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迎來了新學年
暢銷書作家馬伯庸
現(xiàn)身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領(lǐng)變者論壇”
“我不是上班之余才寫作
我是上班的時候?qū)憽?/strong>
通過幽默的開場
馬伯庸開始了
“寫作的力量:從職場到長安”的講述
當了十年職場人
馬伯庸
這位以《長安十二時辰》
《顯微鏡下的大明》等作品
聞名的暢銷書作家
也曾當過十年上班族
他將這段職場經(jīng)歷
視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最大寶藏
馬伯庸在豆瓣上被讀者收藏最多的五部作品
左右滑動查看
馬伯庸的職場生涯始于施耐德電氣。他是內(nèi)蒙古赤峰人,卻一點酒都喝不了。然而,堪稱“天崩開局”的是,公司分配給他的第一個崗位就是銷售崗。
有一次去山東見客戶,對方倒?jié)M一杯白酒,剛畢業(yè)的年輕人不敢耽誤公司大事,一咬牙一閉眼,一杯白酒下肚,直接滑到桌底。出乎意料的是,合同竟然簽成了。客戶說:“這小伙子雖然喝酒不行,人還怪實在的?!?/p>
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公司準備辦內(nèi)刊的時候?!斑@活誰也不愿意干,因為大家都知道企業(yè)內(nèi)刊沒人看?!鳖I(lǐng)導找來找去,發(fā)現(xiàn)這個業(yè)務不怎么樣的小伙子“好像還挺喜歡寫東西的”。
馬伯庸接手后,另辟蹊徑,挖掘公司歷史中的趣聞軼事。他以“施耐德電氣演繹”為題連載,不僅同事爭相傳閱,連客戶也主動來問:“下一期什么時候出?”
再后來,他的職位越來越特殊——專門給領(lǐng)導寫演講稿。這個職位使他在公司中處于一種超然地位,既升不了職,也沒有競爭對手,還沒人能替代他。
在這個過程中,馬伯庸一直處于寫作狀態(tài)。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版稅收入已經(jīng)超過工資,就決定辭職了。
真正的興趣不需要“堅持”
把興趣變成職業(yè)
是不是會成為另一種“災難”?
馬伯庸的答案是:
“真正的興趣不需要‘堅持’
沒人會說,自己每天‘堅持’
打兩小時游戲
每天‘堅持’看三部電影
因為那是愛好,是休閑
寫作之于我,就是這樣
是自然而然的事”
電影《長安的荔枝》宣傳海報
“辭職第二天,我睡到十點起床,一拍大腿:早就該辭了!”他笑道。不過,散漫生活從來不是他的理想。馬伯庸的寫作狀態(tài)更有規(guī)律了,他以4000字一天的“上班式寫作”保持著“唯手熟爾”。
“每天6:30起床,跑步,吃早飯,送兒子上學;7:40準時到租的工作室寫作;17:00結(jié)束回家?!瘪R伯庸笑言,自己特別喜歡現(xiàn)在的工作室。那個地方離中學很近,還能聽到上課鈴和下課鈴。
一聽到下課鈴,他就站起來活動腰椎頸椎,休息十分鐘;上課鈴一打就坐下寫作。“他們做眼保健操我也跟著做,課間操我也跟著做。每周一升旗,我也佇立在窗前目視紅旗升起。”
這種自律保證了創(chuàng)作的穩(wěn)定輸出。馬伯庸認識很多有寫作天分的人,一旦一兩年不寫,第三年寫出來的東西就很生澀。“寫作和所有技能一樣,需要持續(xù)訓練?!?/strong>
馬伯庸的歷史小說有一個鮮明特點——關(guān)注小人物的命運。在他看來,這可謂上班族思維的自然延伸。
在讀“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時,一般人關(guān)注楊貴妃吃沒吃到荔枝,或?qū)Τ闹S刺。
但以一個上班族的思維,他腦海中立刻浮現(xiàn)的卻是:如果我是負責運荔枝的人,該怎么弄?要爭取多少預算?協(xié)調(diào)多少個部門?組織多少人?運荔枝路線怎么規(guī)劃?怎么寫可行性報告?如何跟領(lǐng)導匯報?《長安的荔枝》就是這樣誕生的。
他喜歡在歷史約束中創(chuàng)作,視寫歷史小說為“戴著鐐銬跳舞”。
“真實世界給我們限制——無論是器物、社會規(guī)則,還是歷史事實,你能夠巧妙處理好,就會有一種成就感。你寫的故事在歷史上沒有發(fā)生,但能和歷史上的每個節(jié)點都嚴絲合縫地對上?!?/strong>
