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文閱讀前,為了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麻煩您點擊一下“關(guān)注”,可以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55年,北京中南海內(nèi),一場特別的授銜儀式正在進行著。
在眾多威風(fēng)的將軍中,一位身份特殊、默默無聞的炊事員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他并沒有顯赫的戰(zhàn)績,也無法訴說自己的功績,甚至,他是個“啞巴”。
但就是這個沉默的“啞巴炊事員”,獲得了新中國首批授銜中的“少尉”軍銜。
且當(dāng)少尉肩章被鄭重佩戴在他肩膀上時,全場都響起了掌聲。
那么,是什么讓一個炊事員獲得如此殊榮?這背后隱藏了怎樣的故事?
默默無聞的炊事員
1955年,在新中國的第一場授銜儀式中,軍官們依次佩戴上了嶄新的軍銜肩章。
但在這群軍人中,站著一個格外“顯眼”的人。
他身形微胖、面色黝黑,穿著樸素而不起眼的炊事服,與整齊的軍裝形成了鮮明對比。
更重要的是,他是個“啞巴”,可他的肩膀上,卻掛著與他身份極不相符的“少尉”軍銜。
“啞巴”,并不是綽號,而是他真實的身份標簽。
因為他無法說話,只能依靠手勢和表情與身邊戰(zhàn)友的溝通。
另外,啞巴炊事員的身世也幾乎無人知曉,他的檔案簡單到只有寥寥數(shù)行。
他的籍貫、姓名、年齡,皆無具體記載,只知他來自大渡河一帶、入伍時間為1935年6月。
啞巴炊事員的傳奇故事,追溯到1935年紅軍長征途中。
彼時,中央紅軍經(jīng)過了數(shù)月艱難跋涉,身陷敵人圍追堵截中,急需翻越天險夾金山才能突圍。
天氣惡劣、道路艱險,部隊不僅需要領(lǐng)路人,更需要對當(dāng)?shù)氐匦瘟巳缰刚频南驅(qū)А?/strong>
可是,因戰(zhàn)亂當(dāng)?shù)匕傩斩惚艿眠h遠的,隊伍找不到任何愿意幫忙的村民。
就在這時,啞巴出現(xiàn)了。
他用手比劃著,指向山脈的方向,示意自己能為部隊帶路。
但許多戰(zhàn)士心存戒備,懷疑他可能是敵軍的探子才裝作是啞巴。
于是,青年被誤認為是“奸細”并被押送到后方,暫時交給炊事班看管。
原本等待調(diào)查的他,絲毫沒有憤怒與抵觸,而是安靜地在炊事班協(xié)助燒火、端菜。
他的舉動逐漸讓周圍的戰(zhàn)士們產(chǎn)生了信任,而這種信任最終在翻越夾金山的途中變成了一種依賴。
長征途中,部隊翻越雪山、穿越草地時,這位啞巴青年用一種無聲的方式,展現(xiàn)了他的堅韌。
他不光是炊事員,更成了隊伍的“背鍋英雄”。
在他肩上,總能看到幾口沉重的鐵鍋,鍋中滿是沉甸甸的食物和炊具。
他總是走在隊伍前方,沿途無怨無悔地負重前行。
在雪山上的每一段路程都是挑戰(zhàn),一些久經(jīng)沙場的戰(zhàn)士也體力不支,甚至有人倒在雪地中無法站起。
而啞巴炊事員仿佛從不知疲倦,不僅自己堅毅地背著鐵鍋,還主動分擔(dān)戰(zhàn)友的包袱。
幾次危急關(guān)頭,他還用手勢示意戰(zhàn)友們行進的方向,帶領(lǐng)部隊避開危險的雪地,順利渡過一個又一個險關(guān)。
他更是戰(zhàn)士們心目中的“守護者”。
每到駐扎地點,戰(zhàn)士們看見他忙碌在灶臺前,就仿佛回到了家。
他那灶臺旁蒸騰而起的熱氣,讓饑餓和寒冷的戰(zhàn)士們得到片刻的溫暖。
他不會說話,但用行動說話,他用食物溫暖著無數(shù)戰(zhàn)士的心靈,為紅軍送上了勇氣和希望。
哪怕是在物資極度匱乏的情況下,他總是想方設(shè)法調(diào)劑,讓戰(zhàn)士們的飯菜有滋有味。
正是這樣的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啞巴炊事員成了軍營里的一部分,甚至成了所有人心中的“標志性人物”。
新兵來了,離開了;軍官輪換,調(diào)任了;可無論是誰離去或歸來,總能看到他安靜地在鍋臺前忙碌。
盡管他沒有上過前線,未曾親手與敵人廝殺,但啞巴炊事員對部隊的貢獻遠非簡單的炊事工作能概括。
正是因為他的存在,戰(zhàn)士們的后勤保障得以無憂,他也用“無聲”的堅守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
但他能獲得授銜,除了多年的默默奉獻外,還源于一個手勢。
一個手勢
1955年,授銜儀式舉行當(dāng)天,看著戰(zhàn)士們佩戴著肩章依次排隊領(lǐng)銜,啞巴炊事員臉上帶著些許期待的神色。
他的雙手不自覺地攥緊,眼睛始終盯著臺上的官員。
目光游移間,他的視線被人群中的一位將軍吸引住了——那是中央公安警衛(wèi)師師長劉輝山。
啞巴炊事員悄悄靠近了幾步,抬頭看了看那肩章,眼中透露出幾分難以掩飾的羨慕。
他抬起手,指了指劉輝山的肩章,臉上露出一個微笑,然后又拍拍自己的肩膀。
雖然一句話也沒說,但含義再清晰不過——他也希望自己能有一枚屬于自己的肩章。
劉輝山低頭看著這位沉默寡言的老同志,心中忽然一動。
眼前的啞巴炊事員,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無聞地奉獻在后勤崗位上。
他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顯赫的戰(zhàn)功,甚至連基本的對話都無法完成,可他帶給戰(zhàn)士們的溫暖卻絲毫不遜色于戰(zhàn)場上的英雄們。
劉輝山忽然感到一種無法忽視的責(zé)任感,心中暗自思忖.
