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9月24日電(記者鄧浩然)馬旭平現(xiàn)在還清楚記得,當年見到這個蘋果的場景,“果型端正,長得像個搪瓷缸一樣,口感脆甜,吃到嘴里邊沒有渣,這個蘋果就是我們要找的!”
一場秋雨打攪了蘋果采摘計劃,這個位于黃土高原的果園,度過了年初的冰凍、年中的旱情,又躲過了幾天前的冰雹,一顆顆掛滿枝頭的紅彤彤的“寧脆”蘋果,來得殊為不易。
“咱們水肥到位,防雹網(wǎng)也鋪設完成,今年產(chǎn)量比往年還要高。”在果園里忙碌的馬旭平,正在修剪枝葉,讓藏在枝葉下的蘋果,都能有好的著色。作為山西省臨汾市大寧縣昕水鎮(zhèn)白杜村黨支部副書記,他用這顆“寧脆”蘋果,為鄉(xiāng)親們帶來了鄉(xiāng)村振興“新奔頭”。
山西省臨汾市大寧縣昕水鎮(zhèn)白杜村“寧脆”蘋果種植基地。新華社發(fā)(裴元新 攝)
2017年,在外闖蕩多年的馬旭平回到了家鄉(xiāng)白杜村——這個黃土高原上的村莊,曾因干旱讓果樹“望天收”。
他上任村委會主任后,昕水鎮(zhèn)將白杜村納入水利重點工程,管道鋪進果園、蓄水池立在地頭。“水通了,就得讓鄉(xiāng)親們的日子跟著‘甜’起來。”
“寧脆”蘋果是由陜西“秦脆”蘋果和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果樹研究所的優(yōu)良砧木嫁接而成,果形端正、色澤艷麗、肉質酥脆、耐儲存、耐運輸?!?019年在陜西乾縣,我一進果園就挪不開眼了!”馬旭平談起自己與“秦脆”蘋果的相遇,話里仍帶著當年的激動。
種植多年蘋果的他,看到了這種蘋果的發(fā)展?jié)摿Γ敿礇Q定引進,可一聽樹苗50元一株,家人急了:“10畝地光苗子就5、6萬,萬一失敗咋辦?”鄉(xiāng)親們也勸:“你那片老果園剛要盛果,鋸掉全家如何生活?”
馬旭平卻鐵了心:老品種早晚被市場淘汰,老百姓選咱當村干部,就得當?shù)谝粋€“吃螃蟹的人”。
馬旭平觀察“寧脆”蘋果長勢。新華社記者 鄧浩然 攝
他鋸掉自家10畝已經(jīng)掛果的老果樹進行嫁接,又承包了村里30畝地栽苗種植。2021年,在育種專家的支持下,他又建起了大寧縣第一座蘋果矮化砧木和蘋果品種試驗站,白天跟著專家學剪枝,晚上翻資料到深夜。
一年栽樹,兩年掛果,四年盛果。兩年時間,馬旭平的嫁接果園里,鮮紅誘人、圓潤飽滿的蘋果就掛上了枝頭。果子還在樹上,外地客商就大車小車來地頭收購,價格是老品種的兩三倍。“寧脆”蘋果的優(yōu)勢,讓原本看熱鬧的村民動了心。
“光富了我一個人不行,得帶著大家伙都跟著富裕!”馬旭平暗下決心。恰逢大寧縣委、縣政府將“寧脆”蘋果定為鄉(xiāng)村振興主導產(chǎn)業(yè),鋪設防雹網(wǎng)給補貼,硬化路修到地頭,水電直接引到果園?!罢恼哌@么好,咱們可不能落后啊?!瘪R旭平動員大家??纱迕襁€是猶豫,馬旭平索性組織10多戶村民去陜西看果,又抱回“寧脆”蘋果讓大家嘗。
村民馬金寅的轉變最有代表性。采訪他時,他正在果園里向馬旭平請教蘋果著色問題。
記者問馬金寅當時砍掉掛果的果樹心疼嗎?“怎么不心疼?一家人的收入全靠這些果樹?!钡粗缃襁€掛在樹上的“寧脆”蘋果已經(jīng)被訂購一空,馬金寅坦言:“路子選對了?!?/p>
馬旭平(左)指導村民馬金寅(右)“寧脆”蘋果管理。新華社記者 鄧浩然 攝
“單打獨斗成不了氣候,必須‘抱團’才能走得長遠?!?023年,馬旭平牽頭成立山西省蘋果專業(yè)合作社聯(lián)合社,聯(lián)合全縣280多戶蘋果種植戶,統(tǒng)一品種、統(tǒng)一技術、統(tǒng)一銷售。
被漫山遍野蘋果樹包圍的白杜村,一座矮化砧木試驗站格外引人注目。馬旭平仔細觀察各種砧木的生長狀況,指著一株免套袋蘋果樹說:“這品種在外省表現(xiàn)好,在咱這就不行,要直接淘汰?!瘪R旭平用這片試驗田和專業(yè)院校合作,試驗各個品種的蘋果和砧木嫁接后在本地表現(xiàn)。
如今,馬旭平依然每天泡在果園里,查看花芽、指導修剪、聯(lián)系客商。“我們正籌劃著下一步發(fā)展蘋果醋、果脯,我們的育種團隊也在培育錯峰成熟的品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