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晨跑隊隊員劉小平不幸于近日離世,終年51歲。他堅持晨跑近八年,身體健碩、精神飽滿,是跑友眼中的榜樣。
離世前一天,他還照常跑步,并計劃參加鐵人三項比賽。未料,次日清晨因突發(fā)身體不適驟然去世,疑為心梗。
值得一提的是,劉小平十分注重身體健康,每天都是有節(jié)制的鍛煉。近幾個月來,劉小平的平均心率都在115到150之間。好友怎么都想不明白,怎么會出現(xiàn)這樣讓人痛心的意外。
昨天還一起跑步的朋友,今天就不在了
“昨天我們還一起跑步,有說有笑,今天人就不在了?!币晃慌苡训磕畹?。
跑步圈子里的人最能理解這種痛。清晨五點的操場,朦朧亮的天色,熟悉的腳步聲和呼吸聲,那個總是微笑著打招呼的身影,以后再也不會出現(xiàn)了。
生命如此脆弱,離別如此突然。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卻忘了世事無常。跑步的路上,我們結(jié)識了那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卻從未想過,有人會中途退場。
運動≠絕對安全
這是所有人心中的疑問:為什么堅持運動、注重健康的人,會突發(fā)心梗?
醫(yī)學專家指出,運動雖然能夠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并不能百分之百地防止心梗的發(fā)生。有些潛在的心臟問題,即使在常規(guī)體檢中也難以被發(fā)現(xiàn)。
尤其是中年人群,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fā)期。運動時,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心臟負荷加重,這可能誘發(fā)潛在的心臟問題。
跑步看似簡單,卻是一項極具挑戰(zhàn)性的運動。長期跑步的人,心臟確實會更加強健,但這并不意味著就能完全免疫心臟疾病。
有些隱患,藏在基因里,藏在體檢報告的死角中,甚至藏在“我感覺很好”的錯覺里。
跑步帶給我們的應該是健康,而不是風險。關鍵在于:我們是否真的了解自己的身體?
如何科學跑步?
劉小平的離去令人痛心,但這不應該成為我們放棄跑步的理由。恰恰相反,這提醒我們要更加科學地跑步。
以下幾點建議,希望對各位跑友有所幫助:
1. 定期進行全面體檢
尤其是心血管系統(tǒng)的深度檢查。常規(guī)體檢可能無法發(fā)現(xiàn)潛在的心臟問題,建議增加心臟彩超、動態(tài)心電圖等專項檢查。
2. 注意身體發(fā)出的警告信號
運動中出現(xiàn)胸悶、氣短、頭暈、異常疲勞等情況,應立即停止運動并及時就醫(yī)。不要總是“堅持一下”,有時候,“放棄”更需要智慧。
3. 避免過度訓練
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要突然增加運動量和強度。身體需要時間適應訓練壓力,恢復與訓練同樣重要。
4. 了解家族病史
許多心臟疾病有遺傳傾向,了解家族病史可以提前防范。
5. 學習心肺復蘇術(CPR)
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身邊的跑友負責。關鍵時刻,CPR能夠挽救生命。
逝者安息,生者反思
在這個追逐PB(個人最好成績)的時代,我們常常忘了最初為什么跑步。
劉小平的故事提醒我們:跑步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相反
不要為了那些所謂的數(shù)字,忽視身體的感受。數(shù)字是冰冷的,但生命是溫暖的。跑步的本質(zhì)是讓我們更健康、更快樂,而不是更焦慮。
適當?shù)呐懿綇姸葢撌亲屓烁械绞孢m和愉悅的,而不是每次都要竭盡全力。學會在跑步中傾聽身體的聲音,它比任何智能設備都更了解你的狀態(tài)。
珍惜每一步,珍惜每個人
劉小平走了,但他對跑步的熱愛和精神將留在許多跑友心中,他留下的思考與警示,將伴隨每一位跑者繼續(xù)前行。
最好的紀念,不是悲傷,而是改變——讓我們更科學地奔跑,更珍惜地活著。
讓我們用更科學的方式奔跑,既不錯過晨曦的美麗,也不忽視身體的訊號。
珍惜每一步,因為每一步都是生命的饋贈;珍惜每個人,因為每次相聚都是唯一的時刻。
愿劉小平安息,愿所有跑者科學跑步,健康長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