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最近這一輪中美談判,可謂是一出跌宕起伏的大戲。美方一上來就指責中方提出所謂“過頭要求”,卻偏偏說不出具體內容;話音未落,特朗普突然簽署總統(tǒng)令,再度推遲TikTok剝離期限——這時間點,巧得像是劇本寫好的。
你說這是巧合?我倒覺得,更像是美方被點中了穴道,急于找個臺階下。
TikTok這件事,從一開始就像懸在美國半空中的鐘擺,左搖右晃,始終無法落地。表面上打著“國家安全”的旗號,實則背后是一團亂麻:法律訴訟頻發(fā)、輿論批評不斷、商業(yè)利益盤根錯節(jié)。真要把TikTok連根拔起?美國自己就先手軟。
所以,別看美方嗓門特別大,其實心里虛得很,甚至有一點發(fā)毛,因為如今美國用這個軟件的山姆大叔,大嬸,大哥,大嫂,大姐,老弟,老妹們,已經(jīng)太多了。中方這次在談判中直指核心,提出被西方稱為“激進”的要求,恰是看準了美方的軟肋——你不是要談公平嗎?那就真正公平地談。
而TikTok剝離期限一拖再拖,更說明美方正陷入兩難:封,封不動,還會讓社會輿論發(fā)瘋;放,放不下,放下這塊蛋糕實在太肥油。所謂“國家安全”,不過是一塊遮羞布。真正的核心,是科技主導權之爭,是數(shù)字經(jīng)濟話語權之爭——而在這個戰(zhàn)場上,美方早已不像從前那樣說一不二,可以左右局勢了。
那么問題來了:其他國家和地區(qū),比如印度、歐盟、韓國、日本,接下來會怎么跟美國談?
它們可不傻。一個個都在悄悄調整策略,不再盲目跟隨美國指揮棒。歐盟加快數(shù)字主權布局,印度一邊封禁中國APP一邊扶持本土替代,韓國在5G領域悄悄加強與中國合作。大家都在玩平衡術,既不得罪美國,也不愿錯過中國市場。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世界正在從“單向霸權”走向“多極博弈”。未來的談判,不再是美國開價、別國接受的舊戲碼,而是多方討價還價、互相制衡的新局面。一句話:誰手里有籌碼,誰才有話語權。
回看歷史,從19世紀的鴉片戰(zhàn)爭到20世紀的WTO談判,國際博弈從來不相信眼淚,只相信實力。而今天,游戲規(guī)則正在改寫——不再是誰船堅炮利誰就贏,而是誰技術領先、市場廣闊、消費活躍,購買力強,伙伴眾多,誰才能笑到最后。
所以你說,這一輪中美談判沒明顯成效?我倒認為,成效已經(jīng)初步顯現(xiàn):它徹底暴露了美方的戰(zhàn)略被動態(tài)勢,讓世界看清——強權式的談判,已經(jīng)越來越行不通了。其他國家還不跟著學習,那不只等著挨宰?最后,以八句五言為結:
鐘擺懸未定,虛聲掩實惶。
博弈無終局,縱橫各有長。
科技爭高下,數(shù)權論短長。
潮涌多方動,風云自主張。
#中美高層本月頻繁互動釋放什么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