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至19日,國際標準化組織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委員會2025年年會在北京舉行。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饒權,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任鄧志勇,故宮博物院院長、國際標準化組織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委員會主席王旭東,國際標準化組織中央秘書處項目經(jīng)理安娜·卡特琳娜·羅西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喬云飛主持開幕式。
饒權指出,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推動文化遺產保護標準化,是應對挑戰(zhàn)、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我國作為國際標準化組織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委員會發(fā)起國和秘書處承擔國,將繼續(xù)以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與各國共商共建共享,為各國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標準化合作提供重要平臺。要深化全球協(xié)作,廣泛凝聚保護共識,在差異中構建共識,推動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國際標準體系。要將先進適用的技術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支撐引領文化遺產保護。要支持發(fā)展中國家提升保護水平,推動全球文化遺產保護事業(yè)均衡、可持續(xù)發(fā)展。
鄧志勇指出,中國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標準化工作,要加強統(tǒng)籌協(xié)調、深化改革創(chuàng)新,加快構建結構更加優(yōu)化、水平更加先進、國際更加兼容的標準體系,為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王旭東指出,秘書處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以全球視野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國際標準化工作,與全球伙伴共商共建文化遺產保護國際標準,制定更多先進適用的國際標準。
年會聽取ISO中央秘書處關于ISO戰(zhàn)略、管理政策和國際標準制修訂工作介紹,ISO/TC 349秘書處年度工作報告,以及A級聯(lián)絡組織國際文物保護修復學會(IIC)工作匯報,介紹文化遺產保護第一個國際標準《文化遺產保護——博物館文物防震——總體原則與要求》立項和工作組(該標準由中國提出并牽頭研制)建設情況,完成了國內外技術專家對7項國際標準預研項目的宣講。我國代表團提出的《壁畫病害分類》《絲織品文物病害分類》《中國書畫文物病害分類》和《古陶瓷科學表征》4項國際標準預研項目建議得到參會各國專家的高度關注,為標準研制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年會由國家文物局指導,國際標準化組織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委員會主辦、故宮博物院承辦。來自中國、意大利、美國、英國、俄羅斯等22個國家和國際文物保護修復學會的80余名代表參加了會議。(文宣)
關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手機報(ID:hnlysjb)
了解更多旅游資訊
來源:國家文物局
編輯:曉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