像啞巴炊事員這樣的后勤人員,難道就不該擁有一枚象征尊嚴的軍銜嗎?
在隨后的日子里,劉輝山一直為啞巴炊事員的愿望而思索。
他清楚地知道,在傳統(tǒng)觀念中,軍銜象征的是一名軍人立下的赫赫戰(zhàn)功。
但啞巴炊事員的故事卻讓他思考得更深。
這些默默奉獻的戰(zhàn)士同樣在軍隊中占據(jù)著不可或缺的位置,他們用汗水和艱辛筑起了戰(zhàn)士們心中的“第二戰(zhàn)場”。
最終,劉輝山?jīng)Q定為這位炊事員發(fā)起一次特殊的軍銜申請。
在他向上級提出申請后,這個提議在高層中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部分軍官認為軍銜是戰(zhàn)功的象征,一個炊事員不該和真正的作戰(zhàn)人員同列。
還有人擔(dān)心,一旦授予后勤人員軍銜,會不會帶來負面影響,甚至?xí)l(fā)其他人紛紛效仿,要求同等待遇?
也有一部分軍官堅持認為,軍隊并不僅僅需要勇猛的戰(zhàn)士,也需要那些默默奉獻的支持者。
他們的無聲付出也為革命勝利奠定了基礎(chǔ),啞巴炊事員,作為這些無名英雄的代表,無疑具備成為“少尉”的資格。
這些支持者還提出:如果單憑戰(zhàn)績授予軍銜,那些默默付出的后勤工作者們的努力又該如何體現(xiàn)?難道革命的勝利就沒有他們的一份功勞嗎?
最終,這場辯論在一段段啞巴炊事員的事跡陳述中得以平息。
多年來,他在部隊的灶臺前日復(fù)一日,不僅為戰(zhàn)士們提供了必需的膳食,更成為他們心中的精神支柱。
他的雙手雖從未端起武器,卻為戰(zhàn)士們送上了戰(zhàn)斗力和溫暖。
最終,上級在聽取了多方意見后,決定批準為他授予少尉軍銜,以此來表彰他的特殊貢獻。
授銜當(dāng)天,啞巴炊事員站在人群中,當(dāng)軍銜被鄭重地掛在他肩膀上時,他的眼中閃爍出一絲濕潤的光。
他伸手摸了摸肩章,嘴角微微上揚,仿佛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心愿。
周圍的戰(zhàn)士們紛紛鼓掌祝賀,許多高層軍官也主動上前,與他握手致意。
這一刻,啞巴炊事員的肩章不僅是一種榮譽,也象征著對所有無名英雄的認可和尊重。
無名功臣的最終歸宿
隨著戰(zhàn)爭的勝利,那些浴血奮戰(zhàn)的英雄們,贏得了人們的掌聲和尊敬,而啞巴炊事員,這位無名英雄,也隨部隊到了北京。
即便啞巴炊事員已經(jīng)不再年輕,將近60歲,但他依然堅守在部隊的后勤崗位上,主動承擔(dān)了果園的管理工作。
這對他來說不再是責(zé)任,更是一種使命。
只是,這位始終堅守的“老黃?!苯K于抵不過歲月的磨礪。
1972年,一次突發(fā)的心臟病讓他入院治療,雖然僥幸逃過一劫,但他也逐漸顯現(xiàn)出老年癡呆的癥狀,記憶力不斷衰退,不再記得往事。
在病中,他的身邊經(jīng)常圍繞著那些曾經(jīng)被他照顧過的戰(zhàn)友們。
無論是他的上司還是普通士兵,大家都將他視為一位無私的長輩,而不是簡單的炊事員或園長。
1983年,這位沉默的老兵在北京的軍干所中悄然辭世,結(jié)束了他的一生。
他的骨灰盒,最終被安放在革命公墓中,與那些為祖國奮斗一生的功勛們靜靜相伴。
唯一不同的是,在他的骨灰盒上,并沒有標注真實姓名,而是寫著樸實無華的字樣——“少尉啞巴同志”。
許多人可能會好奇,為什么這位革命英雄終其一生都沒有留下姓名,只有這簡短的稱呼。
但其實對于所有人來說,“啞巴”這個稱呼早已超越了名字的意義,象征著他用無聲的行動書寫的傳奇。
后來,部隊的同志們通過追查,才得知他真正的名字是熊世皮。
啞巴同志的故事告訴人們,在革命的洪流中,有許多無名英雄以靜默無聲的方式支撐著隊伍的每一步前行。
他們從不因自己的貢獻去邀功請賞,也無怨無悔地承受了戰(zhàn)場上的殘酷和后勤的艱辛。
正如那簡短卻沉甸甸的骨灰盒字樣所傳遞的——“少尉啞巴同志”。
他的肩章不僅是對他個人的禮贊,更象征了對所有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們的敬意。
信息來源:中國軍網(wǎng)綜合 2016年12月19日 關(guān)于《長征路上唯一的啞巴紅軍建國后被授少尉軍銜》的報道
人民政協(xié)報 2018年11月29日 關(guān)于《1949年以后的“聾啞紅軍”》的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