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西藏日報客戶端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進日喀則市桑珠孜區(qū)城東街道江洛康薩社區(qū),古色古香的藏式建筑間,五星紅旗迎風招展。
身著藏裝的老阿媽漫步青石板路,回族大哥拉開店鋪卷簾門開始一天的忙碌,幾個不同民族的孩童背著書包嬉笑走過……這個由13個民族組成的社區(qū)正以它特有的方式開啟新的一天。
走進社區(qū)活動中心的“石榴籽家園”,一陣歡聲笑語撲面而來。藏族阿媽們正在手把手教回族姑娘打酥油茶,漢族大哥和門巴族小伙切磋著包餃子的手藝。墻上“加強民族團結 建設美麗西藏”“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標語,在這里化為了生動實踐。
這里每周都會舉辦不同形式的活動,有時是藏族歌舞教學,有時是各民族美食分享會。社區(qū)居民扎西拉宗正為今天的茶話會準備酥油茶和馓子,“我丈夫是回族,我是藏族,我們家就是一個民族團結的小家庭?!彼χf,手上的動作嫻熟而輕快。
扎西拉宗的丈夫馬尕東是社區(qū)里的名人。1988年,20歲的他從甘肅臨夏來到日喀則打工,與藏族姑娘扎西拉宗相識相愛?!澳菚r候語言不通,習慣不同,但感情來了什么都擋不住。”馬尕東回憶道。
在當?shù)卣蜕鐓^(qū)居民的幫助下,這對跨民族戀人組建了家庭,如今經(jīng)營著一家藏族服裝店,生意紅火?!皠傞_始做生意時很難,是社區(qū)的各族鄰居們幫忙渡過了難關。”馬尕東說。
江洛康薩文藝隊正在排練廳里練習“雪偉協(xié)甲”,這種古老的日喀則民間歌舞在隊員們的一招一式中重現(xiàn)生機。58歲的平措加布是文藝隊的骨干,退休前是名教育工作者?!拔覀儾粌H是在傳承文化,更是在用藝術的形式促進民族團結?!蔽乃囮爮淖畛醯?2人發(fā)展到183人,不僅復活了非遺舞蹈,每年演出凈收入近30萬元。
社區(qū)副主任尼瑪次仁是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的典范。他自己曾經(jīng)也是個孤兒,是在社區(qū)各民族街坊鄰居的幫襯下長大的,比誰都深知民族團結的溫暖和可貴。他常說:“我自己就是孤兒,那種無依無靠的滋味,我比誰都懂。是各族鄉(xiāng)親的愛心養(yǎng)育了我,我要讓這份愛延續(xù)下去?!?/p>
十幾年來,尼瑪次仁走遍西藏各地,深入基層群眾,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黨的民族政策融入鄉(xiāng)土故事中,向群眾進行宣講教育,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民族團結凝聚起思想意識和磅礴力量。目前,他開展各類宣傳宣講3100余場次、受教各族群眾達50萬余人次,帶動志愿者500余人。
近年來,桑珠孜區(qū)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有形有感有效推進“四大工程”“六項行動”,深入開展“九進”活動,實現(xiàn)“一進一品牌”,積極打造“互嵌式”社區(qū),不斷積蓄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fā)展的磅礴力量。去年,江洛康薩社區(qū)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8811元,這個數(shù)字背后是各族居民共同努力的結果。
傍晚時分,社區(qū)活動中心傳來陣陣歌聲?!拔迨鶄€民族是一個媽媽的女兒,我們的媽媽叫中國……”文藝隊的排練結束了,但歌聲依然在社區(qū)回蕩。
作者:扎西頓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