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呢,卡塔爾首都多哈迎來一場重量級會議。來自阿拉伯聯(lián)盟和伊斯蘭合作組織的57個國家齊聚一堂。針對不久前,以色列襲擊卡塔爾一事進行商議,而在此之前,包括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爾、沙特阿拉伯和阿聯(lián)酋在內(nèi)的,海灣合作委員會成員國,已達成一項共同防御協(xié)議,并且成員國希望將次協(xié)議進一步擴大,吸納更多的阿拉伯與伊斯蘭國家。外媒甚至直接稱,這是在嘗試打造一個“中東版北約”。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媒體都提到,巴基斯坦在這套“中東版北約”的體系中,地位顯得格外重要。因為不僅是伊斯蘭世界唯一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也是一個軍事體系比較完整的大國。
不久前的印巴空戰(zhàn),巴基斯坦就會印度戰(zhàn)機打出了6:0的紀錄。隨著殲-10C戰(zhàn)機的入列,巴基斯坦空軍已經(jīng)有能力提供區(qū)域性的空中支援。再加上它的核武器身份,讓它天然成為阿拉伯—伊斯蘭世界“武力支柱”。
對比來看,埃及的動作也不小。就在最近,埃及邀請哈馬斯領(lǐng)導(dǎo)人前往開羅居住,算得上是“雪中送炭”。在軍事部署上,埃及在西奈半島和蘇伊士運河沿線,都布置了中國的紅旗-9BE防空系統(tǒng)。這意味著,如果局勢繼續(xù)升級,埃及也會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那么,中東國家為什么會突然走到一起?
原因很簡單。大家逐漸意識到,如果單靠美國的裝備去對付以色列,最后往往就是一場空。因為這些武器的“解釋權(quán)”,根本不在使用國手里,而是在美國的手里。換句話說,你花錢買了裝備,但關(guān)鍵時刻,能不能用,打不打得響,全看美國說不說行。
幾十年來,美國向中東兜售一個承諾:只要有美軍駐扎,你就會安全。但這一次的沖突,讓很多人發(fā)現(xiàn),這個承諾其實就是個幻象。美國可以隨時把你拋棄。那些美式裝備,看似先進,其實就是“花架子”。它們更像是美國掌控的開關(guān),而不是你真正掌握的防務(wù)工具。
這種幻滅感正在快速擴散。于是,中東很多國家開始思考:如果繼續(xù)依賴美國,不僅安全沒保障,還會永遠受制于人。要想在未來真正抗衡以色列,他們必須選擇聯(lián)合起來,而且要另找新的靠山。
如果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真的能齊心協(xié)力,那對以色列來說,將會是一個真正的噩夢。想象一下:巴基斯坦負責(zé)核威懾和空中支援,埃及守住蘇伊士運河,卡塔爾、沙特、伊朗在能源和資金上提供支持,其他國家再在外交層面合力推進。一旦形成這種格局,以色列過去賴以生存的優(yōu)勢,可能會被徹底打破。
事實上,這種聯(lián)合不只是軍事上的。經(jīng)濟和輿論同樣重要。
過去幾十年,中東內(nèi)部矛盾重重,很多國家被美國分化得七零八落。但這一次情況不同。以色列在加沙的強硬做法,已經(jīng)讓整個伊斯蘭世界的民意高度集中。各國政府即便有顧慮,也不得不順著輿論走。
我們看到,從北非到中亞,再到南亞,大規(guī)模的抗議和聲援行動此起彼伏。社交媒體上的聲量也在不斷擴大。這種氛圍,反過來推動各國政府必須采取更強硬的立場。否則,就會失去國內(nèi)的支持。
所以,現(xiàn)在的問題不在于阿拉伯世界愿不愿意聯(lián)合,而在于他們能不能把這種勢頭變成真正的制度安排。以色列的處境現(xiàn)在就像是那個“共同的敵人”。這可能會成為阿拉伯世界新的粘合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