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杰(左)和張家樂(右)攜手出戰(zhàn),為中國隊在女子鏈球項目奪下銀牌和銅牌。
9天時間,14個比賽日,參加49個項目中33個項目的爭奪,最終以2銀2銅排在獎牌榜第22位;此外,12人進入項目前八名,積分榜上和西班牙并列第10位……這是中國田徑隊在2025東京世錦賽上交出的成績單。
相比于兩年前布達佩斯的兩枚銅牌,中國隊在參賽項目、獎牌數(shù)和排名上都有了不少提升。
對于中國田徑而言,這是意義特別的一屆世錦賽。時隔四年重回曾經(jīng)創(chuàng)造輝煌成績的東京新國立競技場,中國隊已進入新老更替的最后階段,“00后”運動員達到47人,其中更有13位“05后”年輕小將。不僅如此,在站上領(lǐng)獎臺的四名運動員中,除了中生代的石雨豪和王朝朝,另外兩位來自女子投擲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群的獎牌得主則是22歲的趙杰和18歲的張家樂。
經(jīng)歷了上屆的低谷后,中國田徑終于迎著希望的曙光向上攀登。如何讓這道希望之光在接下來的大賽里愈發(fā)明亮,也需要中國田徑去復(fù)盤和反思。
18歲的張家樂在自己的第一次世錦賽之旅中表現(xiàn)驚艷。
成長與重生
兩年前在布達佩斯,女子投擲是中國隊最后的“遮羞布”。當時29歲的馮彬和34歲的“九朝元老”鞏立姣分別奪下銅牌,讓中國隊勉強追平過去20年參加田徑世錦賽的最差戰(zhàn)績。
兩年后在東京,當有望沖擊領(lǐng)獎臺的男女35公里競走雙雙收獲第四名,為中國隊破僵的還是女子投擲。在女子鏈球決賽中,23歲的趙杰和18歲小將張家樂攜手出戰(zhàn),趙杰兩刷個人最好成績(PB),并以77米60的成績獲得銀牌,首次出戰(zhàn)世錦賽的張家樂則以拿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干勁,投出77米10守住銅牌。
不管是在巴黎奧運會拿下銅牌的趙杰還是本賽季成績躥升的張家樂,來到東京前就已證明了自己具有爭奪獎牌的實力,而非決賽舞臺上的靈光乍現(xiàn)。特別是到今年10月才滿19歲的張家樂,三個月前剛剛在德國的世界田聯(lián)洲際巡回賽中投出75米14,打破世界青年紀錄。之后,她又在全國田徑錦標賽上,將該紀錄提升了兩米多。
彼時,在衢州的全錦賽上,張家樂就和澎湃新聞記者打趣道,自己像個“炸藥包”,“給自己‘炸’蒙了,給所有人都‘炸’蒙了?!?/p>
這次在東京,年輕的張家樂也和趙杰一起,“炸”出了中國女子投擲的霸氣和氣勢。那場決賽,直到最后一投,兩位中國選手都還在提升自己的成績,也正是張家樂的穩(wěn)定發(fā)揮推動了趙杰以PB摘銀。在世界大賽上的這般表現(xiàn)和成長,或許比獎牌更有價值。
石雨豪在奪下跳遠銅牌后,坦言自己完成了重生的第一步。
如果說,趙杰和張家樂代表著“00后”運動員接過大旗的決心;那么,石雨豪和王朝朝作為中生代運動員的堅持,則是中國田徑新老交替的底氣。
在東京,兩位26歲的獎牌得主頗為相似的“重生”經(jīng)歷,也讓外界看到了中國田徑的倔強與不屈——曾經(jīng)被譽為“天才”的石雨豪在2018年遭遇重傷,8年后再戰(zhàn)世錦賽,他用8米33的賽季最好成績奪下銅牌,追上了那個立志要一飛沖天的自己;經(jīng)歷布達佩斯世錦賽和巴黎奧運會兩次大賽的折戟,王朝朝終于用一枚銀牌在世錦賽上兌現(xiàn)了曾經(jīng)的自我承諾。