在眾多作品中,馬伯庸最鐘愛的,是被他稱為“寫給學術(shù)界的情書”的《顯微鏡下的大明》。這本非虛構(gòu)作品正源自他大量閱讀學術(shù)論文的愛好。
AI時代的寫作手藝人
談到這個時代AI對寫作的影響
馬伯庸分享了一個有趣的實驗:
在DeepSeek問世后
他和前同事、專業(yè)編輯三人
同時用AI創(chuàng)作小說,看誰寫得好
前同事提出的要求是:“請寫一個扣人心弦精彩萬分的小說。”結(jié)果AI輸出一團糟,因為需求太抽象了。
馬伯庸自己輸入了詳細提綱:“以敦煌壁畫為主題,主角是當?shù)匦』旎旌捅贝髿v史教授,教授發(fā)現(xiàn)外國人要偷國寶,小混混一開始幫外國人后來醒悟……”結(jié)果,AI輸出的也算是篇完整的小說。
最終勝出的還是專業(yè)編輯。馬伯庸說,編輯可能自己不會寫,但會挑毛病——“開頭不夠深入”“人物不夠立體”“這段需詳細展開”,AI任勞任怨地修改,最終成品堪為最佳。
“這個時代的專業(yè)能力,不是會用什么工具,而是能提出什么好問題?!?/strong>馬伯庸認為,盡管AI能夠有效輔助寫作,但它依然無法完全替代人類,尤其是在選題創(chuàng)意、提問和深度思考方面。
他對新生代作者有著一絲擔憂:“我們已經(jīng)出頭的作者有個競爭優(yōu)勢——搜索權(quán)重。讀者進書店看到‘馬伯庸’,覺得他之前寫得還可以,大差不差會合口味。但新人在沒有與讀者達成默契時,就要面臨大量AI文本,很可能被淹沒。”
他開玩笑地說:“我們就是最后一代寫作者了。以后等我老了,就找個烏鎮(zhèn)那樣的古鎮(zhèn),做個小門面,放塊牌子:手工寫作。”
每個普通人都有高光時刻
日常,馬伯庸最喜歡觀察小人物
因為他相信
“每個普通人都有自己的高光之處
都有自己的閃光點”
電視劇《長安的荔枝》劇照
他講了一個親身經(jīng)歷:在深圳簽售時,圖書館不能賣書,只能簽讀者自帶書。一個小姑娘因為爸爸忘了帶書,當場哭了。爸爸跑出去買,滿頭大汗地空手回來——周圍書店都賣光了。爸爸用哀求的語氣說:“爸爸盡力了?!?/p>
作為一名父親,馬伯庸聽不得這種話,他叫來小姑娘:“第一,把你地址給我,我寄本書給你;第二,咱們合個影;第三,我跟爸爸也合個影——雖然沒達成孩子心愿,但你已經(jīng)盡了最大努力?!焙髞?,他得知,那位胖胖的爸爸從未跑那么快過,“雖然是小事,但作為一個父親,第一次為孩子燃燒自己到那種程度,給我印象非常深刻?!?/strong>
日積月累的觀察終會轉(zhuǎn)化為創(chuàng)作素材。他最近的作品《桃花源沒事兒》,書名飽含對現(xiàn)代打工人的共情:“什么時候你會說‘沒事’?正是有事的時候?!?/p>
對于桃花源,他也有話要說,“我們還需要‘桃花源’——中華傳統(tǒng)文化里的終極矛盾之地、隱匿之所。現(xiàn)代人改變不了外界壓力,但能改變內(nèi)心能否迅速回血,減少內(nèi)耗。每個人都需要一個逃遁之地,讓自己休息一下,恢復內(nèi)在的能量。”
每個人都有情緒,但這種情緒實際上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職場上做事的背后還是要做人。不是說要追求八面玲瓏,而是要始終善良。實際上,最終決定能在職場走多遠的,還是真誠。
馬伯庸認為
未來職場最重要的
是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
這個價值不是規(guī)劃出來的
而是培養(yǎng)出來的
無論是寫作還是生活
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
并用它來面對挑戰(zhàn)
正是我們每個人
都能夠抵達的“長安”
滬團團來送福利啦!青春上海獨家精美徽章共3款,你心動了嗎?
想要想要!如何才能獲得呢?
點亮本文文末【】與【】,并在評論區(qū)留言互動;當【】數(shù)達到200時,評論點贊第一的小伙伴將免費獲得一套徽章喲~
作者: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昕璐
制圖:李肇
責任編輯:張家寧
校審: 姚佳森
終審: 沈蔚
每個人都能抵達自己的“長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