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事業(yè)家庭兩頭跑,回頭看父母,總怕照顧不周。
年輕時覺得孝順簡單,端飯送藥就行,年紀大了才懂,光有孝心不夠。朋友小琴,50歲單身,和80歲老父同住,十幾年沒正經(jīng)工作。白天做三頓飯,夜班不敢上,老父怕孤單,提安老院就罵不孝。
另個例子,王姐母親癱床十年,她下崗不找工作,孩子扔給公婆。
婆家嫌她拖累,娘家說“女兒伺候才貼心”,兩頭受氣抬不起頭。還有李姐,德語翻譯,伺候癱父八年,丈夫等老人走了,出國就沒回。這些故事聽著扎心,照顧父母咋就成了“自我消耗”?
第一條規(guī)矩:先顧好自己,才有能量愛爸媽。總有人啥都包攬,買藥做飯收拾,時間長了心累體乏。一疲憊,對父母的好就變應付,反而傷了感情。
每周抽半天鍛煉,和朋友聚聚,偶爾偷懶,不是自私。狀態(tài)好了,爸媽耍小脾氣,也能笑著哄,相處更舒服。第二條規(guī)矩:有分寸才有溫度,別替爸媽做決定。
總愛管東管西,“多穿點”“去體檢”,老人覺得被束縛。他們要的是尊重,是自己選的權利,能做的事讓他們自己來。“愛吃啥做啥”“有事隨時說”,比包辦更讓老人安心。
意見不合別硬懟,退一步,矛盾少,親情更軟和。第三條規(guī)矩:換位思考,溝通比命令管用。
老人有自己的節(jié)奏,總催“快吃藥”“跟我走”,容易鬧別扭。
多聊小時候的事,一起看劇曬朋友圈,感情慢慢養(yǎng)出來。
少點命令,多點傾聽,讓爸媽給點意見,他們會驕傲。關系緊了,孝順才不是壓力,是彼此的溫暖。
年過半百才懂,孝心不是“高光時刻”,是細水長流的溫柔。照顧父母不是當“工具人”,是在進退之間,把親情磨得圓潤。
家是彼此的依靠,也是溫暖的港,中年的我們別太苛責自己。
你在照顧父母時,遇到過哪些難事兒?評論區(qū)聊聊,互相支支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