同樣是第二次世錦賽之旅,同樣大起大落蟄伏過,又同樣在東京拼盡全力,石雨豪在混合采訪區(qū)里笑著說出的“重生”,也是對王朝朝這么多年來的總結(jié)。他們不僅自我正名,也幫助中國跳遠和男子競走時隔多年重回領(lǐng)獎臺。
26歲的王朝朝同樣經(jīng)歷了幾屆大賽的打擊,如今重拾信心,站上領(lǐng)獎臺。
差距與機遇
兩銀兩銅、12人進入項目前八的進步背后,是中國田徑隊73名選手參加33個項目的集體回暖。按照《人民日報》的報道,這是中國田徑隊在近幾屆世錦賽中參賽覆蓋面最為廣泛的一次。
36歲的鞏立姣,是隊中唯一的“80后”,作為“十朝元老”,雖然她沒能站上領(lǐng)獎臺,但10次參賽8枚獎牌、覆蓋世錦賽“半部歷史”的輝煌經(jīng)歷,足以證明她在田徑界的地位和價值。
在鞏立姣和謝震業(yè)這些老將身旁,多了不少首次站上世錦賽舞臺的“00后”——21歲的鄧信銳成為中國田徑歷史上第一位入圍世錦賽單項的“00后”飛人;全員“00后”的混合4×400米接力隊和男子4400米接力隊同樣首次亮相世錦賽舞臺;還有24歲的邢家梁與22歲的張浩辰,代表中國男子鉛球首登世錦賽。
隊伍中最小的陳妤頡盡管只有16歲,但已憑借賽季出色的表現(xiàn)站上世錦賽女子200米的賽場。23秒26,是她世錦賽200米首秀中的成績。那場預(yù)賽后,她感慨,在世界頂尖運動員身邊比賽,還是有些緊張,“要認清差距、繼續(xù)提高?!?/p>
差距,這是包括陳妤頡、鄧信銳、陳圓將和邢家梁等一眾新生代小將們在初登世錦賽后的共同感受。
19歲的陳圓將在男子110米欄比賽中闖入半決賽。
事實上當中國的“00后”和“05后”沖進全世界田徑觀眾的視野,國外那些同齡人已開始爭金奪銀甚至改寫賽會紀錄了。
年僅21歲的伊曼紐爾·萬永伊近兩年在男子800米項目上展現(xiàn)出了極強的競爭力,他也是本賽季此前唯一打開1分42秒大關(guān)的選手,在東京,他又跑出1分41秒86,刷新賽會紀錄。21歲的肯尼亞選手菲斯·切羅蒂奇在女子3000米障礙中跑出8分51秒59,打破賽會紀錄。還有2002年出生的加拿大運動員伊?!たù牟瘢?4米70的成績成功衛(wèi)冕男子鏈球冠軍,并打破賽會紀錄……
“無論是過程還是結(jié)果都很有意義,因為我們看到了和世界頂尖選手之間的差距,知道和他們差了多少?!弊鳛橹袊?00米欄的領(lǐng)軍人物,25歲的莫家蝶坦言,如今的差距意味著未來的機遇,“第一次站在世錦賽賽場上,可能會有很多情緒,緊張、興奮都是正常的。但重要的是我們下次會更穩(wěn)定,發(fā)揮得更好?!?/p>
19歲的陳圓將也在看到差距時認清了問題所在,“國際高水平選手的力量都很足,所以他們的起跑都很快,這也是我以后要彌補的短板?!?/p>
25歲的莫家蝶期待能夠帶領(lǐng)中國女子400米欄在世界大賽上走得更遠。
如何讓希望之光變得明亮
在世錦賽最后一夜的滂沱大雨里,東京和北京完成了會旗的交接。這也就意味著,田徑世錦賽將進入“北京時間”。東京新國立競技場里,代表中國運動員完成會旗交接的是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競走的楊家玉和王朝朝,還有年輕運動員中的代表人物陳妤頡和梁寶棠。
田徑世錦賽會旗交到了中國運動員手上,2027年,北京見。
