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的報道截圖)
因為不信任學生,更不信任自己有能力引導,所以才要將權力外包給冰冷的機器。這不是教育,這是最廉價、最粗暴的監(jiān)獄式管束。
撰文|燕十三
出品|有戲
長沙長郡斑馬湖高中,最近上演了一出魔幻現實主義大戲:部分班主任,竟在教室里當起了“地下導演”,私自加裝了監(jiān)控。
他們的鏡頭對準的,是未來的花朵,如今的“嫌犯”:你站起,它睜眼;你白眼,它聚焦。你偷傳一張紙條,它全程直播;你打個哈欠走了神,它忠實存檔。
一夜之間,校園成了精心布置的“楚門秀場”,學生是演員,而導演,是本該育人的老師。
最精彩的劇本在于“私裝”——未經學校授權,未獲家長知情,全憑某些老師一時興起的“創(chuàng)作欲”。
學生忍無可忍,一紙舉報捅了上去。
教育局說“拆”;可攝像頭紋絲不動,繼續(xù)“堅守崗位”。學生再舉報,教育局改口“已督促”。直到第三次,官方才慢悠悠地確認:“拆了,這回真拆了?!?/p>
這劇情跌宕起伏,令人細思極恐。
1、是教育的邏輯,還是偷窺的快感?
在某些“導演”的劇本里,監(jiān)控是萬能靈藥:防打架、防早戀、防一切“不良行為”。他們心安理得地將“管理”偷換成“監(jiān)視”,把“教育”矮化為“偵查”。
但請記住:
學生不是嫌犯,教室不是審訊室。
(問政湖南網站的答復)
教育,本應是信任的藝術,是靈魂的喚醒。可在這群“監(jiān)控愛好者”眼中,學生不過是一群隨時準備“作案”的潛在罪犯,必須用24小時無死角的電子眼全程鎖定。這種邏輯的內核,不是負責,而是深入骨髓的無能與懶惰。
因為不信任學生,更不信任自己有能力引導,所以才要將權力外包給冰冷的機器。這不是教育,這是最廉價、最粗暴的監(jiān)獄式管束。
2、一拆三“請”:官僚主義的滑稽戲
舉報—回復—敷衍—再舉報—再回復。
這場“拆攝像頭”的拉鋸戰(zhàn),與其說是維權,不如說是一場行為藝術,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何為“拖延的藝術”。
第一次,教育局批示:
“已責令拆除。”
——雷霆萬鈞,態(tài)度鮮明。
第二次,學生發(fā)現:
“導演還在拍?!?/p>
——鏡頭依舊,我行我素。
第三次,教育局才確認:
“今天真沒了。”
——仿佛皇恩浩蕩。
好家伙!一枚小小的攝像頭,竟能逼著監(jiān)管部門表演一場“太極推手”的好戲。
它哪里是電子設備,分明是權力場上的一面照妖鏡,照出了誰在乎學生,誰又在乎自己的烏紗帽。
學生一次次的舉報,不像是求助,倒成了叫醒官僚系統(tǒng)的鬧鐘。這不夠諷刺嗎?教育者尸位素餐,反倒要未成年人來教他們“隱私”二字怎么寫。
3、隱私,不是可以打折的福利
總有人說:教室是公共場合,談何隱私?
這種邏輯混淆了“公共場所”與“公共生活空間”的界限。
教室里的幾十個面孔是固定的,他們在這里哭、笑、爭吵、發(fā)呆、吐槽……
這些是一個人成長中再正常不過的日常。
監(jiān)控,意味著你所有的情緒、所有不設防的瞬間,都被量化成數據,隨時可能被調閱、審判,甚至成為秋后算賬的“呈堂證供”。
教育者本該是隱私權的捍衛(wèi)者,他們卻將學生的隱私權撕得粉碎,再用高清攝像頭裱起來,當作“管理成果”來展覽。
律師說得太斯文了:“涉嫌侵犯隱私權?!?/p>
什么“涉嫌”?這分明是明火執(zhí)仗的侵犯,是對人格尊嚴的公開羞辱。
4、當教育生了病,它就會愛上監(jiān)控
這場鬧劇背后,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教育病態(tài):
權力上癮,信任無能。
監(jiān)控,成了教育這場重感冒里,最唾手可得的“萬能藥”。它能迅速制造出秩序的假象,掩蓋教育方法的無力。
老師無需人格魅力,攝像頭就是權威;
教師不靠業(yè)務水平,電子眼就是標尺。
他們追求的不是春風化雨,而是一片死寂的“好班級”。這病態(tài),是整個社會焦慮的縮影。
當成年人的世界里布滿了“天眼”,當權力習慣了俯視,這種邏輯便不可避免地滲透到校園,移植到最不該被如此對待的孩子身上。
5、誰的勝利?誰的笑話?
攝像頭最終拆了。但這與其說是少年的勝利,不如說是整個教育生態(tài)的潰敗。
一個孩子,要靠賭上自己與老師關系的勇氣,舉報三次,才換回本該屬于自己的基本權利。這故事聽起來勵志,品起來卻滿是苦澀。
真正可怕的不是鏡頭,而是鏡頭背后那雙毫無敬畏的眼睛,和默許這一切發(fā)生的麻木神經。真正可怕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這種侵犯在許多人眼中早已“習以為?!薄?/p>
6、假如少年選擇了沉默
我們不妨設想:假如這個學生沒有舉報呢?假如輿論沒有發(fā)酵呢?
那這些攝像頭,就會像沉默的毒藤,纏繞著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他們將習慣被審視,習慣在鏡頭下表演“乖巧”,習慣自己的生活沒有隱私。他們會成為最標準化的產品,卻唯獨丟失了鮮活的靈魂。
監(jiān)控能制造出最順從的綿羊,卻也扼殺了最后一個獨立的人。
長沙這場風波,是一個勇敢的學生,用三次舉報,給所有成年人上了一堂刺耳的課:教育的邊界,是尊重,而非監(jiān)控。
如果教育者淪落到只能靠偷窺來維持秩序,那么他們本身,就是教育最大的失敗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