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在四川省宜賓市筠連鎮(zhèn)田豐村突傳死訊,讓不少人膽戰(zhàn)心驚。
逝者是當?shù)匾晃荒陜H28歲的村民小黃,而之所以受到關注,則是因為其去世的方式太慘烈!
根據(jù)相關報道來看,本來他只是想著爬到20米高樹上取蜂蛹。
但沒想到,那本該用來吊運蜂巢的繩索,卻被死死纏繞在他的脖頸間。
而等到人們發(fā)現(xiàn)的時候,其已經(jīng)處于窒息狀態(tài)沒有了呼吸。
最終雖然相關人員迅速趕來,但生命最終也沒救回來,不過這其中也摻雜著太多疑問!到,這身特意穿上的防蜂服沒能擋住死神,反倒是自己帶來的吊運繩索,成了索命的利器。
事情要從當天午后說起。小黃揣著磨得發(fā)亮的柴刀,和兩個同伴鉆進了村后的山林。這是他們常來的 “老地方”,棵棵松樹都躥得老高,樹杈間藏著能換錢的寶貝 —— 野生蜂蛹。在宜賓山區(qū),這圓滾滾的白胖子是出了名的金貴,純蜂蛹能賣到 260 塊錢一斤,比豬肉貴了近十倍。
“他穿了防護服,還系了繩子,說這樣穩(wěn)當。” 同行的伙伴事后紅著眼眶回憶。小黃踩著樹干上的凹痕往上爬,30 米的高度,他手腳并用爬了近 20 分鐘。樹下兩人仰頭看著,直到他在樹頂揮手示意 “找到蜂巢了”,才松了口氣。
變故發(fā)生在砍斷蜂巢枝椏的瞬間。為了把沉甸甸的蜂巢吊到地面,小黃將繩索一頭系在樹枝上,另一頭往自己腰上繞。不知是風吹動了繩子,還是樹枝斷裂時的慣性,本該拴在腰間的繩索突然甩起來,像條毒蛇纏上了他的脖頸。
“剛開始他還能伸手扒拉,后來胳膊就垂下去了?!?樹下的同伴嚇得魂飛魄散,想爬上去救人卻根本夠不著。馬蜂被驚動后嗡嗡亂飛,其中一人躲閃不及被蜇得滿臉紅腫,當場倒在地上抽搐。村民們聞訊趕來,搬梯子、甩長桿,折騰了半個多小時也無濟于事,只能眼睜睜看著小黃在樹頂一動不動。
消防隊員趕到時,太陽已經(jīng)西斜。帶著鋸齒的救援設備在樹干上鋸出火星,3 米粗的松樹晃得厲害,每鋸一下都牽動著所有人的心。三個多小時后,伴隨著 “咔嚓” 一聲巨響,帶著小黃的樹枝轟然落地,可醫(yī)生摸上去,他的身體已經(jīng)涼透了。
小黃的家在田豐村最里頭,土坯墻裂著縫,院子里堆著沒賣完的玉米棒子。聽到噩耗的那一刻,殘疾的妻子癱坐在門檻上,懷里的孩子才剛滿三歲,還不懂為啥媽媽哭得直捶腿。里屋的床上,撫養(yǎng)小黃長大的五保戶伯伯咳得喘不過氣,床頭擺著最便宜的止疼藥 —— 他的不治之癥早就拖不起了。
村里人都說,小黃是被生活逼上樹的。這個 28 歲的漢子命太苦,媽媽在他十歲那年就跑了,爸爸去浙江打工后再也沒回來,是無兒無女的伯伯把他撿回家,靠幾畝薄田拉扯大。初中沒讀完就輟學打工,卻在工地上摔斷了手,只能回村靠力氣吃飯。
去年伯伯查出重病,妻子又突發(fā)殘疾,家里的擔子全壓在小黃肩上。他試過去鎮(zhèn)上餐館洗碗,可早晚要回家照顧病人,老板嫌他請假太多;想種點經(jīng)濟作物,又遇上旱災賠了本。最后才想起老輩傳下的手藝 —— 取蜂蛹。
“他每次出門前都給伯伯擦藥,說賣了蜂蛹就去大醫(yī)院。” 鄰居張嬸抹著眼淚說。小黃的摩托車后備箱里總裝著兩樣東西:給伯伯治病的草藥,和給孩子買的廉價零食。前幾天他還笑著說,再攢點錢就給妻子買個輪椅,可現(xiàn)在,輪椅沒盼來,家里的頂梁柱先倒了。
公益博主 “二黃” 趕到黃家時,對著鏡頭說不出話。視頻里,斑駁的墻上貼著唯一一張全家福,小黃站在中間,笑得露出白牙,懷里的孩子揪著他的衣角。這條視頻底下,兩千多條評論看哭了無數(shù)人:“不是走投無路,誰會拿命換錢?”“那 260 一斤的蜂蛹,是他全家的救命錢啊!”
在宜賓的山林里,靠取蜂蛹謀生的不止小黃一個。觀音鎮(zhèn)的菜市場里,三家店鋪門口堆著密密麻麻的馬蜂窩,店主鄭國英說,每年從她這兒賣出去的蜂窩就超過兩萬斤,來送貨的 “找蜂人” 能排到街尾。這些人里,有像小黃這樣的年輕人,也有五十多歲的老漢,他們背著工具穿行在深山里,賭的就是能活著把蜂巢帶出來。
四年前的 9 月 22 日,同樣是宜賓,江安縣的廖師傅在 35 米高的樹上取蜂巢時出了事。那天的馬蜂特別兇,一萬多只蜂子圍著樹干轉,消防隊員只能用無人機噴藥驅蜂。整整 24 個小時,廖師傅頭朝下掛在樹杈上,等救下來時,身體都發(fā)臭了。他兒子在整理遺物時發(fā)現(xiàn),爸爸穿的防蜂服還是去年自己給買的,沒想到成了送終的衣服。
“找蜂人” 的收入確實誘人,運氣好的時候一天能賺一千五,可這錢里藏著血和淚。宜賓胡蜂養(yǎng)殖合作社的洪峰說,四川、云南一帶的 “找蜂人” 至少有五千多,每年都有人摔下來或被蜇死。這些人大多和小黃一樣,家里等著錢救命,才敢去闖那 “九死一生” 的山林。
就在小黃出事的前幾天,鎮(zhèn)上的收購點還貼著手寫的告示:“高價收蜂蛹,大黑蜂帶巢 120 元一斤”??烧l也沒在告示旁邊加一句:這每一斤蜂蛹背后,都可能藏著一個家庭的破碎。
小黃下葬那天,村里來了不少人。有人給孩子送來了奶粉,有人幫著收割了地里的莊稼,可這些幫助就像杯水車薪,撐不了多久。村干部說,正在幫黃家申請低保和醫(yī)療救助,但這些手續(xù)辦下來需要時間,誰也不知道這家人能不能撐到那時候。
消防隊員在整理救援設備時,發(fā)現(xiàn)小黃用的繩索還是普通的尼龍繩,沒有任何安全鎖扣。“專業(yè)的取蜂工具會裝應急切割器,遇到纏繞能立刻斷開?!?救援隊長無奈地說,可對小黃來說,一套幾百塊的專業(yè)裝備,夠全家吃半個月了。
這起悲劇也給宜賓的 “找蜂人” 敲了警鐘,非專業(yè)人士不要私自取蜂蛹。
取到了是幸運,取不到才是常態(tài),千萬不要心存僥幸,將自己置于危險之中!
對于這位小伙子的離開原因,您覺得是其太粗心還是冥冥中一切有答案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qū)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