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李笑來曾一針見血地指出:
你越是刻意巴結,別人越是避之不及。
真正的人脈,從來不是靠討好得來的。
生活中,總有人以為陪笑陪喝就能換來貴人相助。
但現實是,沒有實力的迎合,終將淪為無用的討好。
在這個世界上,你能依靠的從來不是認識誰,而是你是誰。
1
哈佛商學院一項持續(xù)十年的追蹤研究顯示:
低收入群體每年花在社交應酬上的時間,比高收入群體多出近200小時。
越是渴望走捷徑的人,越容易陷入無效社交的陷阱。
前華為高管李明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他部門曾經有個年輕人,特別熱衷于參加各種行業(yè)峰會。
每次回來,名片收了一堆,微信加了不少,逢人便說“我認識某公司老總”。
有一次公司遇到一個技術難題,年輕人主動請纓,說可以找他“認識”的專家?guī)兔Α?br/>結果電話打過去,對方根本不記得他是誰,簡單客套兩句就掛了電話。
反倒是團隊里一個默默無聞的工程師,連夜查閱資料,最終獨立解決了問題。
《經濟學人》中有這樣一句名言:
“社交圈的本質是價值交換,當你無法提供對等價值時,再好的人脈也只是通訊錄里的一個名字?!?/p>
2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后,幾乎從不參加任何社交活動。
她的時間都花在實驗室里,繼續(xù)著她的研究工作。
即便如此,全球頂尖的科研機構依然主動向她拋出橄欖枝。
任正非在華為內部會議上說過一句經典的話:
“我不是不想社交,我是沒時間社交。把產品做好,就是最好的社交?!?br/>正是這種專注,讓華為從一個小作坊成長為通信巨頭,各國政要主動上門洽談合作。
真正厲害的人都明白:與其巴結他人,不如提升自己。
當你成為一座高山,自然會有登山者慕名而來。
3
新東方創(chuàng)始人俞敏洪的創(chuàng)業(yè)經歷就是最好的證明。
當初他為了辦英語培訓班,四處求人找關系,卻屢屢碰壁。
后來他下定決心,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瘋狂備課,成為當地最好的英語老師。
學生們口耳相傳,培訓班很快爆滿。曾經對他愛答不理的人,主動找來合作。
馬云說過一句很深刻的話:
“在你沒有實力之前,全世界都不會給你讓路。當你有實力之后,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p>
人在低谷時,最該做的不是四處巴結,而是靜心修煉。
把應酬的時間用來學習,把討好別人的精力用來提升專業(yè)能力。
當你足夠優(yōu)秀,整個世界都會對你和顏悅色。
哲學家叔本華說過: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成為自己。
人脈不是追求來的,而是吸引來的。
你不需要刻意經營什么關系,只需要專注經營自己。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你認識多少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多少人愿意認識你。
點個贊吧,從現在開始,把時間投資在自己身上,當你發(fā)光發(fā)熱,自然能照亮前路,吸引同行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