帶著2銀2銅的成績,中國田徑隊希望能在2027年北京的“鳥巢”里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成績。想要繼續(xù)提升,中國田徑就需要穩(wěn)定住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群,然后推動年輕運動員繼續(xù)成長。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何才能讓中國田徑這些代表著希望之光的年輕人在未來的世界大賽上綻放出更耀眼的光芒,而不是成為稍縱即逝的流星。
中國田徑功勛教練孫海平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今年在東京世錦賽上,中國男子110米欄已經(jīng)取得了突破,中國選手陳圓將、徐卓一、劉俊茜全部晉級半決賽,這是自2011年劉翔、江帆和史冬鵬攜手征戰(zhàn)大邱世錦賽后,中國男子110米欄時隔14年再次實現(xiàn)三人晉級世錦賽半決賽的壯舉。不過,這三位年輕人最終無人闖入決賽。
孫海平教練也希望他的弟子徐卓一能夠有更多和世界頂尖選手較量的機會。
“劉翔剛開始參加大賽也感覺和國際上的高手差距大,但是第一次差5米,第二次差4米,第三次差3米,他的信心也在不斷增強?!睂O海平以劉翔舉例,“通過對對手的不斷熟悉,他能感受到他們并非不可超越,只要不斷強化自己的水平就可以完成趕超?!?/p>
在孫海平看來,當這些年輕人感受到了世界最高水平的強度,然后不斷增加在世界大賽中的歷練,他們才能夠鍛煉出獨當一面的硬實力,“當時劉翔參加國際比賽,都是三天一場,連續(xù)比五六場,在提升高強度比賽能力的同時,不斷強化自己在大賽的感覺,增強對對手的了解,這些都不是偶爾參加一兩次國際比賽就可以得到的。只有反復(fù)的大賽磨煉,才能找到這些感覺?!?/strong>
更多“走出去”的同時,中國田徑也需要構(gòu)建更合理的競賽體系。清華大學體育部教授、國家田徑隊短跑項目原主教練李慶教授曾在接受采訪時強調(diào):“如何營造和構(gòu)建中國短跑再度激烈競爭的氛圍,以及如何提高和保持中國一線教練員的理論和實踐的水平,是解決人才問題的關(guān)鍵,競爭才能促進進步。”
李慶提出的問題正是中國田徑整體問題的一個縮影——在很多項目的國內(nèi)賽事中,決賽前一兩名的成績和其他選手的成績有著斷崖式的差距。也不止一位國內(nèi)教練告訴過澎湃新聞記者,這樣的比賽環(huán)境并不利于國內(nèi)選手調(diào)整狀態(tài)和檢驗訓(xùn)練成果。
中國男子4×400米接力的隊員們首次站上世錦賽的這個項目,他們都表示有信心在未來越來越好。
當然,除了更好的比賽機會,為運動員搭建起更合理的教練團隊也是不可忽視的基礎(chǔ)工程。
在東京世錦賽上,中國田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以孫海平和朱華剛為代表的老教練們,依舊對中國田徑有最深刻的理解;帶領(lǐng)劉俊茜站上世界舞臺的蘇懿萍教練則是年輕一代教練員的代表,她和鄧信銳背后以大數(shù)據(jù)構(gòu)建模型的年輕教練團隊擁有新的訓(xùn)練理念;而像雷諾和蘭迪·亨廷頓這樣的資深外教,依舊擁有先進的訓(xùn)練經(jīng)驗和知識,可以幫助中國田徑的年輕人。
“沒什么好可惜的,這是第一次世錦賽,我們未來還會擁有更多?!碑斨袊飶侥軓倪@次世錦賽中吸取更多經(jīng)驗和教訓(xùn),為運動員創(chuàng)造更好的比賽環(huán)境和教練團隊,那么,中國男子4×400米接力隊所說的這番話,就有機會變成中國田徑未來站上領(lǐng)獎臺未來的現(xiàn)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