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家老大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在東莞的一所民辦寄宿學校上學。
現(xiàn)在,她上高一。
我家老二也在這所寄宿學校上小學,上了5年,這學期,我把她轉到公立學校上學了。
孩子在東莞上學的第7年,我跟她們一起見證了一所民辦學校,從輝煌到逐漸沒落的過程。
不是學校不想辦,而是招不到學生,難以繼續(xù)維持下去。
學校也從之前的強勢方,變成現(xiàn)在服務至上的弱勢方,位置來了個360度大轉變。
我家孩子之前就讀的學?,F(xiàn)在還在正常辦,但招生越來越難,學生越來越少。還能維持多久,幾乎可以預見到。
不止是這一所學校是這樣,很多民辦寄宿學校都在面臨一個學生減少的問題。
最近一兩年,東莞的頭部民辦寄宿學校也開始放下身段,在春季招生季舉辦幼升小的體驗活動。
這事兒放在5年前,都是不敢想象的。不,哪怕是3年前,也是一樣。
招生難,不是某一方面的問題造成的,而是多個因素綜合下的一個結果。
出生人口減少,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再就是,落戶政策放開,社保和居住證滿一年就可以遷戶口了。
有戶口就可以上公辦學校,而不必為了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花大價錢去上民辦寄宿學校。
經(jīng)濟下行,錢不好賺,家長口袋里沒錢了,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趨勢到這兒了,不服都不行。
02
遙想當年,我家老大想轉學,去民辦寄宿學校上學,那場面有一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既視感。
她轉學,轉了2年,才轉學成功,擠進了民辦寄宿學校的大門。
我家老大上小學二年級時,我們想著給她轉到教學質量更好的學校去上學。
聽親戚說,她家孩子上的寄宿學校不錯,我跟我老公就想著,把孩子轉到親戚孩子就讀的學校去。
春季招生季,我們到學校報了名,然后等插班生考試。
考試那天,我跟我老公都去了,孩子去考試,家長去聽校長對學校的介紹。
我對那天的印象深刻,不是說我的記性好,而是家長、學生很多。目測家長和孩子一起,大概在300人左右。
插班生考試肯定不止這一場,一場就來了這么多人,可以想象,想轉學到這所學校來上學的孩子,人數(shù)絕不會少。
學校沒有公布招多少人,是什么選拔標準,一切都由學校說了算。
想轉到這個學校來上學,先來參加插班生考試再說。
毋庸置疑,在有選擇的情況下,學??隙〞?yōu)中選優(yōu),選考試分數(shù)高的學生。
我心里不免打起了鼓,以老大的成績來說,能考上這所學校的概率有多大?
考試結果出來,老大沒考上,轉學失敗。
我們嘴上說著沒什么,失落是難免的。
03
本來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來參加插班生考試的,此時,卻堅定了我們一定要把孩子轉到寄宿學校上學的決心。
今年不行,來年再戰(zhàn)。
親戚聽說我家老大沒考上,她說,學校的口碑出來了,想進去上學的人多了,相應地,學校對孩子的要求也提高了,尤其是插班生。
她家孩子準備上小學一年級時,去探校,那會兒學校沒開多久,只要你想去都可以去,隨便進。
這中間,也就相隔了5年的時間,論時機的重要性。
我家老大小學三年級的下學期,我們準備繼續(xù)給她轉學。
鑒于上一年的經(jīng)驗,綜合我家老大的成績情況,上親戚孩子就讀的學校,勝算不大。
除非我家老大成績有一個突飛猛進的,質的飛躍,但這個東西短時間內,不可能實現(xiàn)。
親戚給我們推薦了另外一所寄宿學校,也就是我家孩子之前上的學校。
參加插班生考試,順利被錄取了。
開學之后,我們無意中得知,老大的那個班幾乎都是插班生,都是從各個學校轉過來上四年級的。
我們一開始擔心老大是否適應的問題,畢竟換了新環(huán)境,在學校住宿,跟之前學校的作息模式完全不同。
一聽到都是插班生,我就放心了,都是差不多的起步階段,不用擔心跟不跟得上大家節(jié)奏的問題。
04
老大去這所學校上四年級,整個年級一共是15班,每個班的人數(shù)一般在47、48人。
不止一個年級是這么多班,其它年級都差不多。
她上初中,繼續(xù)在這所學校上。她那一屆的初一,有23個班,每個班的人數(shù)在48~50之間浮動。
到了她的下一屆,招生情況就不太樂觀,只有12班,幾乎少了一半的學生。
她的下下一屆,維持在差不多的人數(shù)。
我家老二在這所學校上小學一年級,她這一屆的一年級有10個班,每個班45個人左右。
到了她上五年級,她那個年級剩下7個班,每個班的人數(shù)在40~45之間。
一年級的招生人數(shù)在逐年下降,去年,一年級的新生不到100人。
今年的新生,大概率不會超過這個數(shù)。
后面的招生會越來越來難,學生越來越少是事實,不是猜測。
拋開學校本身存在的問題,放眼望去,不止一所民辦學校是這樣,其它民辦學校的招生數(shù)也在減少,包括一些頭部學校。
05
以前擠破頭想進去,但擠不進去的頭部民辦學校,現(xiàn)在輕輕松松都能進去。不是學校的要求變低了,而是大環(huán)境如此。
你想生存下去,必須順勢而為。要么熬過寒冬,迎來春天,要么就此倒下。
之前看新聞說,出生人口逐年下降,我對此并沒有太大的感知。這跟我,跟我的生活好像沒有太大的關聯(lián),聽一耳朵就過去了。
當這股風從幼兒園吹到了小學,吹到了學校里面,今昔一對比,感慨良多。
很多當時覺得千難萬難的事兒,過一段時間,完全不是事兒。比如,孩子上學。
誰也不知道明天,或是未來會發(fā)生什么,局面變成怎樣。
我們能做的,就是把眼下的,手頭的事做好,等未來來臨時,不至于被拍死在沙灘上。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