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單讀出了一本單讀新書 034《死亡日志》,它記錄了作者伍祥貴最后的生命歷程,這份日志為其家人、癌癥病友們帶去了別樣的鼓勵,也讓單讀多了一份持續(xù)關注死亡議題的動力。今年秋天,單讀想再分享一份珍貴的生命記錄——攝影師王乃功拍攝身患癌癥的九兒的攝影手記。
九兒,一個有三個女兒的年輕母親,不幸罹患癌癥,她選擇把生命的最后時光與家人共度,并邀請攝影師王乃功和她一起,留存下這樣一份動人又珍貴的家庭影像。鏡頭中的那些身體的病痛、治療的煎熬、精神上的重壓,以及無法磨滅的堅韌與美好,都是九兒對這個世界最有力的告別。王乃功拍攝九兒,也陪伴九兒,她從攝影機一側的冰冷視角中掙脫出來,以真正的“在場”身份,記錄、陪伴、珍愛著鏡頭里的主人公,并將這段緩慢而莊重的拍攝旅程,編織成《九兒》系列攝影作品。《九兒》系列在發(fā)表后榮獲了第 67 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亞洲區(qū)長期項目獎,第 23 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評審委員會大獎等一系列大獎。
單讀新書 060《照見:〈九兒〉攝影手記》像是一份全流程記錄,將九兒最后的生命歷程和這些動人影像的拍攝過程,緩慢細致地展示給讀者。今天,單讀分享這本攝影手記的前言《生命會彼此照見》,讓我們一同關注這份突破時間限制的中國家庭影像檔案,感受兩位女性的相依相伴,相互照見。
另外,如果想和本書的作者王乃功、攝影批評家朱炯、資深媒體人劉敏(熊阿姨)和余雅琴一起來聊聊這段生命故事,歡迎在2025 年 9 月 21 日 15:00—17:00(本周日)來到方所北京店見面,活動詳情可查看今日的第三條推文。
《照見:〈九兒〉攝影手記》
新書發(fā)售中
前言:生命會彼此照見
撰文、攝影:王乃功
九兒,三個孩子的母親, 因為 9 月出生,能飲酒,生得小巧安靜,于是“九兒”這個名字就叫開了。2019 年,36 歲的她“中獎”了,腫瘤晚期。2020 年,經(jīng)過十次化療二十余次放療,還是被醫(yī)生宣布,此生進入一年的倒計時。
起初,九兒一家想留一張正式的全家福,而我是發(fā)小圈里出了名的發(fā)燒友,有暗房,有影棚,玩?zhèn)鹘y(tǒng)大底片……于是,一組有儀式感的 8×10 全家福誕生了。后來在一次聊天中,九兒說:“嫂子,你拍的那組《家有考生》我看了,把孩子拍得真好,有幾張我都掉眼淚了。我這三個寶貝我也拍,但拍不好。有時間的話也拍拍我吧,我也想把和她們在一起的時光留下來……”
于是,世上便有了這組《九兒》。
選自《照見:〈九兒〉攝影手記》
九兒的家庭本是三線城市的小康之家,面對疾病,先是積極治療,得知不可逆轉(zhuǎn)便毅然轉(zhuǎn)身,回家從容面對余生。
九兒的日常狀態(tài),沒有輸液架,沒有各種點滴瓶,沒有臥床不起,沒有搶救設備,更沒有讓人揪心的呻吟……
九兒的生命雖然僅僅比醫(yī)生斷言的期限延長了半年,但她活著的每一天都值得記憶,九兒和她的家人彼此守候陪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我拍九兒,也陪伴九兒。起初,只是想為九兒、為這個家庭留下美好的記憶。隨著拍攝的深入,這項工作變成了和九兒一起,為孩子們制作一份家庭相冊《和你在一起》,將媽媽對生命的態(tài)度作為一生的禮物,留給三個正在成長的女兒。這不再只是我的攝影作品,也是九兒對人世最后的告白。在每張照片下面,九兒以強大、樂觀,甚或自嘲的口吻,一一寫下自己的感受——
她說:誰說我長胖了,我這是對生活過敏而導致的水腫。
她說:沒有人生來就擅長活著,既然來到這個世上,俺就沒打算活著離開。
她說:告訴你一個秘密,我其實是個天使,之所以留在人間,只是因為腿重。
她說:你可以任性,但必須配得上你的本事。
她說:肚皮上的刀疤,是生活被我俘獲的微笑。
她說:這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我們在一起,雖然中途離去,但我也是竭盡所能陪你們走到了這里。
她說:碎碎念念連成歲歲年年,今天,是余生里,最年輕的一天。
她說:一些小美好正在井然有序地發(fā)生著,好想這樣永久地保護你們。
她說:生活給我那么多磨難,是不是就因為我是主角?
