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63元一晚的套房被搶光,549元1張的門票卻嫌貴!
上海樂高樂園從6月試營業(yè)到7月開業(yè)以來,不僅未能復制迪士尼開園時的萬人空巷,反而因高價票、低客流、設備故障等問題頻頻上熱搜。
有游客因影院的“人工降雨”失控被淋成了落雞湯,更有游客被“大飛車”懸掛在半空中暴曬40多分鐘……
門票堪稱“亞洲最貴”,連黃牛都懶得倒賣,體驗完的網友曬出一家三口一天花了6000多的賬單,直接嚇退一批中產。
對比國內其他主題樂園,環(huán)球影城旺季門票也才500出頭,長隆歡樂世界更是不到400元。樂高樂園憑什么這么貴?
是成本太高,還是瞄準了高端客群?畢竟,在消費降級的大環(huán)境下,這樣的定價策略究竟是品牌溢價給的底氣,還是對市場的誤判?
上海樂高樂園是全球第11座樂高主題樂園,匯聚了多項全球首發(fā)與全球唯一的亮點項目。主打積木主題和互動體驗,但如今這票價,卻讓不少普通家庭望而卻步。
有網友算了一筆賬:一家三口玩一天,光門票、交通就得小兩千,再加上餐飲、紀念品,輕輕松松三四千就沒了,這錢都夠去周邊城市玩好幾天了。
與迪士尼和環(huán)球影城開園時門票被炒至千元甚至萬元的火爆景象不同,這座號稱“亞洲最大”的積木王國,某魚上原價549元的成人票被砍至436元甩賣,成交量卻少得可憐。
據在線平臺數據,樂高樂園開園首日門票僅售出千余張,遠不及迪士尼首日5萬張秒光的盛況。盡管后期通過李佳琦直播帶貨賣出3000張票,但對于暑期旺季來說仍是杯水車薪。
黃牛的“躺平”,或許比任何市場報告都更能說明問題:樂高樂園的“高價夢”,正在遭遇消費者的理性打擊。
消費者很快發(fā)現,高價并未換來對等的體驗。168元的兒童套餐被戲稱“飛機餐分量”,酒店提前入住還要加收699元“霸王條款”。
有位家長直言:“500多的門票,孩子能玩的設施不到一半,性價比太低?!?/p>
樂園將核心客群鎖定為“2-12歲兒童及其家庭”,園區(qū)內75%的游樂設施圍繞低幼兒童設計,成年人只能充當“陪玩工具人”。
樂高迷文文在試運營首日體驗后失望表示:“除了曬到頭暈的排隊區(qū),就是頻繁故障的設備,連粉絲情懷都被消耗殆盡。”
拿捏不了成年人,也拿捏不了女性朋友,除了票價貴外,園區(qū)還被吐槽收費不合理,地方小,玩的東西少,霸王條款多、年卡用戶預約難等問題。
業(yè)內專家指出,樂高樂園的困境本質是“親子細分市場與高端定價的矛盾”。
在消費降級的大環(huán)境下,家長更看重“值不值”而非“貴不貴”。若無法在服務、內容、體驗上補齊短板,僅靠IP情懷難以支撐長期運營。
值得玩味的是,樂園在8月暑期后段將門票打折銷售后開始出現轉機:單日接待量創(chuàng)新高,酒店“一房難求”,長三角家庭游客占比升至30%。
這或許證明,降價促銷和區(qū)域客群深耕能暫時緩解壓力。
畢竟,一座樂園的成功,不在于它用多少積木搭出城堡,而在于游客離開時,臉上是否帶著笑容。
上海樂高樂園耗資40多億,占地接近40個標準足球場那么大,里面設置了8大主題區(qū),70多個互動游樂設施。
不同于其他主題樂園通吃全年齡段的策略,樂高樂園明確針對低幼階段的孩子和家長,所有項目都更注重安全性和互動性。
為了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樂高還專門為國內市場打造了“悟空小俠”主題區(qū),把西游記故事和樂高積木創(chuàng)意結合,這可是全球獨一份。
樂園配套的主題酒店成了吸金利器,最貴的套房7463元一晚,一個半小時就被搶光。
不過,酒店推出的 “損壞屋內積木模型最高需賠償 1.5 萬元” 的條款,卻引發(fā)了外界質疑,認為這一規(guī)定疑似在“變相創(chuàng)收”。
