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世紀工程”即將誕生。
近日,據報道,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已正式開工。這個總投資1.2萬億元、裝機容量6000萬千瓦、年發(fā)電量3000億度電的超級水電站,頂?shù)蒙先齻€三峽電站
消息一出,印方再次“跳腳”,稱這將成為一顆“定時炸彈”,中方是想掐斷他們的水龍頭,印部長更是放話要告到聯(lián)合國。
可真相是,這個工程我國整整準備了50年,在此期間還多次主動分享水文數(shù)據,承諾絕不卡下游脖子。直到今年5月才恍然大悟,印方接二連三的不合理反對,是因子自己干了件“缺德事”。
我國在雅魯藏布江的水電開發(fā)工程歷經半個世紀的科學論證與準備。該工程自上世紀70年代就啟動調研,經過50年地質勘探、132項專題論證和數(shù)十年技術積累,于2021年納入規(guī)劃,最終于今年正式啟動。
在此期間,印度方面反對的聲音就不絕于耳,多次借“環(huán)保”“用水安全”等名義,試圖阻撓我國建壩。
此前,其就聲稱上游建壩將導致布拉馬普特拉河下游阿薩姆邦面臨旱季缺水、雨季洪澇的風險。于是,我國便提供相關數(shù)據,證明出境水量不變,智能調控系統(tǒng)反而能使旱季增流15%;同時向向聯(lián)合國提交了20年水文數(shù)據,證明水電站不會影響下游生態(tài);還承諾將確保印度和孟加拉國的用水安全。
按理說,作為上游國家,我國在境內開發(fā)水電資源完全合乎《國際非航行用途水道法公約》相關規(guī)定。既然如此,為何印度仍要執(zhí)著于反對我國的水電開發(fā)?
直到今年5月,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爭端中,印度利用其水壩優(yōu)勢,先是直接關閉閘門,聲稱“一滴水都不會給巴基斯坦”,導致巴基斯坦控制區(qū)遭遇旱災;后續(xù)又直接開閘放水,水淹巴基斯坦的農田和房屋,國際社會才恍然大悟——印度對我國的反對聲音,不過是“以己度人”的投射。
印度作為南亞地區(qū)的主要大國之一,其憑借其優(yōu)勢地位影響或打壓其他國家的案例并不少。此前,其通過援助和能源合作向不丹施壓,迫使后者放棄與我國的合作;而這個讓印度寢食難安的工程到底有多“超級”。據悉,這是我國迄今為止規(guī)模最大的水電項目之一,也是世界最大水電站,堪稱人類水電史上的奇跡,建在地震帶上,穿越12條斷裂帶,巖爆風險是常規(guī)八倍。當我國提出要修建這一大壩時,歐美都認為技術過于冒險。
但我國工程師們研發(fā)的智能巖爆預警系統(tǒng)可提前15分鐘報警,自修復混凝土能在24小時內封堵裂縫。如今,西方工程界也不得不承認,我國工程技術的非凡實力。
這種將極端挑戰(zhàn)轉化為技術突破的能力,在關乎國計民生的關鍵領域,我國始終保持著自主創(chuàng)新的定力。據悉,這項工程完成后,將實現(xiàn)年減煤9000萬噸,減排3億噸二氧化碳,并能通過特高壓技術將電力輸送到長三角地區(qū),滿足全國3%的電力需求。
其實,印度對雅魯藏布江水電站的“水焦慮”,很大程度上是“以己度人”的心理投射。習慣于將水資源武器化的印度,自然也會擔憂他國采取類似做法。
然而,我國與印度有著本質區(qū)別。我們在雅魯藏布江上建設水電站,根本目的在于開發(fā)清潔能源、促進西藏經濟社會發(fā)展,絕非為了控制或威脅下游國家。這項工程的偉大意義,不僅體現(xiàn)在其舉世矚目的建設規(guī)模和技術難度上,更彰顯于其所秉持的文明理念——在開發(fā)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始終堅持生態(tài)保護原則;在謀求自身發(fā)展的同時,絕不損害他國合理權益。
或許,印度真正需要思考的并非會否“斷水”,而是自身為何總將“斷水”視為選項。當一個國家習慣于將生命之源作為籌碼時,它已然在文明發(fā)展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