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智賢的名字突然又沖上了熱搜。原因不是她的新劇大火,而是因為劇中某些臺詞和鏡頭,被網(wǎng)友們認為“辱華”。
結(jié)果事情一下子炸開了鍋:代言下架、口碑受損,甚至有人喊出“全網(wǎng)封殺”。
這場風波讓不少人一頭霧水,一個韓國演員演了個電視劇,就能引來這么大反應(yīng)嗎?她到底是無辜的“受害者”,還是“咎由自取”?
說實話,這種事件之所以容易引爆輿論,本質(zhì)上和娛樂圈沒太大關(guān)系,而是和社會情緒緊密相連。畢竟,任何和“國家、民族”相關(guān)的問題,在公眾眼里都特別敏感。只要觸碰到了那根弦,大家自然會把它放大、上綱上線。
1. 全智賢冤不冤?
從演員的角度來看,全智賢可能確實是“無辜”的。為什么這么說?
第一,她只是按照劇本演戲。一個演員在片場并沒有太多話語權(quán),特別是在韓劇這種工業(yè)化體系里,臺詞、鏡頭都是導(dǎo)演、編劇、制片人拍板的。她要么演,要么不接這部戲。既然接了,她就必須完成角色。
第二,全智賢是演員,不是政治家。她在鏡頭里說的每一句臺詞,觀眾當然可以解讀,但你要把這上升到“她個人有意辱華”的高度,其實證據(jù)不足。更何況,她以前在中國市場可是賺得盆滿缽滿,誰會沒事砸掉自己賺錢的飯碗?
但是,冤不冤是一回事,公眾接受不接受又是另一回事。她可能個人沒什么惡意,可在結(jié)果上,劇集內(nèi)容觸碰到了中國觀眾的敏感點,這就成了“她參與其中”的事實。觀眾看到的不是“編劇臺詞”,而是“全智賢說出來的話”。那她就難逃責任。
2. 網(wǎng)友為什么會分化?
這種事件,總是能把網(wǎng)友意見分成兩派。
一派覺得:“小題大做,一個演員說臺詞而已,何必把事情上升到國家層面?”他們更看重的是文藝作品本身,覺得娛樂就該娛樂,不要過分解讀。
另一派則堅持:“原則問題,必須較真?!彼麄冋J為,一旦放任這種情況,久而久之就可能被當成“軟肋”,甚至被拿來反復(fù)挑釁。對他們來說,這不是一部電視劇,而是關(guān)于民族尊嚴的底線。
說白了,前者是以個人娛樂體驗為主,覺得過度解讀會破壞看劇的心情;后者則是站在大環(huán)境角度,覺得這是態(tài)度問題,一旦踩紅線,就必須堅決抵制。
3. 封殺是否合理?
如果從商業(yè)邏輯來說,全網(wǎng)封殺一個演員,其實就是市場選擇。代言商撤下廣告,是因為害怕輿論反噬;觀眾抵制,是因為覺得不認同她的行為。換句話說,她被“封殺”,不是哪個部門下的命令,而是商業(yè)環(huán)境和輿論場的合力。
合理不合理,取決于你站在哪個角度。
從民族情緒角度看,封殺合理,態(tài)度堅決。
從藝術(shù)創(chuàng)作角度看,可能有點過頭,因為作品本身和演員的個人立場未必完全綁定。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當下的語境里,“較真”是主旋律。娛樂可以娛樂,但涉及到民族和國家問題,哪怕是一句臺詞,觀眾也不愿意妥協(xié)。
4. 全智賢的未來?
有人說,這一波操作讓全智賢徹底失去了中國市場。確實,代言沒了,電視劇也沒了,綜藝節(jié)目估計也不會再邀請她??墒?,問題是—她真的需要中國市場了嗎?
要知道,全智賢早在《我的野蠻女友》、《來自星星的你》時期,就已經(jīng)是亞洲頂流。她在韓國、在日本、在東南亞,都有穩(wěn)定的市場。而且,她的財富早已積累到足夠讓她安享余生的程度。
所以對她個人來說,失去中國市場可能是遺憾,但絕對不是致命打擊。她依然可以在韓國拍劇、拍電影,依然會有品牌找她代言。她的人生早已成功,不需要再為市場低頭。
5. 我們該怎么看?
很多網(wǎng)友爭論不休,歸根到底是因為大家的關(guān)注點不同。但作為普通觀眾,我們其實更應(yīng)該思考的是:這種事件的背后,折射出了什么?
第一,觀眾的態(tài)度越來越強硬。過去大家可能覺得“娛樂圈無關(guān)緊要”,但現(xiàn)在不同了,只要涉及到敏感點,就會觸發(fā)集體反應(yīng)。這是一種民意的表達。
第二,市場的選擇越來越現(xiàn)實。商家和品牌并不關(guān)心演員是不是冤枉,他們只看輿論風向。如果代言人引發(fā)爭議,就果斷撤掉,以免殃及自身。這其實是商業(yè)邏輯的冷酷。
第三,明星在中國市場必須更加謹慎。不是說你要時時刻刻表忠心,但至少要避開敏感話題。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斷送掉多年經(jīng)營的成果。
6. 總結(jié)
全智賢事件,表面上是娛樂八卦,實際上是社會情緒的投射。她可能個人無意,卻因為角色臺詞被卷入風波。她到底是無辜還是罪有應(yīng)得?答案其實是“兩面性的”:從個人角度看,她冤;從結(jié)果角度看,她承擔不了“無辜”的免責。
對中國觀眾來說,這件事更像是一次態(tài)度表態(tài),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不管是誰,不管地位多高,只要踩了線,就會被毫不留情地抵制。這既是情緒釋放,也是集體共識。
至于全智賢,她不會因此沉淪。她在亞洲的影響力依舊,她的錢也足夠花一輩子。失去中國市場,可能是一個轉(zhuǎn)折,但絕不是終點。
對我們來說,這件事值得思考的不是“封不封殺”,而是我們?nèi)绾卧谇榫w和理性之間找到平衡:既要有底線,也要有分寸。畢竟,娛樂終歸是娛樂,原則歸原則,二者之間或許可以找到更成熟的處理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