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7日清晨5點的香港紅磡,富恒工業(yè)大廈的電梯監(jiān)控拍下這樣一幕:
十名戴著口罩的男子魚貫而出,其中兩人熟練地掏出鑰匙刷開打金工場的玻璃門,其余人緊隨其后涌入——這場精心策劃的黃金劫案就此拉開序幕。
據(jù)后來被捕的嫌疑人交代,他們原以為這會是香港史上最完美的盜竊案,卻沒想到從得手到落網(wǎng)僅用了72小時。
案發(fā)現(xiàn)場的細節(jié)令人啼笑皆非。當時工場女合伙人正和五名友人在休息區(qū)吃云吞面,劫匪們像上班打卡般鎮(zhèn)定地輸入保險庫密碼時,咀嚼聲甚至蓋過了電子鎖的"滴滴"聲。
警方事后在通報會上透露,這伙人分工明確得像劇組拍戲:有人專門負責用液壓剪處理加固鎖具,有人提著特制帆布袋裝運金磚,最后離開的兩人還不忘擦掉指紋。
但他們百密一疏的是,竟把作案用的工場鑰匙隨手扔在了大廈后巷的垃圾桶,這條關(guān)鍵線索讓西九龍重案組探員在翻找三天前的垃圾時如獲至寶。
港島總區(qū)刑事部警司在記者會上拿著查獲的金磚實物演示:"每塊標準金磚重12.5公斤,相當于兩桶桶裝水的重量。
嫌疑人卻像搬礦泉水一樣,徒手把這些價值5800萬港元的黃金運走了。"
更戲劇性的是,警方追蹤到部分金粉沿途灑落形成的"黃金路",順著這條閃光軌跡在元朗某村屋找到了首批贓物。
而讓案件出現(xiàn)重大轉(zhuǎn)折的,是報案女合伙人手機里一條未刪除的短信——她與在逃主腦的對話中赫然寫著"明天老地方分錢"。
隨著調(diào)查深入,這個看似專業(yè)的盜竊團伙顯出原形。
被捕的11人中,有三人是工場前員工,兩人竟是主腦的遠房親戚,最年輕的00后嫌疑人被捕時還在網(wǎng)吧打游戲。
他們交代作案動機時令人唏噓:有人因為網(wǎng)絡(luò)賭博欠債,有人被高利貸追討,而幕后主腦則因合伙生意虧損想"拿回本金"。
警方在追贓過程中發(fā)現(xiàn),部分金條已被熔化成首飾,但得益于香港完善的貴金屬交易登記制度,這些黃金就像帶著身份證,最終全部完璧歸趙。
這起案件暴露出工業(yè)大廈安保的諸多漏洞。記者實地探訪發(fā)現(xiàn),雖然工場裝有24小時監(jiān)控,但密碼鎖半年未更換初始密碼,更衣室竟有直通金庫的備用通道。
有資深警員感嘆:"劫匪用的就是最原始的盜竊手段,但恰好擊中了所有安防弱點。"
值得玩味的是,在黃金被追回當天,工場隔壁的茶餐廳依舊人聲鼎沸,食客們討論著這起發(fā)生在身邊的奇案,而墻上電視正播放著警方押解嫌疑人指認現(xiàn)場的新聞畫面。
截至9月18日傍晚,最后一名嫌疑人在羅湖口岸落網(wǎng)時,身上除了一張單程車票,還揣著半塊沒來得及出手的金磚。
西九龍重案組指揮官透露,這個團伙原本計劃三天內(nèi)通過快艇將黃金運往境外,但香港警方與廣東公安的聯(lián)動機制比他們的計劃更快。
如今65公斤黃金整齊碼放在警方證物室,在射燈下泛著冷光,仿佛在訴說這場現(xiàn)實版"黃金大劫案"的荒誕與警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