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最大的黃金珠寶集散地深圳水貝被曝出有黃金原料供應商"爆雷跑路",卷走巨額貨款。實際情況如何?
深圳水貝部分金料商“爆雷”商家疑似卷款跑路
深圳水貝興隆黃金珠寶大廈6樓是此次"爆雷跑路"的粵寶鑫金料商的店鋪所在地。
現(xiàn)場大門緊閉,貼著封條,粵寶鑫的招牌目前是被拆除的狀態(tài)。
通過周邊的商戶了解到,9月12日該門店還在正常營業(yè),9月13日上午突然就人去樓空。
9月13日,多名黃金商戶向深圳警方報案,稱向“粵寶鑫”支付大額預付款后,公司負責人失聯(lián)。
廣東深圳水貝黃金商戶王先生:“我們眾多受害者自發(fā)組織了一個群,最多的被卷走大概價值400萬元,被卷走幾十萬元的受害者超級多。這個群受害者有400人左右,還有人在加進來,還有很多從外地過來的受害者。”
眾多受害者自發(fā)組織了一個群
天眼查信息顯示,粵寶鑫全稱為“深圳市粵寶鑫貴金屬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8月。作為水貝市場規(guī)模較大的黃金原料中間商,粵寶鑫為下游加工商戶提供黃金原料。此外,也有不少外地商戶會將回收的黃金郵寄給粵寶鑫進行結算。
黃金加工流程
新疆黃金首飾店商戶雷先生:“9月10日給它寄了1.2公斤黃金,9月12日早上到的,9月13日中午開始慢慢聯(lián)系不上。我們這種寄了黃金舊料的,相當于把我們的黃金吞了,金額達到80萬元左右?!?/p>
商戶接受采訪
媒體多次撥打天眼查顯示的粵寶鑫公司聯(lián)系電話但始終無人接聽。
目前,部分受害者已聯(lián)合向深圳市公安局羅湖分局翠竹派出所報案。警方已正式受理案件,正在對涉案公司的資金流向、相關人員情況進行調查。
立案告知書
記者實探:確有商家“跑路”但未現(xiàn)“跑路潮”有公司發(fā)公告清算
粵寶鑫停業(yè)后,曾有市場傳言稱“水貝市場金料商出現(xiàn)跑路潮”。目前這些金料商經營情況如何?
來到網傳名單中一家位于水貝萬山珠寶商業(yè)中心的黃金原料供應商門店,在現(xiàn)場看到該商戶處于關門休業(yè)的狀態(tài)。
商戶閉店
廣東深圳水貝黃金商戶馬先生:“君豪卷跑了我655萬元,粵寶鑫是卷跑了我290萬元,我打了款,黃金也沒給我,款也沒給我退?!?/p>
目前已有多家黃金原料供應商在網上發(fā)公告,稱公司由于經營不善,導致巨額虧損,正在進行清算工作,所有訂單存料按照9月13日融通金金價全部結算。
通知告知書
隨后媒體來到一家發(fā)布公告的黃金原料供應商了解情況,該負責人表示,公司資金鏈確實已經斷裂,無法履行與下游商家的合同,目前已經在變賣個人資產去還債。
廣東深圳仁成貴金屬有限公司負責人:“我們也沒有跑,打算把客戶的錢全部清算,該欠的賬都還掉。一直在清算,現(xiàn)在基本上清算完了,這次虧了7000多萬元?!?/p>
公司負責人接受采訪
此外,部分網傳名單中的企業(yè)仍在營業(yè)。廣東深圳市黃金珠寶首飾行業(yè)協(xié)會秘書長張文揚表示,網絡傳言存在夸大、不實情況。
廣東深圳市黃金珠寶首飾行業(yè)協(xié)會秘書長張文揚:“網絡上有關水貝多家黃金企業(yè)爆雷跑路的傳言,經我們實地走訪,網傳名單中的多家企業(yè)目前仍正常經營。目前針對個別出現(xiàn)問題的企業(yè),公安部門已依法介入,涉及商戶可以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購買金飾的客戶
金料商“爆雷”背后:飆漲的金價與高杠桿的“鎖價”交易
今年以來,國際金價屢創(chuàng)新高。9月19日,深圳水貝金價為835元/克,半年時間內水貝金價每克已漲超120元。此次深圳水貝部分金料商“爆雷”事件背后有哪些原因?
從媒體獲得的一份粵寶鑫貴金屬貨物料購銷協(xié)議顯示,粵寶鑫涉及貨物銷售、貨物回收兩方面業(yè)務,兩個交易方向均可交付定金鎖價。定金的金額,為下單時鎖定黃金價格計算貨物總價的一定比例。一般而言,雙方需在下單日起7日完成交易。
琳瑯滿目的金飾
據了解,“鎖價”模式在深圳水貝較為常見,這種模式本是為了應對金價波動。一個合規(guī)的貿易商,在與客戶鎖定價格后,為了規(guī)避價格波動的風險,會立刻在正規(guī)的期貨或現(xiàn)貨市場進行反向操作,即“對沖”。但實際操作中,部分金料商卻借機進行變相做空或做多交易。
以做空交易為例,客戶以790元/克的價格鎖價下定金,一些金料商預計金價會下跌,不實時購入對應價格的黃金交貨,而是放“空倉”,等交貨時再購買更低價的黃金交付給客戶。如價格按預期下跌,金料商可以獲得其中差價盈利。然而,近期,國際金價屢創(chuàng)新高,遠超他們收取預付款時的價格,巨大的缺口使其根本無法交付實物。
商家賺錢邏輯
進一步調查發(fā)現(xiàn),部分金料商的“鎖價”交易背后,還疊加著高杠桿風險。在這些金料商的App或者小程序中,一些下游黃金商戶,甚至是散戶,僅需向金料商支付相當于黃金實際價格約2.4%~3%的定金,就能鎖定金價。理想狀態(tài)下,金價上漲后,客戶可按鎖定的價格補足尾款提貨,或直接結算差價獲利。與正常黃金期貨交易高達10%以上的保證金相比,這一模式門檻更低。
柜臺里的金飾
法律人士表示,這種模式可能認定為變相期貨交易,涉嫌非法經營罪。而對于投資者來說,高杠桿的鎖價交易背后暗藏巨大風險。
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岳屾山:
第一,收益與虧損放大化,該模式僅需支付實際價格的2.4%-3%作為定金,遠低于黃金期貨10%的保證金比例,高杠桿率,若金價短期劇烈波動,投資者暴富與暴虧的可能性并存;
第二,資金安全風險加劇。資金流向缺乏監(jiān)管,無實物交割保障,料商通常通過私設小程序或微信群吸納資金,且不使用自有賬戶收款,導致預付款可能被挪用至高風險投資或直接卷款跑路,投資者維權困難。
律師談影響
來 源:央視財經、新聞坊、新民晚報D2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