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慶 春
gao qing chun
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西泠印社第九、十屆理事,中國文聯(lián)書法藝術中心副主任兼書法培訓中心主任。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員。北京朝陽區(qū)書協(xié)名譽主席。
臨《尕日塘秦刻石》
180cm×34m
在青海扎陵湖畔海拔4306米的高原上,一塊沉睡了2200多年的石英砂巖刻石,正靜靜訴說著秦篆書法在邊疆地區(qū)的藝術呈現(xiàn)。2020年7月,青海師范大學教授侯光良團隊在扎陵湖地區(qū)首次發(fā)現(xiàn)了尕日塘秦刻石。2025年9月15日,國家文物局正式認定這是我國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
臨《尕日塘秦刻石》局部
這塊被命名為“尕日塘秦刻石”的珍貴文物,全文共12行36字,外加合文1字,共37字,文字風格屬典型秦篆??淌4孑^完整的文字信息為“皇帝/使五/大夫臣□/將方□/采樂□/陯翳以/卅七年三月/己卯車到/此翳□/前□可/□百五十/里”。
臨《尕日塘秦刻石》局部
尕日塘秦刻石的文字具有顯著的 “因形布字”特點,這是其最突出的藝術特征。文字風格統(tǒng)一,屬于典型秦篆,體現(xiàn)了秦始皇“書同文”政策在邊疆地區(qū)的實踐??淌淖挚v向排列,每行1-5字不等,布局自然隨性。字形大小不一,筆劃粗細變化明顯,展現(xiàn)了書寫者根據(jù)巖面自然形態(tài)進行的靈活調整。這種布局不同于泰山刻石、瑯琊臺刻石等官方刻石的規(guī)整嚴謹,更具自然質樸之美,反映了秦代書法藝術在不同場景下的適應性變化。
臨《尕日塘秦刻石》局部
從技法角度看,刻石文字可見明顯鑿刻痕跡,采用平口工具刻制,符合時代特征。專家通過對刻痕的微觀分析發(fā)現(xiàn),刻痕中可見鑿刻頓挫產生的顯著痕跡,存在刻痕頓挫的筆畫占比約80%。以“臣”字為例,刻痕寬度平均值為4.17毫米,刻痕截面積平均值為1.46平方毫米。刻痕兩側都有不規(guī)則崩裂現(xiàn)象,刻痕底部多為平底形,顯示出鑿刻時的力度和方向。
《尕日塘秦刻石》局部對比
這種鑿刻技法產生的藝術效果是雄渾粗獷,與中原地區(qū)秦刻石的精致工整形成鮮明對比,體現(xiàn)了高原環(huán)境下書法藝術的特殊表現(xiàn)力。
《尕日塘秦刻石》局部對比
尕日塘秦刻石的文字結構保留了秦篆的基本特征,但又顯示出一定的地域特色。字形多為長方形,筆畫圓潤流暢,轉折處多為弧形,符合小篆的特點。尕日塘秦刻石的書法藝術價值在于它代表了秦篆藝術在高原地區(qū)的獨特表現(xiàn)。與中原地區(qū)的秦代刻石相比,尕日塘刻石因環(huán)境、工具和刻寫條件的不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尕日塘秦刻石》局部對比
刻石所在地位于海拔4306米的高原地區(qū),缺氧低溫的環(huán)境限制了刻工的精細操作,反而造就了大氣磅礴、自然天成的藝術效果。這種因環(huán)境限制而形成的藝術特色,成為中國書法史上一個獨特的案例??淌淖蛛m然歷經2200多年的風化,但多數(shù)仍清晰可辨,這與刻石巖性為石英砂巖,耐磨性高、抗風化能力強有關。歲月的痕跡反而增添了書法藝術的滄桑感和歷史厚重感。
《尕日塘秦刻石》局部對比
尕日塘秦刻石是秦代書法藝術在青藏高原的獨特存在,展現(xiàn)了秦篆藝術在不同地域環(huán)境下的變化與適應。它的發(fā)現(xiàn)豐富了我們對秦代書法藝術的認識,作為昆侖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研究漢字書體演變提供了珍貴實物資料??淌w現(xiàn)的自然質樸、雄渾粗獷的藝術風格,成為中國書法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正如青海省社會科學院原院長趙宗福所言:“昆侖文化是源遠流長、內涵豐厚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人不可磨滅的精神情結”。
《尕日塘秦刻石》局部對比
《尕日塘秦刻石》局部對比
《尕日塘秦刻石》局部對比
《尕日塘秦刻石》局部對比
《尕日塘秦刻石》局部對比
《尕日塘秦刻石》局部對比
《尕日塘秦刻石》局部對比
《尕日塘秦刻石》局部對比
《尕日塘秦刻石》局部對比
《尕日塘秦刻石》局部對比
《尕日塘秦刻石》局部對比
《尕日塘秦刻石》局部對比
《尕日塘秦刻石》局部對比
《尕日塘秦刻石》
《尕日塘秦刻石》
《尕日塘秦刻石》
《尕日塘秦刻石》
《尕日塘秦刻石》
《尕日塘秦刻石》
《尕日塘秦刻石》
《尕日塘秦刻石》
《尕日塘秦刻石》
主 編
豬大人
出 品
黔藝空間
來 源
本文經作者授權發(fā)布,轉載需注明出處
通 訊
微信 : QYqianyikongjian QQ : 3100720399
支 持
雅昌藝術網(wǎng) 今日頭條 一點資訊 網(wǎng)易新聞 搜狐新聞
騰訊新聞 阿里文娛 360瀏覽器 UC瀏覽器 惠頭條 書藝時空
黔藝空間由中國美術學院學生聯(lián)合創(chuàng)辦,致力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與文化產業(yè)的融合,集藝術名家工作室、書畫圖文裝幀設計、藝術教育、藝考動態(tài)、高校藝術交流、藝術家宣傳與推廣、藝術精英孵化、藝術機構宣傳與推廣、藝術館運營、專題性展覽、文房四寶、藝術品鑒賞與收藏等多個文化產業(yè)為一體。黔藝空間藝術平臺運營內容主要為網(wǎng)絡線上媒體宣傳與推廣,包括藝考動態(tài)、藝術家宣傳與推廣、高校藝術交流、藝術精英孵化、藝術機構宣傳與推廣、藝術館運營、專題性展覽、藝術品鑒賞與收藏等,為廣大藝術家提供高品質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