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說過:“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一個(gè)人的格局有多大,他的人生可能就有多大。
所謂的格局,其實(shí)就是你眼里能裝下多大的世界。
當(dāng)你的心里寬敞了,那么什么事兒在你這里,就都變小了。
反倒是那些老喜歡整天盯著腳趾頭走路的人,容易撞墻。
而那些格局大,又會主動抬頭看路的人,反而把人生這條路走得穩(wěn)當(dāng)。
不爭一時(shí),天地自寬
明朝有個(gè)叫王艮的讀書人,考科舉總是落榜。
后來,別人都在忙著托關(guān)系、砸錢買官,他倒好,一想透就回老家開書院教書去了。
學(xué)生問他:“先生不想當(dāng)官嗎?”
他說:“種樹的人,不急看花?!?/p>
十幾年后,他的學(xué)生里出了不少能臣,連皇帝都聽說了他的名聲,親自請他入朝。
《菜根譚》里說:“爭是不爭,不爭是爭?!?/p>
可以說,一時(shí)爭來的,搶來的,看似得到了便宜,可終究是暫時(shí)的。
甚至,我們越是用力去追逐,到頭來反而容易失去更多。
不如一開始就想通點(diǎn),然后把精力用在扎根上,努力提升自己。
這樣反而能等得起風(fēng)來,也讓自己真正可以變得更好,活得更舒坦,天地更寬。
其實(shí),我們在生活里所遭遇的磕絆,多半是因?yàn)槲覀冋镜锰?,看得太急,爭得太狠?/p>
容得下人,才走得遠(yuǎn)
古羅馬修大道,遇到一座石山。
工程師想到的辦法都是想炸山,但有一位老工匠卻提議繞道。
他說:“石頭硬,但路是給人走的?!?/p>
后來,那條繞山大道成了商隊(duì)樞紐,山反倒成了風(fēng)景。
卡耐基說:“成熟的人不問過去,聰明的人不問現(xiàn)在,豁達(dá)的人不問未來?!?/p>
做人做事,容得了人,眼界就大。
然后,就不會計(jì)較眼前得失。
很多人之所以把日子過得雞飛狗跳,因?yàn)樽约簭念^到尾都喜歡斤斤計(jì)較,各種找事。
這樣的人,貪念很強(qiáng),想法很多,可偏偏心思又蠢又壞。
于是,看似得到了便宜,可自己的行為就像用手抓沙子,越緊越漏。
能容下別人的路,我們自己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成全得了別人,往往是在成全自己,格局一大,走得更遠(yuǎn)。
眼光放遠(yuǎn),腳下更穩(wěn)
蘇軾被貶海南時(shí),島上缺醫(yī)少藥。
如此艱難的生活環(huán)境,他都沒抱怨,反而研究起了當(dāng)?shù)夭菟?,教百姓治病養(yǎng)生。
他還寫信給兒子說:“此間食無肉,病無藥,然亦未曾憂?!?/p>
生性豁達(dá)的他,把流放當(dāng)成采風(fēng),后來寫出了《東坡志林》,連敵黨都佩服他的氣度。
《論語》里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其實(shí),人哪怕陷入了困境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把眼光遮擋住了。
然后,坐以待斃,自甘墮落,一事無成。
而那些眼光看得遠(yuǎn)的人,從來不會因?yàn)楝F(xiàn)實(shí)的艱難而焦慮。
而是能拿出自己的大格局,改變著自己面對困境的方式。
當(dāng)你站在山頂看山谷,坑洼不過是風(fēng)景的一部分。
可以說,一個(gè)人的格局不是飄在空道理,而是沉在日用常行里。
比如說,只要我們凡事少計(jì)較一寸,多理解三分。
看事長半拍,做事慢半步,那么格局大了,生活里的難題都奈何不了我們。
當(dāng)你看待世界的眼光大了,格局大了,瑣碎的事情就小了、少了。
然后,生活能順起來,自然便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