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 年 8 月,西柏坡的窯洞里,毛主席的聲音擲地有聲:“此戰(zhàn)若敗,先斬許世友,再打王建安40軍棍,我自降三級!”
這份軍令直接指向山東兵團司令員許世友和副司令員王建安。當命令傳達到前線時,許世友聽到要和王建安一起打濟南,當場就炸了。他把軍帽往桌上一摔,粗著嗓子喊 “跟他一起打仗?我寧愿去當炊事兵!”而王建安接到調(diào)令后,沉默許久才回復:“堅決執(zhí)行命令,但需與許司令員當面溝通作戰(zhàn)細節(jié)。”
這怎么回事?毛主席為什么硬要把這倆人綁在同一戰(zhàn)場?此戰(zhàn)究竟哪戰(zhàn),到底能不能贏呢?
此一戰(zhàn),便是一場關乎解放戰(zhàn)爭全局的關鍵戰(zhàn)役——濟南攻堅戰(zhàn)。
彼時,解放戰(zhàn)爭已進入戰(zhàn)略決戰(zhàn)階段,華東戰(zhàn)場局勢微妙。濟南作為國民黨在山東的最后一座重兵設防城市,扼守津浦鐵路與膠濟鐵路交匯處,是連接華北、華東的戰(zhàn)略樞紐。若能攻克濟南,不僅可使華東、華北解放區(qū)連成一片,更能切斷國民黨軍增援東北的陸上通道,為后續(xù)遼沈戰(zhàn)役掃清障礙。
蔣介石深知濟南戰(zhàn)略價值,將 11 萬兵力部署于此,由抗日名將王耀武指揮,其中包含曾參與淞滬會戰(zhàn)、長沙會戰(zhàn)的王牌部隊 74 軍余部,并構建了外、中、內(nèi)三層防御體系,對外宣稱 “濟南城固若金湯,共軍半年難破”。
而硬被毛主席綁在濟南戰(zhàn)場的許世友與王建安,兩人的矛盾,源自十多年前的延安。當時許世友因為張國燾的事兒被牽連,到處都是說他要 “反水” 的風言風語。他越想越氣,掙扎著爬起來,把身邊十幾個老部下叫到屋里,從枕頭下摸出槍:“與其在這受冤枉,不如回四川打游擊!”
沒人敢反對,只有王建安皺著眉。他夜里翻來覆去睡不著,天沒亮就往政治部跑,把許世友的計劃全說了。沒過多久,許世友和那批老部下就被抓了。在監(jiān)獄里,許世友聽說謠言澄清了,自己也反省了錯誤,可一想到是王建安告的密,就恨得牙癢癢,二人關系自此破裂??箲?zhàn)期間,二人雖同屬山東軍區(qū),卻始終避免協(xié)同作戰(zhàn),甚至在軍區(qū)會議上極少直接交流。
1948 年 8 月,毛主席在西柏坡單獨召見王建安。談話中,毛主席直指濟南戰(zhàn)役的戰(zhàn)略意義:“濟南戰(zhàn)役是我軍首次攻堅 10 萬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勝則打破國民黨重點防御體系,敗則影響全國解放進程。你與許世友同志均為山東籍將領,在山東兵團中威望極高,唯有二人同心,方能凝聚軍心?!?/p>
當王建安提及與許世友的舊怨時,毛主席直接打斷了他,語氣硬了起來:“沒什么可猶豫的!這仗打不下來,先斬許世友,再打你 40 軍棍,我自降三級!” 這番話讓王建安堅定了協(xié)同作戰(zhàn)的決心,當場表態(tài):“定與許世友同志配合,拿下濟南?!?/p>
王建安到前線的時候,許世友正在養(yǎng)病。警衛(wèi)員說許將軍不見客,王建安沒走,就在帳篷外等。傍晚許世友出來了,看見他沒說話,轉身進了帳篷,沒過一會兒又出來,手里拎著兩瓶山東高粱酒。倆人沒碰杯,各自擰開瓶蓋,對著嘴喝。一瓶酒下肚,許世友抹了把嘴:“延安的事兒,過去了?!?王建安點點頭,也抹了把嘴,十年的疙瘩就這么解開了。
