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續(xù)增長,電力電子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對高壓、大功率設備中功率器件的需求顯著增加。絕緣柵雙極晶體管(IGBT)作為關鍵功率半導體器件,因其高開關速度和高功率密度被廣泛應用于電力傳輸、電機驅(qū)動和可再生能源領域。然而,隨著IGBT器件功率和工作電壓的不斷提高,其工作環(huán)境變得更為苛刻,對封裝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具備優(yōu)異的電絕緣性能、高導熱性和高溫穩(wěn)定性,以確保器件在高溫、高壓和高功率條件下的長期可靠運行。目前,同時提高材料的導熱性能和擊穿強度仍是一個巨大挑戰(zhàn)。
近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王爭東副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創(chuàng)新策略:通過引入有機電子受體NTCDA(1,4,5,8-萘四甲酸二酐)誘導環(huán)氧樹脂形成分子有序結構,從而同步提升其導熱性與電絕緣性能。研究表明,僅添加0.4 wt.%的NTCDA即可使室溫擊穿強度提升11.3%,高溫下性能保持穩(wěn)定,同時導熱系數(shù)提高約2倍,達到0.544 W·m?1·K?1。該研究為開發(fā)極端工況下高性能電子封裝材料提供了新思路。相關論文以“Molecularly Ordered Epoxy/Organic Acceptor Composites for Superior Thermal Transport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 Performance”為題,發(fā)表在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研究團隊通過溶劑輔助超聲分散技術將NTCDA分子級分散于含介晶單元的環(huán)氧體系中。有趣的是,加入微量NTCDA后,混合溶液顏色由淺黃變?yōu)榧t褐甚至深綠,偏光顯微鏡下可見大量橙紅色針狀/棒狀有序區(qū)域生成,表明NTCDA顯著誘導了有序結構的形成。廣角X射線衍射進一步證實,預固化后的薄膜在約20°處出現(xiàn)寬反射峰,表明形成了π–π堆疊的層狀分子有序結構,小角區(qū)出現(xiàn)的各向異性峰也證明了優(yōu)先取向的有序域存在。
圖1. a) 熔融混合物的一維廣角X射線衍射矢量圖; b) TMBP+TMB+NTCDA(BCE)的二維WAXD圖案; c) 分子結構與交聯(lián)網(wǎng)絡示意圖; d) BCE-0薄膜的偏光顯微鏡圖像; e) BCE-0薄膜的放大圖像; f) BCE-0.1薄膜; g) BCE-0.4薄膜; h) BCE-0.7薄膜; i) BCE-1薄膜。
熒光測試與紫外光譜分析顯示,NTCDA與富電子的TMBP/TMB之間形成電子給體-受體(EDA)復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發(fā)出明顯綠色熒光,且熒光強度隨NTCDA含量增加而增強。理論模擬表明,NTCDA的LUMO能級較低(-4.2 eV),而TMBP和TMB的HOMO能級較高(-3.7 和 -3.8 eV),滿足電子自轉移條件,促進EDA復合物形成,增強分子間作用力與共軛效應,從而誘導更緊密的分子堆疊。
圖2. a) 熔融混合物的一維衍射矢量圖; b) 能級圖(LUMO與HOMO能級); c) 分子結構與交聯(lián)網(wǎng)絡示意圖; d) BCE-0薄膜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 e) 不同NTCDA含量樣品的熒光光譜。