她說:寶貝,我只是提前去了另外一個世界為你們布置新家了,就如同你們還沒來到這個世上的時候,我已經(jīng)布置好了這個家。
但事情還是超出了我的預料。當病魔靜默而迅疾地襲來,我工作的本質(zhì)已悄然改變:我要和九兒一起,為隨時可能降臨的死亡做準備,我要和她一起,完成對人世的告別——對此,我毫無經(jīng)驗。
最終,我們沒有戰(zhàn)勝死亡,但或許,我們可以抵抗遺忘。
選自《照見:〈九兒〉攝影手記》
2022 年 4 月,九兒去世之后,我開始編輯、整理這兩年多留下的碎片化的影像。按照和九兒的約定,我先是制作了給孩子們的禮物:《和你在一起》。九兒沒有給孩子留下其他的叮嚀囑托,只有生命的陪伴和這本凝結著九兒全部的愛的書。九兒希望每當孩子遇到困難捧起這本書時,會意識到,媽媽連死亡都能淡然處之,生,還能難到哪兒去呢?
九兒臨終前,我們曾就作品將來的發(fā)展有過一次談話。那天我們聊到了家庭相冊的呈現(xiàn),聊到了螞蟻攝影獎和平遙攝影展,聊到了專業(yè)美術館的展陳設計,聊到了中國攝影與世界攝影,甚至還聊到了去國外辦展和外文版的專業(yè)畫冊等等——九兒對此也充滿期待,她把這部自己親身參與的作品《九兒》,當作留給世人的無畏施。我當時的自信與篤定,更多的是給予九兒安慰,至于未來的路,我設想至少需要十年來完成。當然,我們還暢想了可能遇到的質(zhì)疑和阻礙,我的態(tài)度是忠于內(nèi)心的聲音,用最真誠的態(tài)度打磨作品,讓它有尊嚴地被世界上更多的人看到。
真正的工作在九兒去世后才剛剛開始,精掃、修整、建檔、拍攝、編輯、文案、排版、設計、印刷、投送……從零開始。多少個通宵達旦,多少次極限挑戰(zhàn),多少回曲折坎坷,終于迎來自己人生的一次大手術。我不聰明,最大的天分就是能耐住性子。
2023 年初,當螞蟻攝影的令胡歌聯(lián)系到我時,那份激動刻骨銘心,因為九兒一念成真!事實上,《九兒》也從此重生。
清明節(jié),收到《中國攝影》樣刊,這意味著對《九兒》工作方式的認可和肯定。
4 月,九兒去世一周年,收到聯(lián)合國人口基金“感知女性力量”特殊榮譽獎證書。
5 月,《中國青年報》整版刊發(fā),標志著這一攝影作品不僅進入大眾視野,其本身也獲廣泛關注。
9 月,參加平遙國際攝影展,這是對九兒的一次還愿。那天,我們開著九兒的車,拉著滿滿一車的狗尾巴草奔赴山西……始料不及的是這個放在過道里的小展覽卻收獲了人們諸多的共情。
11 月,入選第 29 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并在廈門集美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展覽。
12 月,《九兒》在成都市美術館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展覽。
2024 年清明節(jié),荷賽獎入圍官宣,《九兒》成為全球 24 組獲獎作品之一,并由此開始了全球巡展。
九兒去世兩周年,《中國日報》海外版刊載《九兒》,同時上榜第 11 屆中國攝影年度排行榜。
10 月,《九兒》在麗水攝影博物館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展覽。
