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清晨的重慶萬盛,天剛蒙蒙亮,七旬張大爺就拄著磨得發(fā)亮的竹拐杖出了門。他背簍里裝著自家地里剛摘的青菜,要趕早坐116路公交去集市賣錢。監(jiān)控里,老人顫巍巍坐在熱心人搬來的塑料凳上,盯著路口眼巴巴地等。車來了,他剛撐起身子要背背簍,車屁股卻“哧溜”一下竄出去,留他踉蹌著追了兩步——這哪是公交車,倒像極了小時候我們追著跑、卻總差半步的冰棍車。
圖片源于網(wǎng)絡
這事兒啊,就像往熱湯里撒了把鹽,看著平常,滋味兒卻扎心。老人拄拐追車的背影,多像咱爸媽年輕時追公交車的模樣?那時候他們也這樣,為了省兩塊錢車費,頂著日頭等公交;為了趕早市,天沒亮就摸著黑出門??扇缃褫喌剿麄兝狭?,咋就換不來司機師傅多等十秒鐘的耐心?
有人說司機可能趕時間,可再趕也不能丟了人心。就像老話說的“急中生亂”,越急越要穩(wěn)住神兒。這事兒不是技術活,是良心活——但凡司機師傅多瞅一眼后視鏡,多等半分鐘,老人就能穩(wěn)穩(wěn)當當坐上車,背簍里的青菜也不至于散落一地。這哪是拒載?分明是拒了人間那份熱乎氣兒!
更讓人揪心的是,這事兒不是頭一遭。評論區(qū)里,有網(wǎng)友說自家孕婦老婆挺著肚子被甩過,有老人拄著拐杖追車摔過跟頭。這些司機師傅,是不是忘了公交車前擋風玻璃上貼的“服務市民”四個大字?他們手里握的是方向盤,可方向盤后頭是千家萬戶的盼頭??!
咱老百姓常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可這話不能光掛在嘴邊上。公交公司說要“加強培訓”,可再多的培訓也抵不過一顆真心。先不說開除司機應不應該,但總該問問:為啥總有人把“服務”當成口號?是不是覺得老人不會上網(wǎng)投訴?還是覺得慢一秒就會耽誤發(fā)車獎金?
咱們更得琢磨:公交公司的管理制度是不是該“松松土”?駕駛員的考核是不是該多聽聽乘客的“心里話”?那些被拒載的老人,他們的聲音是不是該被“扶上座”?
本文看法及觀點僅供參考,細節(jié)如有紕漏和異議,還請補充和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