在全球范圍內,樂高樂園的成功案例不少,如丹麥比隆、英國溫莎、美國加州等地的樂園均成為當地熱門旅游目的地。
然而,國內市場卻存在一個獨特挑戰(zhàn):缺乏“初代消費者”。對于很多80、90后父母來說,他們的童年生活里并沒有樂高。
這意味著,樂高不僅要吸引孩子,還要說服家長認可其價值。
因此,上海樂高樂園的定位不僅是娛樂,更試圖通過沉浸式體驗直接觸達兒童,反向拉動積木銷售。
數據顯示,樂高在國內已有450家門店,占全球總數的一半。
樂園與零售的聯動,構成了通過線下體驗再到“衍生消費”的閉環(huán)模式。但這一模式的前提是,樂園必須成為強大的流量入口。
為了適應國內市場,上海樂高樂園在內容設計上推出了一系列特色項目:有模擬真實交通規(guī)則的“駕駛學?!?,通過團隊協(xié)作完成任務的“救援學院”,基于樂高獨家打造的“悟空小俠”IP主題區(qū)等等。
但當游客們走進園區(qū)時,第一反應就是“只有這么一點點”嗎?尤其是奔著“悟空小俠花果山冒險”項目而去的就更要失望了,該項目至今都未開放,引發(fā)部分消費者質疑樂園的完成度。
目前,國內親子游市場已進入白熱化競爭階段。樂高的本土化玩法開園不利,更別說,還要面對迪士尼、環(huán)球這些“老江湖”的競爭壓力,樂高這場較量,可不輕松??!
國內主題樂園市場已經殺成一片紅海,深圳樂高樂園、清遠長隆度假區(qū)等多個大型項目將陸續(xù)開業(yè),還有2027年即將要來的哈利·波特制片廠之旅和小豬佩奇戶外主題樂園。
前有迪士尼、環(huán)球影城兩大國際巨頭牢牢占據高端市場,后有泡泡瑪特、愛奇藝等本土IP樂園加速搶占親子賽道,樂高樂園未來能否突圍還是個未知數。
上海迪士尼憑借米奇、漫威等全年齡段IP矩陣,年客流量超1200萬人次。環(huán)球影城則依托哈利·波特、變形金剛等IP,精準收割追求刺激體驗的年輕群體。
相比之下,樂高樂園雖有哈利·波特、星戰(zhàn)等全球IP授權,但其核心吸引力仍集中在積木拼搭的互動體驗上,缺乏迪士尼式的“魔法世界”感染力。
另外,本土化的“悟空小俠”電影在國內知名度也不高,遠不及“哪吒”“熊出沒”有影響力。
樂高樂園的另一個挑戰(zhàn),是本土玩家正在以更低價格、更高靈活度的策略蠶食親子市場。
比如泡泡瑪特城市樂園憑借潮玩IP和社交屬性,吸引年輕家庭打卡;愛奇藝樂園則通過影視IP聯動和科技互動,主打“輕量級”親子娛樂。
這些本土樂園門票普遍在200-300元區(qū)間,僅為樂高的一半,且多位于城市核心區(qū),交通便利。
更關鍵的是,它們更懂國內家長的需求。例如泡泡瑪特樂園結合盲盒玩法,讓孩子在游玩中收集限定款玩具,既滿足娛樂性,又強化了消費黏性。
當然,樂高樂園本質上是一場關于“品牌養(yǎng)成”的長期博弈。它既無法像迪士尼那樣靠IP通吃全年齡段,又難以像本土樂園那樣快速響應消費變化。
短期來看,降價促銷和配套優(yōu)化或許能緩解客流壓力,9月,上海旅游節(jié)臨近,樂高樂園推出了門票半價活動,市場反響不錯。
但長期競爭的關鍵,在于能否將積木的“創(chuàng)造性”基因與國內家庭的教育需求深度綁定,同時通過科技升級彌補體驗短板。
這場“前有猛虎,后有追兵”的戰(zhàn)役,勝負或許不在當下,而在樂高能否用時間證明拼搭的樂趣,值得家長為孩子反復買單。
未來,樂高樂園能否像拼積木一樣,將國內市場的碎片化需求拼接成可持續(xù)的商業(yè)模式,仍需時間驗證。
參考資料:
1.鹽財經:《亞洲最貴樂園來了,嚇退上海中產》
2.鳳凰網財經:《亞洲最貴樂園,割不動中產》
3.品牌觀察官:《燒光5.5億!中產搶曝7462元1晚的樂高酒店,卻不愿花549元進園?》
作者:陳璐
編輯: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