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劉小順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在貴州省會貴陽市,有這么一座讓本地人引以為傲、讓游客驚嘆的著名森林公園——黔靈山公園,它坐落在貴陽的棗山路,隨著城市版圖不斷擴張,如今已妥妥地處在貴陽市中心核心區(qū),卻依舊保持著山野般的靈動與靜謐。更難得的是,作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它卻免費對外開放,讓不少游客直呼“貴陽也太良心了”!
比起很多城市用草坪、噴泉堆砌的人工中心公園,貴陽黔靈山的美可以說是“老天爺賞飯吃”——漫山遍野的原生林木,古樟、松杉遮天蔽日,陽光透過枝葉灑下斑駁的光影;山間溪流順著巖石縫隙流淌,湊近能聞到濕潤的草木清香;偶爾遇到幾處天然形成的小瀑布,水流濺起的水花帶著涼意,瞬間驅(qū)散夏日的燥熱。對于生活在貴陽的人來說,能在市中心擁有這樣一處“天然氧吧”,簡直是日常的 “小確幸”,讓不少外地朋友羨慕不已。
當(dāng)我們清晨抵達(dá)時,公園里早已熱鬧起來,卻不喧囂——晨練的市民是這里的 “早班主角”:石階上,幾位老人慢悠悠地打太極,動作與山間的鳥鳴、溪流聲格外合拍;開闊的平臺上,阿姨們伴著輕音樂跳廣場舞,舞步輕快卻不吵鬧;還有人背著畫板找個角落寫生,想把晨光里的山林裝進(jìn)畫紙;更有徒步愛好者沿著登山步道向上走,呼吸著滿是負(fù)氧離子的空氣,每一步都透著舒暢。要知道,在很多被霧霾困擾的城市,這樣“推窗見綠、出門入林”的生活是種奢望,而在貴陽黔靈山,這份“綠色福利”卻是日常,也難怪有人說“來黔靈山吸一下氧,比在家歇半天還解乏”。
這也恰好呼應(yīng)了貴陽“爽爽的貴陽”的城市名片——這座城市年均氣溫15℃,夏季平均溫度不到25℃,連盛夏都透著清涼。而黔靈山作為貴陽生態(tài)的“縮影”,更是將這份“爽”具象化:茂密的植被像天然的“空調(diào)”,山間的風(fēng)帶著草木的清爽,哪怕是正午時分,躲進(jìn)樹蔭下也能感受到愜意的涼意。
如今的貴陽已是飛速發(fā)展的西南大城,卻沒因城市化丟失生態(tài)底色,這種“發(fā)展與生態(tài)兼顧”的特質(zhì),在黔靈山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遠(yuǎn)處是拔地而起的高樓,近處是層疊的青山,現(xiàn)代與自然在此溫柔相融,是再多錢也買不來的城市競爭力。
除了自然風(fēng)光,黔靈山的人文底蘊也值得細(xì)品,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半山腰的麒麟洞。這座天然溶洞洞口形似麒麟,洞內(nèi)鐘乳石千姿百態(tài),更重要的是,它藏著一段厚重的歷史:1941年5月至1942年10月、1949年2月至8月,愛國將領(lǐng)張學(xué)良、楊虎城曾先后被關(guān)押于此。如今,洞內(nèi)保留著當(dāng)年的生活痕跡——簡單的床榻、桌椅,墻上掛著歷史照片,無聲訴說著那段歲月。不少游客來此,都會停下腳步,在歷史的印記里感受先輩的風(fēng)骨,讓游玩多了一層意義。
不過,貴陽黔靈山最“出圈”的,還要數(shù)這里的“猴居民”。在全國市中心的公園里,能見到成群野生獼猴的,恐怕很難找到第二處——它們才是黔靈山真正的“主人”,漫山遍野都是它們的身影:有的掛在樹枝上晃悠,尾巴垂下來輕輕擺動;有的蹲在石階旁盯著游客,眼神里滿是好奇;還有母猴抱著小猴梳理毛發(fā),動作溫柔得不像話。也正因如此,本地人常親切地叫黔靈山為“猴山”。
但你可別被這些小家伙的可愛“迷惑”了——它們畢竟是野生動物,性子機靈又帶著點“調(diào)皮”。常有游客因為在猴子面前掏零食,被它們“嗖”地一下?lián)屪?;也有人因為靠得太近拍照,被猴子輕輕撓了一下。所以逛黔靈山時,一定要記得“與猴保持距離”:不要手里拿食物,不要逗弄它們,拍照時保持半米以上距離,這樣才能既欣賞到猴子的靈動,又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臨走時,我還看到一只猴子坐在巖石上,歪著頭看往來的游客,模樣憨態(tài)可掬;另一只則蹲在樹杈上,眼神放空,仿佛在思考“猴生”,惹得路人紛紛拍照。如果你以后有機會再來貴陽,一定要把黔靈山公園列入行程,感受這份藏在貴陽市中心的自然與人文之美哦!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tài)度的旅行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