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烏龍茶,哪種最好喝?
烏龍茶是半發(fā)酵的茶,介于綠與紅之間,像極了中國人的人生哲學(xué)。
它的誕生源于一場陰差陽錯的追逐。
明朝正統(tǒng)年間,安溪獵人蘇良追捕山獐至石鼓坑,茶青在背簍中顛簸整日,意外發(fā)生紅變。
第二天炒制時,茶香異常,全無往日苦澀。
于是有了“碰青四面撞,芽齒自受傷,葉綠滾紅邊”的制茶口訣。
烏龍茶不只是茶,更是一種民俗記憶。
閩南人與潮汕人用工夫茶具演繹著不同的飲茶儀式:
福建人各用一杯,潮汕人則固守“三杯成品”的古法。
小如胡桃的茶杯里,盛著海洋文明帶來的開放與堅守。
今天,跟諸位聊聊中國最好喝的烏龍茶……
大紅袍
武夷山九龍窠崖壁上的大紅袍,是烏龍茶里的“茶王”。
傳說狀元披紅袍謝恩,讓這茶得名。
它屬半發(fā)酵茶,條索緊結(jié)如墨玉,湯色橙黃似琥珀,巖韻裹著花香,
九泡仍有余甘,當(dāng)?shù)厝丝?strong>“啷個香得霸道!”
明末清初創(chuàng)制烏龍工藝,做青、雙炒雙揉成“三節(jié)色”條索。
2006年母樹停采,2022年制作技藝入非遺。
清明前“喊山”儀式里,茶農(nóng)敲鑼喊“茶發(fā)芽!”,
巖骨花香便從丹霞崖縫中醒來,直往茶盞里鉆。
龍州烏龍茶
廣西崇左龍州縣特產(chǎn),中國國家地理標(biāo)志產(chǎn)品。
清末已有記載,鄧公在龍州起義時便飲此茶,越南領(lǐng)導(dǎo)人胡志明亦愛其醇厚。
其條索肥壯如墨玉,湯色黃亮似琥珀,七泡余香不散,
酚氨值優(yōu)異,鮮爽中透出清苦回甘,宛如邊境山民的韌勁與溫柔。
制作講究“三揉三焙”,
需經(jīng)萎凋、做青、殺青等工序,揉捻時“熱揉重壓”,方得“綠葉紅鑲邊”的獨(dú)特韻味。
如今,它不僅是當(dāng)?shù)厝说娜粘2栾嫞?/p>
更成為中越邊境茶文化的活化石,每一口都浸著百年風(fēng)雨與鄉(xiāng)土溫度。
永春佛手
福建永春獅峰巖的“佛茶”。
清康熙年間,僧人嫁接茶枝于佛手柑,成這葉大如掌、香似雪梨的奇茶。
紅芽佛手最是金貴,曬青搖青間,果香裹著茶韻,沸水沖下,
橙黃湯里浮起香櫞蜜意,喝一口,喉間先澀后甜,像極了閩南人“先苦后甘”的脾氣。
當(dāng)?shù)厝酥v“茶佛一味”,華僑更贊它“賽過神仙”。
這茶不僅好喝,黃酮、鋅含量還是烏龍茶頂流,
是藥也是茶,活成了永春人的“三寶”之一。
鳳凰單樅
潮州鳳凰山的“茶中香水”,自南宋傳至今已近七百年。
烏崠山云霧里,茶農(nóng)采“駐芽二三葉”曬青,
經(jīng)“浪茶”碰青、炭焙慢火,成茶條索緊結(jié)如鱔魚黃,
沸水沖泡時“甘、醇、香、韻”四味齊發(fā),喉底回甘似蜜韻繞梁。
潮汕人“食茶”如命,工夫茶具必配孟臣罐,高沖低斟間“關(guān)公巡城”,
茶薄情厚,連海外游子都念這口“山韻”。
2020年它入列中歐地理標(biāo)志,烏崠老樅更成國家級非遺,一葉藏盡潮汕風(fēng)骨。
武夷巖茶
福建武夷山特產(chǎn),烏龍茶之祖,始于明末清初,
2006年制作技藝列入首批國家級非遺。
核心產(chǎn)區(qū)“三坑兩澗”丹霞地貌孕育“巖韻”,
茶湯醇厚如絲,回甘猛烈持久,香氣從蘭香、果香到木質(zhì)味層層綻放,
乾隆曾贊其“氣味清和兼骨鯁”。
當(dāng)?shù)厝撕取班保ú瑁┤绯燥垼吧郊啦鑳x式從元代延續(xù)至今,驚蟄日縣官敲鑼喊“茶發(fā)芽”,
制茶工序15道,曬青誘香,做青搖出“綠葉紅鑲邊”,
炭焙“文火慢燉”最見功夫——輕火茶香清遠(yuǎn)如晨霧,
足火茶味濃烈似老酒,火功高低全看茶青老嫩、山場正偏。