似乎,冥冥中自有安排,從平遙到廈門、成都、上海、北京、沈陽、麗水……從荷蘭到英國、德國、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亞、意大利……《九兒》走過了一個個國家,一座座城市。在一個個展場里,從讀者們晶瑩的目光中,我讀到了人們對于生命的思考與共情。是的,愛沒有國界,是九兒的愛和勇氣感動了那些不同種族、不同語言、不同意識形態(tài)的人們。
選自《照見:〈九兒〉攝影手記》
《西藏生死書》曾說過:“我們是一個對死亡毫無準備的文明?!?/p>
就像要蹚過一條河,因為不知道河對岸有什么,才心懷恐懼。但死亡,是生命的必修課。它的另一面含義,是生活,是珍惜,是愛與被愛。
拍攝九兒,也是一趟死亡的練習。向死而生,是個抽象的大詞,我說不清楚,但有那么一些瞬間,我想我在九兒身上,的確看到了普通人可以展現(xiàn)出的精神與意志的偉大。
選自《照見:〈九兒〉攝影手記》
對我而言,遇見九兒,可嘆、可貴。在這段時間里,我和九兒一起成長,用生命影響生命。我拍下九兒的同時,也照見了我自己。
在拍攝過程中,我會匆忙記下自己的感受和體悟——也很難說悟到了什么,更多是難以名狀的感受、翻來覆去的碎碎念,還有忽起忽落的情緒。但在那段日子,這些紛亂的文字,是我唯一的陪伴,是我情緒的出口,即便無人讀懂,對我而言,也是一種救贖。在整理這份手記時,我刪去了一些獨屬于我的自我激勵的碎語,也對一些未說清的感受和想法進行了梳理和補充,如今的面貌,比它曾經(jīng)的樣子顯得更加理性和克制。
書中收錄了《九兒》的大部分照片,但這些照片,本身是開放的,不同時間拍攝的照片常常會發(fā)生情緒碰撞或者共鳴,它們?nèi)狈γ鞔_的敘事邊界,或自成秩序,這里有對時間的抵抗,有對敘事的抵抗,也有對邏輯有序按部就班有結果目的的抵抗。這本手記,只是呈現(xiàn)它們的一種方式。
我知道,閱讀這本手記的感覺并不好受,身體的病痛、治療的煎熬以及精神上的重壓,時時會讓人有窒息之感。我希望大家從九兒的故事中不僅看到苦難,也能看到希望,看到一點點光亮。我相信,通過感受他人面臨的挑戰(zhàn)和渴望,我們可以從不同視角發(fā)現(xiàn)自身的問題。有時,我們可吸取別人的經(jīng)驗,改變自己的生活。死亡既不宏大,也不陰暗,它只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經(jīng)歷的終點。
雖然是攝影手記,里面談到攝影的部分并不多,甚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命本身。出版這本手記,我更多是希望九兒的故事,能夠讓我們對于死亡、對于臨終關懷,乃至對于生命的整個看法,產(chǎn)生一些寧靜的變化。
生于塵埃的我們,見到更多的,是那些如九兒這樣靜悄悄地來也靜悄悄地去的普通生命,除了至親好友,沒有太多的人在意他們的來去。但我相信,如果你停下來,你安靜地去觀察,你也會像我一樣,看到他們的無奈與悲傷,你也能看到他們的坦然與堅韌。
每當我看到一個新生兒的時候,我都會在心里問:“九兒,是你嗎?是你變成這個可愛的寶寶回來了嗎?”
希望讀者從這本書中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柔弱的女人在面對死亡時保持的勇氣與從容,而是,人生無常,但在某個時刻,生命之光會彼此照見,這里的彼此也包含你和我。
在生與死的邊界
照見活著的意義
《照見:〈九兒〉攝影手記》
新書現(xiàn)貨發(fā)售中
加入 2025 單讀全年訂閱
了解生命的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