另一邊,蔣介石對濟南看得比命還重。他給王耀武派了11萬兵,其中還有74軍——那是國民黨的王牌部隊。王耀武在濟南修了三層防御,外層是鐵絲網(wǎng)和地雷陣,中層是碉堡群,內(nèi)層是城墻和護城河,他跟手下說“這城就是個鐵疙瘩,共軍來了也是送死”。
不光這樣,蔣介石還在徐州放了三個兵團,又調(diào)了空軍,說只要濟南開打,援軍馬上就到。他給王耀武發(fā)電報“不惜一切代價守住濟南,丟了濟南,你提頭來見”。王耀武信了,把家屬送到南京,自己守在濟南,等著援軍來里應外合。
1948年9月16日夜,濟南城外的炮聲響了。許世友帶東集團,王建安帶西集團,14萬兵力一齊撲向濟南。粟裕帶著18萬兵守在濟南南邊,專門攔徐州的援軍。
第一天打下來,解放軍沒打進內(nèi)城,可外圍的陣地丟了不少。王耀武看了戰(zhàn)報,松了口氣,給蔣介石發(fā)報“共軍攻勢有限,撐到援軍沒問題”。他沒想到,第二天就出了亂子。
國民黨96軍軍長吳化文,夜里突然帶著2萬人起義了。這2萬人手里握著濟南西邊的防御工事,他們一倒戈,王耀武的外層防線直接破了個大洞。吳化文還把機場交了出來,蔣介石想派飛機運彈藥都沒地方落。
王耀武慌了,趕緊給蔣介石發(fā)電報,說要突圍。蔣介石回電把他罵了一頓“你是黃埔出來的,怎么這么膽???援軍馬上就到,再守幾天!”王耀武知道援軍來不了——粟裕的18萬兵擺在那兒,誰也沖不過來。
他把部下叫到身邊,聲音低了下來“咱們都是中國人,別在這送命。我走了以后,你們看情況投降吧”。說完,他換了身老百姓的衣服,趁夜從城墻的缺口跑了。
9月23日,解放軍開始攻內(nèi)城。城墻太高,國民黨的火力又猛,9縱73團的戰(zhàn)士沖了三次都沒沖上去,傷亡慘重。第四次,團長帶頭往上爬,戰(zhàn)士們踩著戰(zhàn)友的尸體,終于把紅旗插在了城樓上。13縱109團也從另一邊攻了進來,兩路兵馬在城里匯合。
9月24日,濟南全城解放。從開打那天算,一共才8天。這8天里,解放軍殲敵10.4萬,還活捉了化妝逃跑的王耀武。
蔣介石不信濟南丟得這么快,親自坐飛機到濟南上空看。往下一看,城里到處都是解放軍的紅旗,他氣得在飛機里摔了杯子。毛澤東在西柏坡接到戰(zhàn)報,也愣了半天,后來跟身邊的人說“濟南戰(zhàn)役這么快結束,恐怕天底下只有我和蔣介石想不到”。
濟南一解放,華東和華北的解放區(qū)連在了一起。東北那邊打遼沈戰(zhàn)役,再也不用擔心國民黨從山東調(diào)兵增援。粟裕本來準備了18萬兵攔援軍,結果濟南破得太快,援軍還沒到,仗就結束了。他后來跟人說“這仗打得太痛快,就是沒撈著跟援軍好好打一場”。
1955 年,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大授銜,許世友與王建安均被授予上將軍銜。倆人再見面,還會提當年打濟南的事兒,許世友坦言:“當年若不是以戰(zhàn)局為重,恐怕難有濟南速勝?!?/p>
如今再看,毛主席這手“將相和”,確實高明。他知道許世友和王建安都是打仗的好手,也知道倆人的矛盾不是解不開。用濟南戰(zhàn)役這個硬任務把他們綁在一起,以戰(zhàn)略需求化解了二人之間的矛盾。
國民黨那邊就差遠了。王耀武本來就沒信心守濟南,蔣介石光喊口號不派真支援,吳化文的起義更是讓防線崩了。人心散了,再堅固的防御工事也沒用。
這仗也給解放軍積累了打大城市的經(jīng)驗。之前打石家莊,2.4萬守軍打了6天。這次打11萬守軍的濟南,只用了8天,為后續(xù)淮海、平津戰(zhàn)役提供了重要參考,成為解放戰(zhàn)爭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戰(zhàn)。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