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嵐圖即將獨立上市之際,東風汽車旗下另一自主品牌猛士也有了新動向。
9月17日晚間,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官宣與東風汽車有限公司、襄陽控股及襄高投資訂立投資協議,通過出資方式共同成立合資公司,注冊資本84.7億元,該合資公司未來將聚焦猛士品牌,專注智能越野車輛的制造與銷售。
至此,東風旗下猛士品牌“一個‘大猛士’,兩條腿走路”的戰(zhàn)略布局正式揭開面紗。
一個品牌,兩個市場
業(yè)內人士對于此次合資品牌的成立分析認為:“這不是品牌的拆分,而是品牌的‘精準投射’——用同一個品牌內核,適配不同場景的用戶需求?!?/p>
2022年自猛士品牌誕生起,便以“硬核越野”為標簽,憑借軍用轉民用的技術積淀、極端環(huán)境適應性,迅速在高端越野市場站穩(wěn)腳跟,成為東風“東方風起”計劃的核心支撐。
可以說,通過3年時間的品牌運營和沉淀,如今猛士已經與硬派越野掛鉤,在消費者心中形成了品牌聯想。但由于此前,猛士品牌一直定位于高端越野SUV市場,而如果要進一步擴大銷量和市場占有率的話,則需要進一步下探至更加符合主流大眾的細分市場。
因此,據相關人士分析,在多方力量的匯聚下,猛士科技有望進軍“方盒子”這一智能輕越野SUV市場。而這或許也是新合資公司成立的前提,再者,合資公司不僅延用猛士品牌甚至采用統一銷售渠道,這一舉措也被認為是最大化降低新業(yè)務的市場教育成本。
而對于大猛士而言,智能輕越野SUV是猛士科技從高端小眾走向大眾認知的最佳通道,能讓更多用戶通過日常使用接觸到猛士品牌。憑借高端產品樹立標桿,親民產品走量的策略,猛士品牌既能快速提升銷量,又能反哺品牌影響力,可謂“多贏”。
華為全面賦能,猛士再添助力
在此次合資公司的成立中,華為也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此前,東風猛士M817已搭載華為乾崑智能汽車全棧解決方案包括鴻蒙座艙、乾崑智駕系統,成為品牌智能化轉型的標志性產品,這也是雙方首款聯合開發(fā)的智能越野車型。
知情人士透露,未來華為與猛士的合作不再僅是車型合作,雙方將在智能汽車產品開發(fā)、營銷及生態(tài)服務等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具體而言,本次合作中,華為將全面開放自身流程與體系能力,東風則引入華為IPD(集成產品開發(fā))/IPMS(集成產品營銷與服務)等管理方法,促進與東風現有流程體系的協同與創(chuàng)新。這意味著,雙方將從項目初始階段即展開緊密協作,目標是打造出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頂尖智能越野產品,力求樹立汽車央企與ICT企業(yè)深度融合的典范。
與此同時,新公司將采用市場化運作機制,建立扁平化、獨立的企業(yè)治理結構,增強自主決策與市場響應能力,更大限度讓猛士品牌擁有更多更大決策權,于品牌而言對其后續(xù)發(fā)展無疑是更有利的。
眾所周知,如今的“方盒子”市場是國內“熱門領域”。
從市場表現來看,“方盒子”的增長速度非常喜人。今年前8個月“方盒子”的市場滲透率已從2023年的3.8%飆升至12.5%。在整體乘用車市場面臨內卷的背景下,“方盒子”的逆勢突圍,不僅印證了其強大的市場吸引力,更凸顯出消費者對個性化車型需求的持續(xù)釋放。
在快速增長的銷量背后離不開新能源滲透的推手,當前,新能源“方盒子”車型的市場占比已超過60%,成為絕對主流。此時入局,不難看出猛士想要分一杯羹的意圖。
但對于全新的猛士而言,仍存在著幾個關鍵問題。如何平衡一個品牌兩個市場差異的處理,如何將華為賦能轉化為用戶體驗感,如何在統一渠道實現精準的營銷,都將成為其是否能夠真正頗具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