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以前的時候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現(xiàn)在是吃飽穿暖,吃飽撐了,自然要找點事干。
于是很多人就培養(yǎng)了很多愛好,比如野外徒步,野外攀登,各種野外探險,這種人被我們稱之為驢友。
2025年9月19日,有網(wǎng)友在社交平臺發(fā)文稱,穿越秦嶺遇難者家屬起訴救援隊,公益救援隊好心救援卻成了被告。
鄺隊長五個月前還在秦嶺跑馬梁的寒風(fēng)里凍得失去知覺,拼盡全力把遇難驢友的遺體背下山,如今卻要為這份善意站上被告席。2025 年 4 月那場驚心動魄的秦嶺救援,誰也沒想到會以這樣荒誕的方式收尾 —— 免費救人的公益隊被告了,拿錢拼命的商業(yè)隊也被告了,連事發(fā)地的環(huán)保部門和同行驢友都沒能幸免。
秦嶺深處的 "光鹿跑兵冰" 路線,在驢友圈里一直帶著點神秘的誘惑。這條全長 40 公里的路線藏在海拔 2000 米以上的秦嶺核心保護區(qū),沿途 60 多個岔路口像迷宮,氣溫說變就變,前一秒還晴空萬里,下一秒就可能狂風(fēng)大作。更重要的是,這里立著明晃晃的 "禁止穿越" 警示牌 —— 但對某些驢友來說,"禁止" 兩個字反而像興奮劑。
"別人不敢去的地方才夠刺激。" 這是救援隊員們聽得最多的一句話。今年 4 月 20 日,兩名 80 后、90 后驢友就帶著這種 "挑戰(zhàn)欲" 闖入了這片禁區(qū)。他們裝備不算專業(yè),越野經(jīng)驗也談不上豐富,卻敢在沒報備的情況下深入無人區(qū)。家屬后來在報警時哭著說,兩人出發(fā)前還在朋友圈炫耀 "征服秦嶺" 的計劃,完全沒把當?shù)?"2023 年至今已有 9 位驢友失聯(lián)" 的警告當回事。
4 月 21 日,當這兩名驢友徹底失聯(lián)的消息傳到山下,家屬慌了神。報警電話接通的那一刻,秦嶺牛馬隊的公益救援隊員們正在吃晚飯,接到派出所的通知,二話不說放下碗筷就開始準備裝備。隊長鄺某后來回憶:"我們都知道跑馬梁那地方邪乎,晚上溫度能降到零下,多耽擱一分鐘就多一分危險。"
第二天一早,公益救援隊就頂著寒風(fēng)進了山。家屬還聯(lián)系了以楊某為首的商業(yè)救援隊,承諾給每位救援人員 1000 元報酬,要求他們 "不惜一切代價找人"。楊某當晚 9 點就組建了 10 人搜救隊,帶著方便面和水,分三條路線進山排查。"那點錢根本不夠風(fēng)險成本,我們也是想著能早點救人。" 楊某無奈地說。
秦嶺的救援從來都是與死神賽跑。公益隊隊員們踩著沒膝的枯草在密林中穿行,不少人手腳被樹枝劃破;商業(yè)隊則在陡峭的山坡上艱難攀爬,有隊員差點失足滑落。山里信號時斷時續(xù),他們只能靠對講機聯(lián)系,餓了就啃口干面包,渴了就喝口山泉水。直到 4 月 22 日中午,他們才在跑馬梁附近發(fā)現(xiàn)了兩名驢友的蹤跡,可惜低溫失溫已經(jīng)奪走了他們的生命。
救援隊員們輪流背著遺體下山,那天的風(fēng)特別大,吹得人睜不開眼。鄺隊長說:"當時腦子里就一個念頭,一定要讓他們回家,家屬還在等消息。" 誰也沒料到,五個月后,這份沉甸甸的責任感會變成被告席上的 "罪名"。
9 月中旬,當法院傳票送到救援隊時,所有人都懵了。公益救援隊被起訴的理由堪稱離譜:家屬認為他們 "來得太晚,耽誤了救援"。可事實上,他們是接到報警后最快抵達現(xiàn)場的救援力量,比某些官方流程快了整整 6 個小時。
商業(yè)救援隊的遭遇更令人哭笑不得。家屬控訴楊某 "阻止報警,耽誤救援時間",但楊某出示的聊天記錄顯示,他當晚 9 點就啟動了搜救,比家屬報警時間還早。"我當時是說,沒確定具體位置前盲目報警可能耽誤時間,建議先排查路線。" 楊某委屈地解釋,他們不僅沒收全款,甚至連油費都沒報足,如今卻要為這句好心提醒買單。
更讓人心寒的是,這支幫助過不少人的商業(yè)救援隊因為這場官司已經(jīng)解散了。"隊員們都怕了,以后誰敢拿命換官司?" 楊某的話道出了很多救援者的心聲。公益救援隊的鄺隊長則陷入了迷茫:"我們分文未取,冒著生命危險救人,怎么就成了被告?以后再有人求救,我們救還是不救?"
網(wǎng)友們的憤怒幾乎一邊倒。"這就是現(xiàn)實版農(nóng)夫與蛇!" 有人在評論區(qū)寫道,"公益隊免費救人被起訴,商業(yè)隊拿錢拼命也被起訴,以后誰還敢做救援?" 更有人直言家屬是 "有棗沒棗先打一桿子",反正起訴成本低,萬一贏了就能訛筆錢。
如今的秦嶺依舊寒風(fēng)凜冽,只是那些曾經(jīng)守護生命的救援隊伍,心里比山風(fēng)更冷。鄺隊長說他最近總想起那兩名遇難的驢友,如果當初他們能敬畏自然,不闖禁區(qū),或許就不會有這場悲??;如果家屬能多些理解,少些戾氣,救援者的善意就不會被如此踐踏。
只是現(xiàn)實沒有如果。當救命恩人站上被告席,當冒險行為的代價被轉(zhuǎn)嫁給他人,最終傷害的可能是每一個身處險境的人 —— 畢竟,誰也不想在求救時聽到那句冰冷的回答:"對不起,我們不敢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