人咋舌的是她的 "婚姻流水線"。23 歲的大陸青年劉建強與她結婚后,搖身一變成了僧人釋智強;接著是大陸教師高武國,婚后剃度法號智光。
兩人既是她的老公,又是寺廟的 "骨干",這種荒唐的人事安排,讓定慧寺淪為家族式腐敗的溫床。香港入境處數(shù)據(jù)顯示,假結婚最高可判 14 年監(jiān)禁,但釋智定卻將這出戲碼演了整整八年。
香油錢供養(yǎng)的雙面人生
定慧寺的功德箱流水最終流向了哪里?信徒們籌集的 130 萬裝修款,只換來幾桶油漆和開裂的墻壁;而釋智定的奔馳車后備箱里,常年備著名牌包和性感內(nèi)衣。
白天的她是身披袈裟的 "智定師太",在佛堂喃喃自語 "戒除欲望";夜幕降臨后,金色長假發(fā)一戴,黑絲短裙一穿,便驅車前往比華利山的豪華別墅,在爵士樂中品嘗 82 年的紅酒。
這種分裂在細節(jié)中暴露無遺。她在法會上強調(diào) "佛教圣地的純潔性",轉身就用香油錢給寵物狗買進口牛排;對地產(chǎn)商數(shù)億元的寺廟收購報價嗤之以鼻,卻暗中挪用善款炒房。
當釋永信因 412 萬澳元建澳洲分寺遭詬病時,釋智定早已把定慧寺的地產(chǎn)租金納入私囊,其個人揮霍程度遠超宗教商業(yè)化的邊界。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她的 "修行道具"。被她當作寶貝供奉的 "天珠",經(jīng)鑒定只是義烏小商品市場論斤賣的玻璃珠子;日日誦讀的經(jīng)文,沒能阻止她在蘭桂坊與外國男子舉止親昵。
翁靜晶 —— 這位從影星轉型的正義律師,在為寺廟募捐時發(fā)現(xiàn)賬目異常,聘請的私家偵探最終拍到了那張決定性的照片:釋智定從酒吧出來時,僧袍下露出的黑絲與掉落的口紅形成刺眼對比。
信徒們終于醒悟,他們虔誠供奉的香火錢,變成了住持夜生活的開銷。有老居士哭著說:"我們省下買菜錢捐香油,她卻用這些錢買奢侈品!"
這種信仰崩塌的痛苦,比任何經(jīng)濟損失都更傷人。當佛教界還在爭論釋永信的商業(yè)化是否越界時,釋智定已經(jīng)用最赤裸的貪婪,把宗教外衣撕得粉碎。
欲望的代價與信仰的拷問
2017 年法庭上的判決為這場荒誕劇畫上句點:釋智定因貪污、假結婚等多項罪名被判入獄 15 年。
這個曾經(jīng)宣稱 "更早實現(xiàn)財務自由" 的女人,最終在鐵窗內(nèi)度過她的 "養(yǎng)老歲月"。她那些用不義之財購置的奢侈品被拍賣抵債,而那串玻璃天珠,成了香港廉政教育的典型教具。
對比同期釋永信僅被注銷戒牒接受調(diào)查的境遇,釋智定的重判彰顯了法律對宗教腐敗的零容忍。
香港入境處數(shù)據(jù)顯示,僅 2016 年就有 128 人因跨境假結婚被捕,其中 38 人認罪伏法,但釋智定案件因其宗教身份的特殊性,成為打擊神職人員犯罪的里程碑案例。
出獄后面對記者 "后不后悔" 的提問,釋智定輕描淡寫地說:"我不過是比大伙兒早幾年攢夠了養(yǎng)老錢。"
這句毫無悔意的回答,道破了這場鬧劇的本質(zhì) —— 她從未真正信仰過什么,只是把僧袍當成了最值錢的偽裝。
就像有評論指出的:"神佛面前的燈照不亮人心,經(jīng)文中的字寫不清貪念,史愛雯這出戲,無非是給俗世披了件僧袍。"
釋智定事件撕開的不僅是個人的道德敗壞,更是宗教商業(yè)化浪潮中的深層危機。當釋永信們忙著給 "少林" 商標估值時,釋智定用更極端的方式證明:一旦信仰淪為牟利工具,寺廟就會變成藏污納垢的場所。
那些在定慧寺前燒過的香、磕過的頭,最終都化作了對現(xiàn)代社會信仰缺失的沉重叩問 —— 當功德箱的鑰匙掌握在貪婪者手中,善男信女們究竟在朝拜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