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chǎn)劇類型再多,能把觀眾看得心跳加速的,除了諜戰(zhàn)、刑偵,還有一個常被忽視的賽道——文物題材。它不像宮斗劇那樣花哨,也不像甜寵劇那樣抓馬,但一旦拍好了,分分鐘上頭。之前白宇帆和辛柏青主演的《護寶尋蹤》就是例子,明明講的是考古和文物,卻硬生生拍出刑偵片的緊張感?,F(xiàn)在《宋紙迷蹤》登場,把文物盜竊、歷史價值和犯罪追蹤串在一起,這就像給觀眾端上了一盤新鮮的大菜,誰能不動筷子?
這部劇光是海報就很有戲。宋紙鋪開,上面放著三頂帽子——宋代官帽、現(xiàn)代警帽、休閑帽。宋紙上投下古人、警察、現(xiàn)代人的身影,活生生就是一條“時空通道”。觀眾一眼就能看出,這是在告訴大家:文物不只是古人的遺產(chǎn),也是現(xiàn)代人的責任。誰要是敢動這玩意兒,那不就是跟全民族過不去?
故事的切入口抓得準。男主藍易由佟大為出演,本來是省博物館的人,為了查父親的死因回到家鄉(xiāng)的縣博物館。結果上任第一天,博物館就被盜。盜的還不是一般展品,而是國家一級文物——徐謂禮文書。這東西厲害在哪?它完整記載了一個南宋官員三十一年的仕途,學術價值不用多說,歷史意義更是無法估量。就像有人說“一頁宋紙二兩金”,這可不是夸張,而是真金白銀。
藍易沒得退路,只能硬著頭皮往黑市扎。他化身文物販子,潛進古玩圈打探線索。說白了,這就是一場現(xiàn)實版的“無間道”。稍有不慎,他就可能掉進陷阱。觀眾心里想的都是一句話:這人膽子也太肥了吧!不過看得過癮啊,比看推理小說還刺激。與此同時,刑警王森登場,由李澤鋒飾演。他和藍易搭檔,一個是學者型智囊,一個是硬漢型警察,兩人跨越多地追擊盜竊團伙,文物保護戰(zhàn)打得熱火朝天。
最吊胃口的地方,是這部劇不是編的。2006年,徐謂禮文書真的被盜,轟動全國。直到2011年,才在警方和專家的合力下被追回。藍易這個角色,其實影射的是浙江武義博物館館長董三軍,他在案件里起了關鍵作用。觀眾追這劇,就不是純粹看爽劇,而是看現(xiàn)實如何被藝術化。就像有人感慨的那句:“文物是有生命的,它們的遭遇,就是一段段血淋淋的歷史。”
監(jiān)制和總導演請來了滕華濤,這個人名一出現(xiàn),觀眾心里基本有底。他能拍《蝸居》,能拍《失戀33天》,說明都市劇能拍得接地氣,人物能拍得真。文物劇需要這種功力,才能拍出厚重感又不失煙火氣。執(zhí)行導演王為負責具體操作,兩人搭檔,就像是文物圈的“雙保險”。
演員班底可謂全員硬實力。佟大為的正氣不用多說,演個博物館人妥妥合適;李澤鋒在《三十而已》里就展現(xiàn)過演技,這次演刑警更有說服力;王真兒飾演文物專家徐婉,她的加入讓劇里多了一層專業(yè)與智慧的氣息。再加上馮嘉怡、朱鐵、連凱等熟臉,個個都有戲,觀眾不用擔心“演技掉鏈子”。
盜墓題材這些年火得一塌糊涂,《鬼吹燈》《盜墓筆記》陪伴了無數(shù)人,但那畢竟是冒險故事?!端渭埫咱櫋凡灰粯?,它直面文物失竊的現(xiàn)實問題。文物的丟失不是一個館的事,而是整個民族的傷口。每一件流失的文物,都是歷史斷代的證據(jù)。觀眾看劇的過程,其實也是在接受一次文化教育。有人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就是文化傳承,這么理解,一頁宋紙就可能比一場戰(zhàn)役更重要。
《宋紙迷蹤》不光是一部追案劇,它是一堂生動的歷史課,更是一面文化的鏡子。它讓觀眾在緊張刺激的追蹤中,明白文物意味著什么。導演團隊有膽識,演員陣容有實力,歷史原型有分量,這部劇完全有潛力成為年度黑馬。文物不是冰冷的擺設,而是活生生的歷史記憶。一頁宋紙,價值千金,守住它,就是守住了民族的根。你說,這樣的劇不追,是不是比丟文物還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