大埔烏龍茶
廣東梅州大埔縣的“茶中魂”。
唐代已在西巖山西竺寺扎根,清嘉慶年間隨寺院擴(kuò)種聞名,
2025年剛獲國家地理標(biāo)志認(rèn)定。
這里的人“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婚喪嫁娶必擺茶席。
品工夫茶講究“六境”,從擇茶到配具,一招一式皆有章法,
高沖激香、刮沫去澀、低斟留韻,連茶具都藏著門道,
高陂的白玉令茶具“白如玉、薄如紙”,泡出的茶更顯清冽。
條索肥壯如墨玉,沖泡后湯色橙黃透亮,似落日熔金。
入口先覺花蜜香涌,接著是醇厚甘潤的回甘,像山澗清泉裹著蜜糖滑過喉嚨。
制作講究“看天做茶”,曬青、搖青、殺青、揉捻十二道工序,全憑茶人經(jīng)驗。
現(xiàn)代更用上智能烘焙,
但老茶農(nóng)仍守著“七分茶八分酒”的規(guī)矩,
茶斟七分滿,多了便是欺客。
這茶,喝的是滋味,更是客家人千年的煙火氣。
西巖烏龍茶
廣東大埔縣楓朗鎮(zhèn)特產(chǎn),國家地理標(biāo)志產(chǎn)品。
唐末西竺寺僧人始種,清嘉慶年間擴(kuò)種成名,至今已有千年歷史。
茶山常年云霧繚繞,土質(zhì)肥沃,采用“虎丫騎馬法”采青,
“團(tuán)袋搓揉”定型,經(jīng)曬青、搖青、文火復(fù)焙十二道工序,成就“香、甘、清、滑、醇”五絕。
當(dāng)?shù)厝酥v“厓飲西巖茶,口齒生津甜”,其湯色橙黃明亮如琥珀,
回甘持久似山澗清泉,
2013年獲質(zhì)檢總局地理標(biāo)志保護(hù),2020年入列廣東省名特優(yōu)新農(nóng)產(chǎn)品,
是大埔禪茶文化之魂。
凍頂茶
臺灣南投鹿谷鄉(xiāng)的“茶中圣品”,
源自清咸豐年間林鳳池從福建武夷山引種的36株烏龍茶苗。
山高霧濃,茶農(nóng)踩著“凍腳尖”上山采茶,故得名“凍頂”。
其茶半球緊結(jié),墨綠帶灰白點(diǎn),沖泡后湯色如琥珀,桂香裹著焦糖韻,
回甘像山澗清泉涌入喉嚨,一口便知“冬令進(jìn)補(bǔ)配茶,肉膩消得無蹤”的民間智慧。
如今鹿谷鄉(xiāng)人見面仍道“有空來呷茶!”,
茶王賽更讓這杯“帝王泡澡茶”香飄萬里,成為茶山里的活歷史。
黃金桂
閩南安溪虎邱羅巖的“透天香”,清咸豐年間創(chuàng)制。
傳說王淡“帶青”嫁入林家,兩株茶苗育出“未揭杯蓋香已飄”的奇茶,
因葉黃湯金、香似桂花得名。
其條索細(xì)緊如松針,沸水沖泡時,桂花香混著水蜜桃甜香涌出,
湯色金黃透亮,滋味醇厚鮮爽,葉底黃綠鑲紅邊,
素有“一早二奇”之譽(yù),萌芽早、香奇鮮。
當(dāng)?shù)厝伺菟鼝塾锰諌兀?strong>沸水激香,頭泡45秒,二三泡最妙,
可沖七次仍有余韻,喝完直咂嘴:“這茶,真嗲!”
安溪鐵觀音
是福建安溪特產(chǎn),清雍正年間(1725-1735年)由茶農(nóng)魏欽或王士讓培育,屬烏龍茶極品。
茶條卷曲似蜻蜓頭,湯色金黃如琥珀,蘭花香馥郁,滋味醇厚甘鮮,
人稱“觀音韻”,七泡余香不散。
安溪人“入門就泡茶”,婚喪嫁娶、節(jié)日祭祀皆離不開茶。
傳統(tǒng)正炒法保留蘭花香與音韻,拖酸法口感濃烈,適配不同茶客。
2022年入選全球重要農(nóng)業(yè)文化遺產(chǎn),堪稱“茶中黃金”。
茶涼了,人走了,杯子還留著香氣。
三十年,一杯接一杯,日子就在這烏龍茶里泡透了。
你看那茶葉在水中舒展,就像我們的人生,半沉半浮,苦澀回甘。
趁熱喝吧,朋友。
這杯茶,我替你嘗過了,好得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