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山東耳聾小伙,遠赴巴基斯坦娶妻生子,六年間育有兩子,本以為能光宗耀祖,卻不料被一張薄薄的結(jié)婚證,死死困在了異國他鄉(xiāng)。
他窮困潦倒,孩子衣不蔽體,甚至不敢與國內(nèi)父母聯(lián)系,生怕他們知道自己的悲慘真相。
如果你只是個普通人,也想出國找媳婦,不妨看了他的故事,再考慮考慮。
異國他鄉(xiāng)不好混
故事的主角小濤,是個地道的山東人,家境普通。
初中那會兒,他聽力不斷下降,最后幾乎失聰。這副有缺陷的耳朵,在國內(nèi)的婚戀市場上成了他最大的障礙,眼瞅著快三十了,還是孤身一人。
為了成家,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出國找機會。
他湊了12萬塊錢交給了中介,滿懷希望地踏上了前往巴基斯坦的旅途??烧l能想到,命運給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中介因為突發(fā)疾病去世,小濤一下子被撂在了這個陌生的國度,進退兩難。這一滯留,就是整整六年。
六年時間,他在這里娶了一位皮膚黝黑、性格直爽的巴基斯坦妻子,還生了兩個兒子。
大的6歲,小的才剛滿周歲,還裹在襁褓里。
從表面看,他似乎完成了“光宗耀祖”的任務,但現(xiàn)實生活卻是一地雞毛,窮得幾乎揭不開鍋。
他沒有穩(wěn)定的工作,只能靠打零工過活,今天在作坊里打雜,明天去餐館洗碗,或者幫人搬貨,收入微薄。
國內(nèi)帶來的那點積蓄,早就在日復一日的消耗中見了底。家里節(jié)儉到了極致,孩子身上幾乎看不到一件新衣服。
當同胞博主東方宋和他的妻子鐵錘第一次見到小濤的大兒子時,心頭都咯噔了一下。
那孩子身上穿著一件洗到發(fā)白的T恤,邊角都磨破了,褲子后面更是破了個大洞,連小屁股都露了出來。
鐵錘看得心疼,沒過幾天就給孩子買來了合身的新衣服和新鞋子。
物質(zhì)的貧困只是冰山一角,真正讓這個家庭搖搖欲墜的,是溝通的壁壘。
小濤的聽力障礙,加上和妻子語言不通,夫妻倆的日常交流全靠比手畫腳和蹦幾個簡單的單詞。這種溝通效率極低,誤會成了家常便飯。
妻子可能只是想讓他去給孩子買點零食,但因為他沒聽清,或者理解錯了手勢,一場爭吵就毫無征兆地爆發(fā)了。
妻子被氣得扭頭就走,躲進里屋生悶氣。小濤也沒辦法,只能等她氣消了,再拿個玩具出來哄孩子,試圖讓這個壓抑的家恢復片刻的平靜。
這種無聲的隔閡,最殘酷的后果體現(xiàn)在六歲的大兒子身上。
孩子在巴基斯坦出生長大,周圍全是當?shù)卣Z言,他至今不會說一句中文。
小濤不是沒努力過,他曾指著自己的嘴,一遍遍教兒子說“你好”、“謝謝”。
但自身的溝通障礙,加上孩子天性的遺忘,這個小小的教學計劃很快就宣告失敗。
東方宋看著這個只會說烏爾都語的中國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告訴小濤:“6歲是語言的黃金期,你必須教他中文,中國的教育才能改變他的人生!”
一張紙鎖住六年歸途
如果說聽力障礙是困住小濤的內(nèi)生枷鎖,那么一張薄薄的官方文件,就是將他全家死死釘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外部牢籠。
他和妻子在巴基斯坦辦理了結(jié)婚證,這本該是幸福的開始,卻成了回國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因為這份結(jié)婚證,沒有得到中國大使館的認證。沒有這紙認證,妻子的身份在中國法律上就不被承認,也就意味著她根本無法辦理來中國的簽證。
小濤不是沒想過解決,他前前后后跑過兩三趟大使館,但每一次都無功而返。
要么是材料準備不齊全,要么是流程沒搞對。更要命的是,工作人員解釋那些復雜的官方指令時,他根本聽不清,也無法準確理解。
幾次碰壁之后,疲憊和挫敗感讓他選擇了拖延和放棄。
濤不是不想家,而是“沒臉回國”。他甚至不敢給遠在山東的父母打個電話,生怕他們知道自己在這邊過得這么狼狽,為自己擔心。
這份報喜不報憂的孝心,成了他心中最沉重的秘密。
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
就在小濤幾乎陷入絕望的死循環(huán)時,東方宋和鐵錘的出現(xiàn),像一道光,照進了他陰暗的生活。
那天,東方宋和鐵錘找上門來,開門的是小濤,他懷里抱著嗷嗷待哺的小兒子。他的形象有些邋遢,T恤上還留著奶漬,頭發(fā)也亂糟糟的。
在了解了所有情況后,東方宋沒有說太多安慰的話,而是當機立斷,拍板決定:“別拖了,明天我就帶你去辦手續(xù)!”
他當場就給小濤規(guī)劃出了一條清晰的路線圖:第一步,先去外交部給小兒子辦出生證明的認證和海牙認證。第二步,拿著認證文件去給小兒子辦回國的旅行證。第三步,等孩子的身份問題解決了,再著手為妻子辦理簽證。
第二天一大早,東方宋就帶著小濤出發(fā)了。在外交部,他們排了幾個小時的長隊,終于把小兒子的文件認證給辦妥了。
緊接著又馬不停蹄地趕到簽證中心,東方宋全程陪同,幫他補資料、填表格,又耗費了四五個小時。
這些在小濤看來比登天還難的流程,在東方宋的幫助下,被一步步攻克。
結(jié)語
從外交部出來,小濤手里緊緊攥著那張薄薄的回執(zhí)單。工作人員告訴他,全部手續(xù)辦好,大概需要一到兩個月。
那一刻,他臉上露出了六年以來難得一見的笑容,一個純粹而輕松的笑容。這個飽經(jīng)風霜的山東漢子,眼眶瞬間就紅了。
當被問到回國后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時,他毫不猶豫地說,想吃一碗地道的山東面條。
他所期盼的,早已不只是一碗面的味道,而是一個被重新連接起來的未來。
一個兒子能喊他“爸爸”,妻子能融入新家,一個家庭能真正團圓安穩(wěn)的未來。
信息來源:個人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