分子動力學模擬與徑向分布函數(shù)分析表明,引入NTCDA后介晶單元間距減小,吸附能提高,分子排列更為緊密有序。寬角X射線散射結果進一步顯示,BGE-1樣品的分子間距從3.39 ?降至2.83 ?,證實NTCDA促進了更致密的分子排列,有利于聲子傳導和載流子束縛。
圖3. a) 聯(lián)苯-聯(lián)苯共軛吸附模型; b) 聯(lián)苯-萘共軛吸附模型; c) 分子間距與共軛吸附能模擬結果; d) BGE-0與BGE-1在室溫下的徑向分布函數(shù)圖; e) BGE-0與BGE-1在473K下的徑向分布函數(shù)圖; f) BGE-0與BGE-1環(huán)氧薄膜的寬角X射線散射譜曲線。
在電絕緣性能方面,添加0.4 wt.% NTCDA的環(huán)氧薄膜(BGE-0.4)室溫擊穿強度達117.04 kV·mm?1,較純環(huán)氧提高11.28%;在200°C高溫下仍保持101.18 kV·mm?1,僅下降13.55%。熱刺激去極化電流測試顯示,NTCDA引入后陷阱能級從1.32 eV升高至2.68 eV,有效抑制了載流子的遷移與脫陷,降低了漏電流和局部放電強度。此外,自由體積模擬表明BGE-0.4的自由體積分數(shù)更低,進一步限制了電子遷移。
圖4. a) BCE體系中含NTCDA環(huán)氧薄膜的擊穿強度Weibull分布圖; b) 30°C與200°C下?lián)舸姸戎担?c) 高溫電導率; d) BGE-0的熱刺激去極化電流擬合曲線; e) BGE-0.7的熱刺激去極化電流擬合曲線; f) 分子動力學模擬的自由體積分數(shù); g) BGE-0、BGE-0.4與BGE-0.7的局部放電監(jiān)測圖; h) 在80 kV·mm?1電場下環(huán)氧薄膜的平均局部放電幅值。
在熱性能方面,NTCDA的引入顯著提升了環(huán)氧材料的熱導率。BGE-1和BGE-0.4的熱導率分別達到0.544和0.383 W·m?1·K?1,較純環(huán)氧提高95.7%和37.8。這種提升主要歸因于NTCDA誘導形成的有序域為聲子提供了快速傳導路徑。差示掃描量熱分析顯示,改性后的環(huán)氧材料具有更高的玻璃化轉變溫度(Tg > 210°C),進一步保障了高溫下的結構與性能穩(wěn)定性。
圖5. a) BAE體系中含NTCDA環(huán)氧薄膜的熱導率與熱擴散系數(shù); b) BGE體系中含NTCDA環(huán)氧薄膜的熱導率與熱擴散系數(shù); c) BGE體系熱導率測試的脈沖信號圖; d) 熱導率測試的閃光點信號圖; e) BGE-0與BGE-0.7的DSC曲線; f) 通過分子動力學模擬的DSC結果。
力學性能測試表明,BGE-0.4在保持拉伸強度基本不變的同時,斷裂伸長率顯著提高,模量適度上升,表現(xiàn)出更好的韌性與抗應變能力。在實際封裝測試中,BGE-0.4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局部放電起始與熄滅電壓,以及良好的熱循環(huán)穩(wěn)定性,顯著優(yōu)于商用雙酚A環(huán)氧樹脂。
圖6. a) 應力-應變曲線; b) 力學性能匯總; c) 封裝前的功率器件照片; d) 局部放電起始與熄滅電壓的電路連接圖; e) 整體封裝照片;(e1)側面封裝照片;(e2)連接點局部放大圖; f) BAE功率模塊在熱循環(huán)下的PDIV與PDEV; g) BGE-0.4功率模塊在熱循環(huán)下的PDIV與PDEV; h) 與以往報道的室溫熱導率對比; i) 與以往報道的室溫擊穿強度改善對比及本研究實現(xiàn)的高溫擊穿強度提升。
該研究通過引入NTCDA有機電子受體,成功實現(xiàn)了環(huán)氧樹脂材料在電絕緣性、導熱性、高溫穩(wěn)定性和力學性能方面的協(xié)同提升,為高性能電子封裝材料的設計提供了新范式。其所提出的分子有序誘導策略不僅適用于環(huán)氧體系,還具有向其他聚合物材料推廣的潛力,有望滿足未來電力設備在極端環(huán)境下的可靠運行需求。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