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福娃
史鐵生說:“人有時需要走走,聽聽街頭人群喧囂,看看巷尾草木生長,悲傷也成享受?!?/strong>
人生在世,難免遭遇種種不如意,悲傷猶如影隨身轉(zhuǎn),揮之不去。
若能以平和之心面對,竟能從悲中品出幾分甘味來,這倒不是悲傷本身有何可喜,而是人心轉(zhuǎn)境,使苦痛化為滋養(yǎng)。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常常被各種煩憂所困擾。生活的重擔,工作的壓力,人際的復雜,無不令人倍感疲憊。
有時,我們仿佛被囚禁在自我的牢籠中,四周是高墻,看不見出路。
這時候,走出去,到人群中,到自然里,讓外界的喧囂與生機沖刷內(nèi)心的郁結,反倒能尋得片刻安寧。
街頭的喧囂,乍聽之下似乎只是雜亂無章的噪音。但若靜心細聽,卻能從中聽出生活的脈搏。
小販的吆喝聲,路人的談笑聲,車輛的行駛聲,交織成一曲生活的交響樂。
這樂曲不完美,卻真實;不優(yōu)雅,卻生動。置身其中,我們不再是孤獨的個體,而是融入了更大的人群洪流。
自己的那點憂愁,在眾生百態(tài)面前,忽然顯得渺小而不再那么沉重。
巷尾的草木,默默生長,不張揚,不喧嘩。它們經(jīng)歷風吹雨打,依然向上生長;遭人踐踏,仍頑強地發(fā)出新芽。
草木無言,卻以自身的生存狀態(tài)向我們展示著生命的韌性與美好??粗鼈儯覀兡屈c挫折與傷痛,似乎也變得可以承受。
自然界的生生不息,提醒著我們:生命自有其節(jié)奏,悲傷不過是其中的一個音符。
老子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北瘋c快樂,本就相生相成。
沒有經(jīng)歷過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語人生;沒有品嘗過悲傷滋味的人,也難以真正體會快樂的珍貴。
悲傷使我們沉靜,使我們思考,使我們成長。它如磨刀石,磨礪我們的心智;如明鏡,照見我們的本心。
在這個追求快樂、逃避痛苦的時代,人們往往視悲傷為洪水猛獸,必欲除之而后快。
強顏歡笑的快樂,不過是浮于表面的漣漪;真正能夠安享悲傷的人,反而獲得了內(nèi)心的深度與廣度。
這不是說我們要自尋煩惱,而是要學會與各種情緒共處,不抗拒,不執(zhí)著,讓它們?nèi)缭凭碓剖?,自然來去?/p>
享受悲傷,不是沉溺于痛苦不能自拔,而是以超然的心態(tài)看待人生的起落。
當我們能夠跳出自身的局限,以旁觀者的視角審視自己的遭遇時,那些曾經(jīng)令我們痛不欲生的事情,忽然間就失去了掌控我們的力量。
我們依然是痛苦的經(jīng)歷者,卻同時也是平靜的觀察者。這種分裂的狀態(tài),使我們既能夠體會情感的深度,又不被情感完全吞噬。
莊周夢蝶,不知周之夢為蝶與,蝶之夢為周與?人生亦真亦幻,悲傷又何嘗不是如此?
當下覺得無法逾越的痛苦,時過境遷后再回首,或許只是人生長河中一朵小小的浪花。
當我們能夠以這樣的視角看待眼前的困境時,悲傷便不再那么可怕,反而成為我們可以品味的一種經(jīng)歷。
行走于街頭巷尾,感受人群的喧囂與草木的生長,實則是在感受生命本身的流動。
我們都是這流動中的一部分,有喜有悲,有起有落,這才是完整的人生。
拒絕悲傷,就是拒絕生命的一半;接納悲傷,便是接納完整的自己。
智慧的生存方式,或許就是在喧囂中保持內(nèi)心的寂靜,在寂靜中體會世界的喧囂。
如此,方能在悲傷來臨時不抗拒,在快樂降臨時不執(zhí)著,平平靜靜地度過每一天。
人生百味,悲傷自有其滋味。若能細品,其中亦有甘飴。這不是麻木不仁,而是歷經(jīng)滄桑后的通透與豁達。
當我們能夠與所有情緒和平共處,不排斥任何一種體驗時,我們便真正成為了自己的主人。
如此,走在街頭,聽人聲鼎沸;站在巷尾,看草木生長。悲從中來,卻也能悲中作樂,轉(zhuǎn)化苦難為滋養(yǎng)靈魂的養(yǎng)分。
這或許就是史鐵生先生想要告訴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是道場,無時不可修行,即使悲傷,也能成為享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